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357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包括主机、至少一个与主机连接的转接头和分别与其中一个转接头连接的人体感应装置;主机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功能切换模块、通讯模块、第一接入模块、第二接入模块、驱动模块、基准模块、接口模块和人体感应信号处理模块;转接头包括第一外壳和安装在第一外壳内部的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电连接有RJ45接口,RJ11‑1接口,USB接口,蜂鸣器BZ和发光二极管LEDR、LEDG、LEDY;人体感应装置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在第二外壳内部的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上电连接有RJ11‑2接口、红外发射管PW2、红外接收管PD1和发光二极管LED1;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主机占用工位的空间,且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投入成本。

Antistatic Hand Ring Intelligent Monitor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static hand-ring intelligent monitoring device, including a host computer, at least one adapter connected with the host computer and a human body induction device connected with one adapter separately; the host computer includes a master control module, a power module, a function switching module, a communication module, a first access module, a second access module, a driving module, a reference module, an interface module and a human body induction signal. The adapter includes the first case and the first circuit board installed in the first case. The first circuit boar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RJ45 interface, RJ11 1 interface, USB interface, buzzer BZ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R, LED G, LED Y; the human body induction device includes the second case and the second circuit board installed in the second case, and the second circuit boar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RJ11 2 interface. The invention can avoid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main engine and greatly reduce the investment cost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静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很多电子行业,比如芯片、手机、电脑行业,由于人体带静电,有可能产生几千上万伏的电压,在人体接触电子产品时,静电会对电子产品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甚至会导致电子产品中的芯片瞬间损坏。为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用于消除人体静电的设备,其包括戴在人体手上的手环和主机,在使用时,将手环戴在人体的手腕上,手环与主机电连接,这样一来,能够消除人体上的静电;但是目前的静电消除设备都是一个手环配一个主机,这样一来,不仅存在投入成本大的缺点,而且在每个工位上配备主机后,会占用工位较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多个手环进行连接,这样一来,只需要将主机放在机房即可,从而能够避免主机占用工位的空间,同时,多个工位只需要采用一个主机,进而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投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包括主机、至少一个与主机连接的转接头和分别与其中一个转接头连接的人体感应装置;主机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功能切换模块、通讯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至少一个与主机连接的转接头和分别与其中一个转接头连接的人体感应装置;所述主机包括主控模块(11)、电源模块(12)、功能切换模块(13)、通讯模块(14)、第一接入模块(15)、第二接入模块(16)、驱动模块(17)、基准模块(18)、接口模块(19)和人体感应信号处理模块(10),所述功能切换模块(13)、通讯模块(14)、第一接入模块(15)、第二接入模块(16)、驱动模块(17)、基准模块(18)、接口模块(19)和人体感应信号处理模块(10)均与主控模块(11)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17)与基准模块(18)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11)、...

【技术特征摘要】
1.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至少一个与主机连接的转接头和分别与其中一个转接头连接的人体感应装置;所述主机包括主控模块(11)、电源模块(12)、功能切换模块(13)、通讯模块(14)、第一接入模块(15)、第二接入模块(16)、驱动模块(17)、基准模块(18)、接口模块(19)和人体感应信号处理模块(10),所述功能切换模块(13)、通讯模块(14)、第一接入模块(15)、第二接入模块(16)、驱动模块(17)、基准模块(18)、接口模块(19)和人体感应信号处理模块(10)均与主控模块(11)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17)与基准模块(18)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11)、功能切换模块(13)、通讯模块(14)、第一接入模块(15)、第二接入模块(16)、驱动模块(17)、基准模块(18)、接口模块(19)和人体感应信号处理模块(10)均与电源模块(12)电连接;所述转接头包括第一外壳(2)和安装在第一外壳(2)内部的第一电路板(3),所述第一电路板(3)上电连接有RJ45接口(31),RJ11-1接口(32),USB接口(33),蜂鸣器BZ和发光二极管LEDR、LEDG、LEDY,所述RJ45接口(31)、RJ11-1接口(32)和USB接口(33)均露出于第一外壳(2)外,所述第一外壳(2)的侧壁上至少安装有一块透光板(4),所述第一外壳(2)位于透光板(4)所在位置处形成透光孔(21),所述发光二极管LEDR、LEDG、LEDY均延伸至透光板(4)所在位置处的内侧,所述第一外壳(2)上设置有出声孔(22),所述第一外壳(2)中设置有一对第一装配孔(23);所述人体感应装置包括第二外壳(5)和安装在第二外壳(5)内部的第二电路板(6),所述第二电路板(6)上电连接有RJ11-2接口(61)、红外发射管PW2、红外接收管PD1和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RJ11-2接口(61)露出于第二外壳(5)外,所述第二外壳(5)的侧壁上安装有一块透镜(7),所述红外发射管PW2和红外接收管PD1均延伸至透镜(7)内,所述第二外壳(5)上设置有感应距离调节孔(51),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处在透光板(4)的内侧,所述第二外壳(5)中设置有一对第二装配孔(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1)包括单片机U1,按钮K1,电容C15、C13、C14,电阻R11、R12,晶振X1和接口CN1,所述电容C15的正极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电容C15的负极串联电阻R12后接地,所述按钮K1与电容C15并联,所述电容C15的负极串联电阻R11后与单片机U1的13脚电连接,所述接口CN1的1脚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接口CN1的4脚接地,所述接口CN1的2脚和3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18脚和19脚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11脚和12脚分别串联电容C13和C14后接地,所述晶振X1的两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11脚和12脚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12)包括接口DC1,二极管D8,稳压芯片U8和电容C8、C81、C82、C83,所述接口DC1的1脚正向串联二极管D8后与稳压芯片U8的1脚电连接,所述接口DC1的1脚与电源9V电连接,所述接口DC1的2脚和3脚接地,所述电容C8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8的1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负极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2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3脚引出电源端5V,所述电容C81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8的3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81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82和电容C83均与电容C81并联,所述功能切换模块(13)包括电阻R92、R9、R93、R91,按钮KA、KB和发光二极管LED9A、LED9B,所述单片机U1的35脚串联按钮KA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35脚串联电阻R92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34脚依次正向串联发光二极管LED9A和电阻R9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33脚串联按钮KB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33脚串联电阻R93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32脚依次正向串联发光二极管LED9B和电阻R91后接地,所述通讯模块(14)包括收发芯片U7,电阻R7、R71、R72、R73、R74,发光二极管LED7、LED71,电容C70,二极管D7、D71和接口CN2、RJ3、RJ4,所述发光二极管LED7和发光二极管LED71的正极均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7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LED71的负极分别串联电阻R7和电阻R71后与收发芯片U7的1脚和4脚电连接,所述收发芯片U7的1脚与单片机U1的4脚电连接,所述收发芯片U7的2脚和3脚与单片机U1的7脚电连接,所述收发芯片U7的4脚与单片机U1的5脚电连接,所述收发芯片U7的8脚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收发芯片U7的5脚接地,所述收发芯片U7的6脚串联电阻R73后与接口RJ3的4脚和接口RJ4的4脚电连接,所述收发芯片U7的7脚串联电阻R72后与接口RJ3的3脚和接口RJ4的3脚电连接,所述接口CN2的3脚与接口RJ3的4脚和接口RJ4的4脚电连接,所述接口CN2的2脚串联电阻R74后与接口RJ3的3脚和接口RJ4的3脚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和二极管D71的负极分别与接口RJ4的3脚和接口RJ4的4脚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二极管D71的正极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模块(15)包括包括运算放大器U3B、U3C、U3D,电阻R31、R311、R3、R32、R33、R35、R36、R37、R310、R39,电容C3、C31、C32、C34和二极管D3、D31、D32,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单片机U1的9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31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B的5脚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串联电容C3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串联电阻R311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B的5脚串联电阻R3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B的5脚串联电容C31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B的6脚与运算放大器U3B的7脚、运算放大器U3D的13脚和运算放大器U3C的10脚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D的12脚串联电阻R32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D的12脚串联电阻R33后接地,所述电容C32与电阻R33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U3D的14脚正向串联二极管D31后与电阻R39的一端电联,所述运算放大器U3C的9脚串联电阻R35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C的9脚依次串联电阻R36和电阻R37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C的9脚串联电容C34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C的8脚正向串联二极管D32后与电阻R3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9的一端串联电阻R310后与单片机U1的10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入模块(16)包括运算放大器U4B、U4C、U4D,电阻R41、R411、R4、R42、R43、R45、R46、R47、R410、R49,电容C4、C41、C42、C44和二极管D4、D41、D42,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单片机U1的21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41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4B的5脚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串联电容C4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串联电阻R411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B的5脚串联电阻R4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B的5脚串联电容C41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B的6脚与运算放大器U4B的7脚、运算放大器U4D的13脚和运算放大器U4C的10脚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D的12脚串联电阻R42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D的12脚串联电阻R43后接地,所述电容C42与电阻R43并联,所述运算放大器U4D的14脚正向串联二极管D41后与电阻R49的一端电联,所述运算放大器U4C的9脚串联电阻R45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C的9脚依次串联电阻R46和电阻R47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C的9脚串联电容C44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C的8脚正向串联二极管D42后与电阻R4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9的一端串联电阻R410后与单片机U1的22脚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手环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17)包括三极管Q61、Q63、Q65,电阻R61、R62、R63、R64、R65、R66、R69,发光二极管LED6A、LED6B,二极管D6、D61、D62,电容C6和蜂鸣器BZ6,所述三极管Q61的基极串联电阻R61后与单片机U1的26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6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62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61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LED6A的3脚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6A的1脚串联电阻R63后与单片机U1的27脚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6A的2脚接地,所述三极管Q63的基极串联电阻R64后与单片机U1的28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63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65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63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LED6B的3脚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6B的1脚串联电阻R66后与单片机U1的29脚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6B的2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61的正极分别与单片机U1的26脚和单片机U1的28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65的基极串联电阻R69后与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61的负极和二极管D6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65的集电极串联蜂鸣器BZ6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6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容C6的正极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接地,所述基准模块(18)包括接地端子CON2,运算放大器U2B、U2C、U2D,电阻R2、R21、R22、R23、R24、R25、R26,电容C21、C22和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接地端子CON2的3脚和4脚串联电阻R2后与运算放大器U2B的5脚电连接,所述接地端子CON2的1脚和2脚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5脚串联电阻R21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5脚串联电容C21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6脚与运算放大器U2B的7脚、运算放大器U2C的9脚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C的10脚与运算放大器U2D的12脚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C的10脚串联电阻R22后与电源5V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C的10脚串联电容C22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C的8脚与运算放大器U2D的13脚电连接,所述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振龙李更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恒宜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