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08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属于工程防灾领域。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整体为矩形板;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均竖直;二者之间设置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竖直的中间增强横肋,形成若干空腔;每个空腔均被隔火缓震网和防火纤维增强网分隔为三个空腔,中间的空腔为透气隔火层,两侧的均分别为阻热防火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火性能好、受力性能好,便于安装,容易替换,安装快速简便。表层具有显著的泄压减震口,中间的隔火层具有显著的缓冲与隔火的双重作用,使防爆、防火性能显著提升,能够有效的减少地下结构发生火灾时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An Explosion-proof and Fire-proof Flame-proof Flame-proof Flame-proof Flame-proof Flame-proof Flame-proof Pla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xplosion-proof and fire-proof board with shock-proof, fire-proof and breathable typ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disaster prevention.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fire-proof and explosion-proof fire-proof board is rectangular plate; the first pressure-relief and shock-proof fire-proof board and the second pressure-relief and shock-proof fire-proof board are vertical; a number of horizontal uniformly distributed vertical middle reinforcement rib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m to form a number of cavities; each cavity is separated into three cavities by fire-proof and shock-proof net and fire-proof fiber-reinforced net, and the middle cavity is an air-proof fire-proof layer, two of. Both sides are heat-resistant and fire-proof cavitie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fireproof performance, good stress performance, easy installation, easy replacement and quick and simple installation. The surface layer has remarkable pressure relief and shock absorber, and the fire insulation layer in the middle has remarkable double functions of cushioning and fire insulation, which improves the explosion-proof and fire-proof performance,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case of f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防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
技术介绍
近几年地下结构在我国发展迅速,众多的地铁、地下综合体相继建成,而地下结构的防火问题却一直是地下结构难以克服的困难。目前,普遍采用防火涂料,然而防火涂料的厚度和导热系数有限,根本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另外,地下空间的火灾往往伴随着爆炸,由于空间狭小,能量无法释放,使爆炸破坏力成倍增加,因此需要格外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解决系列安装问题,尤其解决地下狭小空间的防爆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包括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隔火缓震网、防火纤维增强网、中间增强横肋、端部增强横肋、阻热防火空腔、缓震透气孔、区间隔火封端、透气隔火层;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整体为矩形板;矩形板的两侧表面分别为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均竖直设置;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之间设置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竖直的中间增强横肋,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的两端分别为端部增强横肋,端部增强横肋的宽度为中间增强横肋宽度的1.2-1.5倍;在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区间隔火封端,区间隔火封端的宽度与端部增强横肋的宽度相等;在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和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之间设置与二者均平行的隔火缓震网、防火纤维增强网;隔火缓震网与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相邻,防火纤维增强网与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相邻;隔火缓震网、防火纤维增强网均为整块网,且四边分别伸至端部增强横肋和区间隔火封端;中间增强横肋、端部增强横肋将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之间的空腔分隔为若干个均匀相等的空腔,每个空腔均被隔火缓震网和防火纤维增强网分隔为三个空腔,三个空腔中间的空腔为透气隔火层,两侧的均分别为阻热防火空腔;在透气隔火层内填充岩棉;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均分别开设与二者垂直的缓震透气孔,缓震透气孔均横纵成排;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上的缓震透气孔与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上的缓震透气孔竖向均相互错开;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中间增强横肋、端部增强横肋、区间隔火封端均采用相同防火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的原材料质量百分比分别为:铝酸盐水泥:28.00%~32.00%;氧化镁:25.00%~30.00%;石英砂:22.60%~24.50%;石英粉:6.00%~8.00%;硅灰5.00%~8.00%;水:8.00%~9.00%;减水剂:0.75%~0.80%;玄武岩纤维:0.15%~0.40%;玻璃纤维:0.20%~0.40%。进一步地,所述隔火缓震网采用碳纤维网、玻璃纤维网、玄武岩纤维网的其中一种;隔火缓震网的网眼为方形,网眼尺寸为1~2mm。进一步地,所述防火纤维增强网采用碳纤维网、玻璃纤维网、玄武岩纤维网的其中一种;防火纤维增强网的网眼为方形,网眼尺寸为4~12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火性能好、受力性能好,便于安装,容易替换,安装快速简便。表层具有显著的泄压减震口,中间的隔火层具有显著的缓冲与隔火的双重作用,使防爆、防火性能显著提升,能够有效的减少地下结构发生火灾时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为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3为隔火缓震网;4为防火纤维增强网;5为中间增强横肋;6为端部增强横肋;7为阻热防火空腔;8为缓震透气孔;9为区间隔火封端;10为透气隔火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包括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中间增强横肋5、端部增强横肋6、阻热防火空腔7、缓震透气孔8、区间隔火封端9、透气隔火层10;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整体为矩形板;矩形板的两侧表面分别为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均竖直设置;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设置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竖直的中间增强横肋5,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的两端分别为端部增强横肋6,端部增强横肋6的宽度为中间增强横肋5宽度的1.2-1.5倍;在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区间隔火封端9,区间隔火封端9的宽度与端部增强横肋6的宽度相等;在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和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设置与二者均平行的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隔火缓震网3与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相邻,防火纤维增强网4与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相邻;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均为整块网,且四边分别伸至端部增强横肋6和区间隔火封端9;中间增强横肋5、端部增强横肋6将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的空腔分隔为若干个均匀相等的空腔,每个空腔均被隔火缓震网3和防火纤维增强网4分隔为三个空腔,三个空腔中间的空腔为透气隔火层10,两侧的均分别为阻热防火空腔7;在透气隔火层10内填充岩棉;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均分别开设与二者垂直的缓震透气孔8,缓震透气孔8均横纵成排;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上的缓震透气孔8与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上的缓震透气孔8竖向均相互错开;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中间增强横肋5、端部增强横肋6、区间隔火封端9均采用相同防火材料。所述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的原材料质量百分比分别为:铝酸盐水泥:28.00%~32.00%;氧化镁:25.00%~30.00%;石英砂:22.60%~24.50%;石英粉:6.00%~8.00%;硅灰5.00%~8.00%;水:8.00%~9.00%;减水剂:0.75%~0.80%;玄武岩纤维:0.15%~0.40%;玻璃纤维:0.20%~0.40%。所述隔火缓震网3采用碳纤维网、玻璃纤维网、玄武岩纤维网的其中一种;隔火缓震网3的网眼为方形,网眼尺寸为1~2mm。所述防火纤维增强网4采用碳纤维网、玻璃纤维网、玄武岩纤维网的其中一种;防火纤维增强网4的网眼为方形,网眼尺寸为4~12mm。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包括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中间增强横肋(5)、端部增强横肋(6)、阻热防火空腔(7)、缓震透气孔(8)、区间隔火封端(9)、透气隔火层(10);其特征在于: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整体为矩形板;矩形板的两侧表面分别为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均竖直设置;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设置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竖直的中间增强横肋(5),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的两端分别为端部增强横肋(6),端部增强横肋(6)的宽度为中间增强横肋(5)宽度的1.2‑1.5倍;在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区间隔火封端(9),区间隔火封端(9)的宽度与端部增强横肋(6)的宽度相等;在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和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设置与二者均平行的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隔火缓震网(3)与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相邻,防火纤维增强网(4)与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相邻;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均为整块网,且四边分别伸至端部增强横肋(6)和区间隔火封端(9);中间增强横肋(5)、端部增强横肋(6)将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的空腔分隔为若干个均匀相等的空腔,每个空腔均被隔火缓震网(3)和防火纤维增强网(4)分隔为三个空腔,三个空腔中间的空腔为透气隔火层(10),两侧的均分别为阻热防火空腔(7);在透气隔火层(10)内填充岩棉;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均分别开设与二者垂直的缓震透气孔(8),缓震透气孔(8)均横纵成排;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上的缓震透气孔(8)与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上的缓震透气孔(8)竖向均相互错开;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中间增强横肋(5)、端部增强横肋(6)、区间隔火封端(9)均采用相同防火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包括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中间增强横肋(5)、端部增强横肋(6)、阻热防火空腔(7)、缓震透气孔(8)、区间隔火封端(9)、透气隔火层(10);其特征在于: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整体为矩形板;矩形板的两侧表面分别为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均竖直设置;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设置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竖直的中间增强横肋(5),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的两端分别为端部增强横肋(6),端部增强横肋(6)的宽度为中间增强横肋(5)宽度的1.2-1.5倍;在缓震隔火透气型防爆防火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区间隔火封端(9),区间隔火封端(9)的宽度与端部增强横肋(6)的宽度相等;在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和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设置与二者均平行的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隔火缓震网(3)与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相邻,防火纤维增强网(4)与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相邻;隔火缓震网(3)、防火纤维增强网(4)均为整块网,且四边分别伸至端部增强横肋(6)和区间隔火封端(9);中间增强横肋(5)、端部增强横肋(6)将第一泄压防震防火板层(1)、第二泄压防震防火板层(2)之间的空腔分隔为若干个均匀相等的空腔,每个空腔均被隔火缓震网(3)和防火纤维增强网(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