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802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包括砌砖本体及弹性连接扣,砌砖本体呈圆弧形,内侧边长小于外侧边长;砌砖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伸入土中的固定部,固定部的短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内侧弯折的防挤压部,砌砖本体长边侧设置有向砌砖本体外侧弯折的阻挡部;阻挡部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卡槽;砌砖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卡扣;弹性连接件与砌砖本体的一端的卡扣相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弹性连接件来提升形变能力,通过对砖体伸入泥土的部分进行结构设计来提升树坛砌砖相对泥土的牢固度,具有形变适应能力强,同时结构稳固性高的优点,不会因树根膨胀而发生破坏。

A Brick Building and Tree Alta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ee altar bricklaying and tree alta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rick body and elastic connection buckles, the brick body is circular arc, the inner side length is less than the outer side length; the bottom of the bric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art for extending into the soil, the short side of the fixe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extrusion part bending 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brick body, and the long side of the bric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side of the brick body. The side bending block part;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lock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chucks; the two ends of the brick body are provided with chucks; and the elastic connector is clamped with the chucks at one end of the brick body.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deformation ability by setting elastic connectors, and improves the firmness of tree-altar bricks relative to clay by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art where the brick body extends into the cla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deformation adaptability and high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can not be damaged by the expansion of tree ro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园林绿化设施,尤其是涉及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绿化建设中会种植大量的树木,在人行道上建设种植树木的树坛是常用的方法。树木一般种植的时候都是小型树木,在树木成长后,树木的根部变大,使得原有的种植区域向上具有一定的膨胀形变,现有的树坛只是简单的使用普通砌砖进行堆砌而成的,所以一旦发生膨胀形变的话容易损坏树坛,而导致外观破坏以及地面的翻起,这主要是由于树坛本身没有任何适应形变的能力,同时砖体本身相对泥土的固定也是单纯的竖直插入导致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该装置通过设置弹性连接件来提升形变能力,通过对树坛砌砖伸入泥土的部分进行结构设计来提升砖体相对泥土的牢固度。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包括砌砖本体及弹性连接件,所述的砌砖本体呈圆弧形,内侧边长小于外侧边长;所述的砌砖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伸入土中的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的短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内侧弯折的防挤压部,所述砌砖本体长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外侧弯折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卡槽;所述砌砖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弹性连接件与砌砖本体的一端的卡扣相卡合。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连接件呈工字形,包括外翼缘、内翼缘以及腹部,所述外翼缘和内翼缘与腹部之间形成卡合部;所述卡扣卡合的卡合部。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为T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的宽度是防挤压部的宽度的两倍。进一步地,所述砌砖本体的上下表面呈同心弧弯曲。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倾斜于所述砌砖本体的两端的中心点连线方向,且倾斜角度与所述砌砖本体两端的弧形相对应的角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卡合部为T型槽,与所述的卡扣的形状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外翼缘和内翼缘截面形状均为C字形,且所述的外翼缘和内翼缘外侧面的弧度与与所述砌砖本体的弧度相同。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与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包括砌砖本体及弹性连接扣,砌砖本体呈圆弧形,内侧边长小于外侧边长;砌砖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伸入土中的固定部,固定部的短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内侧弯折的防挤压部,砌砖本体长边侧设置有向砌砖本体外侧弯折的阻挡部;阻挡部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卡槽;砌砖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卡扣;弹性连接件与砌砖本体的一端的卡扣相卡合。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连接件来提升形变能力,通过对砖体伸入泥土的部分进行结构设计来提升树坛砌砖相对泥土的牢固度,具有形变适应能力强,同时结构稳固性高的优点,不会因树根膨胀而发生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砌砖本体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砌砖本体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连接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树坛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树坛结构的A-A剖面图。图中:1为砌砖主体、2为固定部、3为防挤压部、4为阻挡部、5为卡槽、6为卡扣、7为弹性连接扣、8为卡合部、701为外翼缘、702为内翼缘、703为腹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包括砌砖本体1及弹性连接件7。所述的砌砖本体1呈圆弧形,内侧边长小于外侧边长。如图2、5所示,所述的砌砖本体1底部设置有用于伸入土中的固定部2,所述的固定部2的短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1内侧弯折的防挤压部3,所述砌砖本体1长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1外侧弯折的阻挡部4;所述阻挡部4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卡槽5,所述砌砖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卡扣6。阻挡部4的宽度是防挤压部3的宽度的两倍。砌砖本体1的上下表面呈同心弧弯曲。卡扣6倾斜于所述砌砖本体1的两端的中心点连线方向,且倾斜角度与所述砌砖本体1两端的弧形相对应的角度相同。所述弹性连接件7与砌砖本体1的一端的卡扣6相卡合。如图1所示,卡扣6为T形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的弹性连接件7呈工字形,包括外翼缘701、内翼缘702以及腹部703,所述外翼缘701和内翼缘702与腹部703之间形成卡合部8;所述卡扣6卡合在卡合部8处。如图3所示,卡合部8为T型槽,与所述的卡扣6的形状相配合。外翼缘701和内翼缘702截面形状均为C字形,且所述的外翼缘701和内翼缘702外侧面的弧度与所述砌砖本体1的弧度相同。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砌砖本体(1)及弹性连接件(7),所述的砌砖本体(1)呈圆弧形,内侧边长小于外侧边长;所述的砌砖本体(1)底部设置有用于伸入土中的固定部(2),所述的固定部(2)的短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1)内侧弯折的防挤压部(3),所述砌砖本体(1)长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1)外侧弯折的阻挡部(4);所述阻挡部(4)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卡槽(5);所述砌砖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卡扣(6);所述弹性连接件(7)与砌砖本体(1)的一端的卡扣(6)相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砌砖本体(1)及弹性连接件(7),所述的砌砖本体(1)呈圆弧形,内侧边长小于外侧边长;所述的砌砖本体(1)底部设置有用于伸入土中的固定部(2),所述的固定部(2)的短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1)内侧弯折的防挤压部(3),所述砌砖本体(1)长边侧设置有向所述砌砖本体(1)外侧弯折的阻挡部(4);所述阻挡部(4)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卡槽(5);所述砌砖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卡扣(6);所述弹性连接件(7)与砌砖本体(1)的一端的卡扣(6)相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坛砌砖及树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连接件(7)呈工字形,包括外翼缘(701)、内翼缘(702)以及腹部(703),所述外翼缘(701)和内翼缘(702)与腹部(703)之间形成卡合部(8);所述卡扣(6)卡合在卡合部(8)处。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周玲雪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