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红卫专利>正文

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74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包括杆状本体,杆状本体的一端设有锥形齿轮,杆状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圆锥体,在圆锥体的外表面均布有三条直槽,每条直槽的横截面为∠形,每条直槽从圆锥体的小端向圆锥体的大端延伸;在每条直槽横截面为短边一侧各加工十二个钩棉齿,每个钩棉齿由前齿面、后齿面、圆锥面和横截面为短边的直槽侧面构成,前齿面为靠近圆锥体小端一侧的齿面,后齿面为靠近所述锥形齿轮一侧的齿面;靠近圆锥体小端的三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30°±3°,靠近锥形齿轮的九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45°±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了采棉机的采摘效率和采净率。

A spindle pick rod for cotton pick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got pick rod for a cotton picker, which comprises a rod body, one end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gea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o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e. There are three straight groove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e. The cross section of each straight groove is -shaped, and each straight groove extends from the small end of the cone to the large end of the cone; the cross section of each straight groove is on the short side. Twelve hooked cotton teeth are processed each, each hooked cotton teeth is composed of front teeth, rear teeth, conical teeth and straight groove side with short cross-section. The front teeth face is near the small end of the cone, and the rear teeth face is near the one side of the conical gear; the angle between the back teeth of three hooked cotton teeth near the small end of the cone and the straight groove side with long cross-section is 30 +3, which is close to the small end of the cone. The angle between the back tooth surface of nine hooked cotton teeth of bevel gear and the straight groove side with long cross section is 45 +2.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icking efficiency and the pick-up rate of the cotton p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
本技术涉及采棉机制造
,尤其是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
技术介绍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传统的彩棉方式是由人工采摘,采摘效率低且采摘成本高。因此对于大面积的棉花树,人们已经广泛采用采棉机进行采摘作业。而摘锭杆是采棉机的核心部件,摘锭杆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棉花的采摘效率和采净率,有的还会影响棉花采摘的安全性。因此人们对摘锭杆做了各种改进和研究。如2016年04月06日就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520889363.5、名称为“一种采棉机用摘锭杆”的技术专利,这项专利公开的摘锭杆上设有3个弧状勾齿组,每个弧状勾齿组设有14个勾齿,且其后面几个勾齿还呈弧形排列,这种摘锭杆通过较多的勾齿与棉花接触,可以增大与棉花的接触面积,来达到提高采摘率的效果,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棉花容易粘连缠绕在沟槽根部最后几个钩齿上,不容易从摘锭杆上刷落,反过来影响采棉机的作业效率;另外,田地作业时也容易粘连泥沙,随着作业时间的延长,甚至出现因棉花粘连缠绕过多,高速旋转的摘锭杆与所粘连沙粒摩擦,造成棉花缠绕位置起火燃烧,出现事故,导致影响采摘效率并降低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其有效提高了采棉机的采摘效率和采净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包括杆状本体,杆状本体的一端设有与采棉机主动齿轮相啮合的锥形齿轮,杆状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圆锥体,在圆锥体的外表面均布有三条直槽,每条直槽的横截面为∠形,每条直槽从圆锥体的小端向圆锥体的大端延伸;在每条直槽横截面为短边一侧各加工十二个钩棉齿,每个钩棉齿由前齿面、后齿面、圆锥面和横截面为短边的直槽侧面构成,前齿面为靠近圆锥体小端一侧的齿面,后齿面为靠近所述锥形齿轮一侧的齿面;靠近圆锥体小端的三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30°±3°,靠近锥形齿轮的九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45°±2°。进一步,每个钩棉齿的前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大于其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进一步,12个钩棉齿的前齿面相互平行;优选每个钩棉齿的前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62°±2°。优选所述直槽横截面两个侧边的夹角为60°±3°。优选第一个钩棉齿靠近圆锥体小端一侧的齿尖端与圆锥体小端面的距离为L1,L1=5.8mm±0.5mm。进一步,靠近圆锥体小端前四个钩棉齿的间距相等其尺寸为L2;靠近锥形齿轮的九个钩棉齿的间距相等其尺寸为L3;L3>L2。优选所述L2为0.7mm±0.1mm;所述L3为1.7mm±0.1mm。优选每个钩棉齿靠近圆锥体小端一侧的齿尖端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距离为1.5mm±0.1mm;每个钩棉齿的齿端宽度为1.2mm±0.1mm。直槽两个面连接线靠近圆锥体小端一侧的端点与杆状本体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4,L4=1mm±0.3mm,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与杆状本体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2°±0.2°。优选所述圆锥体沿杆状本体的中心轴线做剖面其形成的锥角为6°±1°;杆状本体的中部为圆柱体。本技术由于在圆锥体的外表面均布有三条直槽,每条直槽的横截面为∠形,每条直槽从圆锥体的小端向圆锥体的大端延伸;在每条直槽横截面为短边一侧各加工十二个钩棉齿,每个钩棉齿由前齿面、后齿面、圆锥面和横截面为短边的直槽侧面构成,前齿面为靠近圆锥体小端一侧的齿面,后齿面为靠近所述锥形齿轮一侧的齿面;靠近圆锥体小端的三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30°±3°,靠近锥形齿轮的九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45°±2°。这样当本技术安装于采棉机上时,整根摘锭杆在采棉机主动齿轮的带动下高速自转,同时又随采棉盘公转,采棉机前进时,公转的采棉盘吃进棉树上的棉花,高速自转摘锭杆上的钩齿钩挂棉花,使棉花从棉树上脱落,并被脱棉刷从摘锭杆上刷落;而后面的九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45°±2°可以较好钩挂棉花,让棉花从棉树上脱落;前面三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30°±3°可以方便脱棉盘上的脱棉刷把棉花从摘锭杆上刷落,直槽的设置也容易让棉花或沙粒等从摘锭杆上刷落或甩落,这样就有效提高了棉花的采摘效率和采净率。另一方面,由于本摘锭杆容易把棉花或田间沙粒从高速旋转的摘锭杆刷落或甩落,可避免摘锭杆与所粘连沙粒摩擦产生火花而导致棉花起火燃烧,降低事故产生,提高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图3是从另一角度看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B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C-C剖视放大图;图7是图5的D-D剖视放大图;图8是图5的俯视放大图;图9是图5的仰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9所示,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包括杆状本体10,杆状本体10的一端设有与采棉机主动齿轮相啮合的锥形齿轮20,杆状本体10的另一端设有一圆锥体30,圆锥体30沿杆状本体10的中心轴线做剖面其形成的锥角为6°±1°,如图5所示的锥角a,a=6°±1°;杆状本体10的中部为圆柱体。在圆锥体30的外表面均布有三条直槽1,每条直槽1的横截面为∠形,每条直槽1从圆锥体30的小端向圆锥体30的大端延伸,直槽1横截面两个侧边的夹角为60°±3°,如图6、图7所示的夹角b,b=60°±3°;在每条直槽1横截面为短边一侧各加工十二个钩棉齿2,每个钩棉齿2由前齿面21、后齿面22、圆锥面23和横截面为短边的直槽侧面11构成,前齿面21为靠近圆锥体30小端一侧的齿面,后齿面22为靠近所述锥形齿轮20一侧的齿面;靠近圆锥体30小端的三个钩棉齿2的后齿面22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12的夹角为30°±3°,靠近锥形齿轮20的九个钩棉齿2的后齿面22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12的夹角为45°±2°,每个钩棉齿2的前齿面21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12的夹角大于其后齿面22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12的夹角。12个钩棉齿2的前齿面21相互平行。每个钩棉齿2的前齿面21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12的夹角为62°±2°。第一个钩棉齿2靠近圆锥体30小端一侧的齿尖端与圆锥体30小端面的距离为L1,L1=5.8mm±0.5mm。靠近圆锥体30小端前四个钩棉齿2的间距相等其尺寸为L2;靠近锥形齿轮20的九个钩棉齿2的间距相等其尺寸为L3;L3>L2。所述L2为0.7mm±0.1mm;所述L3为1.7mm±0.1mm。每个钩棉齿2靠近圆锥体30小端一侧的齿尖端N1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12的距离为1.5mm±0.1mm。每个钩棉齿的齿端宽度B1为1.2mm±0.1mm。结合图4、图8所示,直槽两个面连接线靠近圆锥体30小端一侧的端点N2与杆状本体10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4,L4=1mm±0.3mm,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12与杆状本体10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2°±0.2°。以上仅是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包括杆状本体,杆状本体的一端设有与采棉机主动齿轮相啮合的锥形齿轮,杆状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圆锥体,其特征在于:在圆锥体的外表面均布有三条直槽,每条直槽的横截面为∠形,每条直槽从圆锥体的小端向圆锥体的大端延伸;在每条直槽横截面为短边一侧各加工十二个钩棉齿,每个钩棉齿由前齿面、后齿面、圆锥面和横截面为短边的直槽侧面构成,前齿面为靠近圆锥体小端一侧的齿面,后齿面为靠近所述锥形齿轮一侧的齿面;靠近圆锥体小端的三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30°±3°,靠近锥形齿轮的九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45°±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包括杆状本体,杆状本体的一端设有与采棉机主动齿轮相啮合的锥形齿轮,杆状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圆锥体,其特征在于:在圆锥体的外表面均布有三条直槽,每条直槽的横截面为∠形,每条直槽从圆锥体的小端向圆锥体的大端延伸;在每条直槽横截面为短边一侧各加工十二个钩棉齿,每个钩棉齿由前齿面、后齿面、圆锥面和横截面为短边的直槽侧面构成,前齿面为靠近圆锥体小端一侧的齿面,后齿面为靠近所述锥形齿轮一侧的齿面;靠近圆锥体小端的三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30°±3°,靠近锥形齿轮的九个钩棉齿的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4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其特征在于:每个钩棉齿的前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大于其后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其特征在于:12个钩棉齿的前齿面相互平行,每个钩棉齿的前齿面与横截面为长边的直槽侧面的夹角为6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棉机用的摘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槽横截面两个侧边的夹角为6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红卫
申请(专利权)人:林红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