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棉摘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87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棉摘锭,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采棉摘锭所采得的棉花含杂率高、采棉头负荷大、摘锭针尖易磨损的问题。本采棉摘锭,包括摘锭基体,摘锭基体的外圆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脱棉导槽和若干与脱棉导槽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切槽列,切槽列由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倾斜切槽构成,倾斜切槽的一端和与之对应设置的脱棉导槽的一侧相交,脱棉导槽的一侧与外圆的相交处设有沿脱棉导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圆弧面一,外圆弧面一至摘锭基体中轴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摘锭基体的半径,外圆弧面一、脱棉导槽的一侧和倾斜切槽的一侧三面相交的交点形成摘锭针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摘锭针尖不易磨损、所采得的棉花含杂率低、采棉头负荷小等优点。

A kind of cotton picking ingo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tton picking ingot,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high impurity content of cotton, heavy load of cotton picking head and easy wear of spindle picking needle tip obtained by the existing cotton picking ingot. The cotton picking ingot includes the picking base body, and the outer circle of the picking base body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several cotton-removal guide grooves and several slot rows corresponding to the number of cotton-removal guide grooves. The slot rows are composed of several evenly distributed inclined slots, one end of the inclined slot intersects with one side of the corresponding cotton-removal Guide groove, and one side of the cotton-removal guide groove intersects with the outer circle.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outer arc surface to the axis of the ingot picking base is less than the radius of the ingot picking base.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the outer arc surface, one side of the cotton picking guide groove and one side of the inclined cutting groove forms the ingot picking pinpoin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abrasion of the ingot picking needle tip, low impurity content of the cotton picked, and low load of the cotton picking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棉摘锭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采棉摘锭。
技术介绍
我国的棉花种植范围相当广泛,传统采用人工采摘棉花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大规模机采棉已是我国棉花产业的大势所趋。因此市场上出现了采棉机,它有效的提高了采棉速度。摘锭是采棉机的核心部分,摘锭的好坏与否决定了采棉工作效率的高低。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装式采棉机摘锭[授权公告号为CN203723091U],包括呈圆锥形的摘锭头,为了在高速旋转时能钩绕住棉花并能有效脱卸掉棉花,在摘锭头上设有一面宽一面窄的角式槽,角式槽窄面的槽沿上设有向着摘锭头的旋转方向倾斜的摘锭斜齿,在两相邻的摘锭斜齿之间具有螺旋式切槽。上述的结构中,摘锭斜齿是在角式槽与螺旋式切槽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在摘锭头的外圆上就会出现锋利的棱角和更为锋利的针尖,会导致摘锭头在钩并缠绕棉花的同时,叶子也会被搅碎,枝干会被刮掉皮或者刮断,这些杂质会一并混在棉花中,使棉花内含有大量杂质;虽然可在采棉车上增加清花设备来降低棉花的含杂率,但增加了采棉机的体积,使其更笨重。而且棱角与棉株之间产生剧烈的相互作用,极大的增加了运转负荷,容易出现卡转等现象。同时,由于摘锭斜齿的针尖裸露在摘锭头的外圆上会与棉枝直接接触,针尖容易磨损,将直接影响棉花的采净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减少棉花中杂质的采棉摘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采棉摘锭,包括摘锭基体,所述摘锭基体的外圆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脱棉导槽和若干与脱棉导槽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切槽列,所述的切槽列由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倾斜切槽构成,所述倾斜切槽的一端和与之对应设置的脱棉导槽的一侧相交,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棉导槽的一侧与外圆的相交处设有沿脱棉导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圆弧面一,所述的外圆弧面一至摘锭基体中轴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摘锭基体的半径,所述的外圆弧面一、脱棉导槽的一侧和倾斜切槽的一侧三面相交的交点形成摘锭针尖。本结构中,摘锭基体呈圆柱状,若干个脱棉导槽沿摘锭基体的中轴线环形阵列分布,且各脱棉导槽分别沿摘锭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切槽列中的若干倾斜切槽沿脱棉导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其中,倾斜切槽的一端与脱棉导槽的一侧相交,而脱棉导槽的另一侧未与任何倾斜切槽相交,倾斜切槽的另一端与摘锭基体的外圆相交。棉丝在摘锭基体上缠绕时不会全陷入倾斜切槽内,而是有大部分都缠绕在外圆上,脱棉时就更容易使棉花从摘锭基体上脱下来。倾斜切槽的一侧与外圆弧面一相交,倾斜切槽的另一侧也与外圆弧面一相交,摘锭针尖仅为一个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于倾斜切槽的一侧或倾斜切槽的另一侧上。由于外圆弧面一的设置,使得形成的摘锭针尖位于摘锭基体的外圆以内。在上述的一种采棉摘锭中,所述摘锭基体的一端为用于起连接作用的连接端,其另一端为插入端,所述的倾斜切槽沿脱棉导槽的一侧向连接端倾斜延伸,所述的摘锭针尖位于倾斜切槽靠近连接端的一侧处。即外圆弧面一、脱棉导槽的一侧和倾斜切槽靠近连接端的一侧三面相交的交点形成摘锭针尖。摘锭基体的连接端用于与采棉机的采棉头连接,摘锭基体的插入端在工作时插入到棉株之间。其中,脱棉导槽与倾斜切槽相交的一侧在摘锭基体转动时会挤压棉花,而脱棉导槽的另一侧不会挤压棉花。在上述的一种采棉摘锭中,所述倾斜切槽靠近连接端的一侧与脱棉导槽一侧的相交处设有落入外圆弧面一范围内的凹坑,所述凹坑的侧面、倾斜切槽靠近连接端的一侧和外圆弧面一三面相交的交点形成上述的摘锭针尖。由于开设有凹坑,增大了倾斜切槽进端的口径,可提高摘锭针尖与棉花的接触率。其中,凹坑的侧面为圆弧面,直径为2~3mm。在上述的一种采棉摘锭中,所述的脱棉导槽为2-4个。在上述的一种采棉摘锭中,所述的脱棉导槽为3个,所述的切槽列为3列:第一切槽列、第二切槽列和第三切槽列,同一切槽列中两相邻的倾斜切槽之间的轴向距离L为6~8mm,第一切槽列中的倾斜切槽与第二切槽列中相邻的倾斜切槽的轴向距离为L/3,第二切槽列中的倾斜切槽与第三切槽列中相邻的倾斜切槽的轴向距离为L/3,第三切槽列中的倾斜切槽与第一切槽列中相邻的倾斜切槽的轴向距离为L/3。这样设置,可以使形成的摘锭针尖在摘锭基体的轴向上覆盖率最大,即不会在同一圆周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摘锭针尖的情况,使摘锭针尖得到充分利用。在上述的一种采棉摘锭中,所述的脱棉导槽呈弧形,所述的外圆弧面一与脱棉导槽圆弧过渡连接,且所述的外圆弧面一与摘锭基体的外圆圆弧过渡连接。在上述的一种采棉摘锭中,所述脱棉导槽的另一侧与外圆的相交处设有沿脱棉导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圆弧面二,所述的外圆弧面二与脱棉导槽圆弧过渡连接,且所述的外圆弧面二与摘锭基体的外圆圆弧过渡连接。外圆弧面一是通过对脱棉导槽的一侧与外圆的相交处倒圆角加工而成,外圆弧面二是通过对脱棉导槽的另一侧与外圆的相交处倒圆角加工而成,其中倒圆角的半径为1~1.5mm。在上述的一种采棉摘锭中,所述倾斜切槽的倾斜角度为40°~50°。倾斜切槽相对于脱棉导槽的长度方向倾斜,即倾斜切槽与脱棉导槽的夹角为40°~50°。在上述的一种采棉摘锭中,倾斜切槽的倾斜角度为45°。对于棉花本身,由于其柔软的特点,棉花在与摘锭基体接触时会内陷从而被埋在外圆以内的摘锭针尖勾住进而缠绕,不会影响棉花的采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采棉摘锭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摘锭针尖处于摘锭基体的外圆以内,相对较硬的枝干就不能进入到摘锭基体的外圆以内与摘锭针尖接触,摘锭针尖不易磨损,同时设置了外圆弧面一和外圆弧面二,与枝干接触的光滑部分增多,被搅落的枝干减少,所采棉花的含杂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棱角减少,摘锭基体与枝干间相互作用的激烈程度大大降低,有效减轻了采棉头的负担,降低采棉头的卡转几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棉摘锭的工作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棉摘锭工作时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摘锭基体;2、外圆;3、脱棉导槽;4、倾斜切槽;5、外圆弧面一;6、摘锭针尖;7、凹坑;8、外圆弧面二;a、枝干;b、棉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采棉摘锭,包括摘锭基体1,摘锭基体1呈圆柱状,在摘锭基体1的外圆2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脱棉导槽3和若干与脱棉导槽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切槽列,若干个脱棉导槽3沿摘锭基体1的中轴线环形阵列分布,且各脱棉导槽3分别沿摘锭基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切槽列由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倾斜切槽4构成,每个切槽列中的若干倾斜切槽4沿脱棉导槽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如图1所示,倾斜切槽4的一端和与之对应设置的脱棉导槽3的一侧相交,而脱棉导槽3的另一侧未与任何倾斜切槽4相交,如图3所示,倾斜切槽4的另一端与摘锭基体1的外圆2相交。这样可保证棉丝在摘锭基体1上缠绕时不会全陷入倾斜切槽4内,而是有大部分都缠绕在外圆2上,脱棉时就更容易使棉花b从摘锭基体1上脱下来。图1所示的状态中,摘锭基体1的右端为用于起连接作用的连接端,左端为插入端,摘锭基体1的连接端用于与采棉机的采棉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棉摘锭,包括摘锭基体(1),所述摘锭基体(1)的外圆(2)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脱棉导槽(3)和若干与脱棉导槽(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切槽列,所述的切槽列由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倾斜切槽(4)构成,所述倾斜切槽(4)的一端和与之对应设置的脱棉导槽(3)的一侧相交,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棉导槽(3)的一侧与外圆(2)的相交处设有沿脱棉导槽(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圆弧面一(5),所述的外圆弧面一(5)至摘锭基体(1)中轴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摘锭基体(1)的半径,所述的外圆弧面一(5)、脱棉导槽(3)的一侧和倾斜切槽(4)的一侧三面相交的交点形成摘锭针尖(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棉摘锭,包括摘锭基体(1),所述摘锭基体(1)的外圆(2)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脱棉导槽(3)和若干与脱棉导槽(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切槽列,所述的切槽列由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倾斜切槽(4)构成,所述倾斜切槽(4)的一端和与之对应设置的脱棉导槽(3)的一侧相交,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棉导槽(3)的一侧与外圆(2)的相交处设有沿脱棉导槽(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外圆弧面一(5),所述的外圆弧面一(5)至摘锭基体(1)中轴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摘锭基体(1)的半径,所述的外圆弧面一(5)、脱棉导槽(3)的一侧和倾斜切槽(4)的一侧三面相交的交点形成摘锭针尖(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棉摘锭,其特征在于,所述摘锭基体(1)的一端为用于起连接作用的连接端,其另一端为插入端,所述的倾斜切槽(4)沿脱棉导槽(3)的一侧向连接端倾斜延伸,所述的摘锭针尖(6)位于倾斜切槽(4)靠近连接端的一侧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棉摘锭,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切槽(4)靠近连接端的一侧与脱棉导槽(3)一侧的相交处设有落入外圆弧面一(5)范围内的凹坑(7),所述凹坑(7)的侧面、倾斜切槽(4)靠近连接端的一侧和外圆弧面一(5)三面相交的交点形成上述的摘锭针尖(6)。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采棉摘锭,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崇吉赵耀宇邓福安刘大德王文奎吴定刚姜书艳张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神工农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