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磊专利>正文

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72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包括复合材料层、变形永磁合金层和硬磁合金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是热双金属,所述热双金属包括磷铜、镍、钛合金、铜镍锰和锰镍铜合金,所述变形永磁合金层是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所述硬磁合金层是铝镍钴硬磁合金,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0%‑45%,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21%‑37%,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34%,使制得的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具有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去磁能力和耐高温性能的效果。

A Composite Alloy with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rrosion resistant an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composite alloy, including composite material layer, deformed permanent magnet alloy layer and hard magnetic alloy layer. The composite material layer is a hot bimetal, which includes phosphorus copper, nickel, titanium alloy, copper nickel manganese and manganese nickel copper alloy. The deformed permanent magnet alloy layer is a copper nickel aluminum based Dispersion Hardening alloy, and the hard magnetic alloy layer is an aluminium nickel cobalt hard magnetic alloy. The weight ratio of each component in the alloy is 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
技术介绍
金属性能的金属满足各类要求的能力,借以表征金属的特性。它取决于金属的成分、结构和组织。主要有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等。力学性能在力作用下涉及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性能。根据材料的力学行为,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可分为弹性、塑性、强度、硬度及韧性等。金属的力学性能是评定金属质材、选材和构件设计计算的重要依据,用相应的力学试验测定。物理性能在力、热、光、电等物理作用下所反映的特性。常用的有内耗、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电阻率等。内耗材料本身的机械振动能量在机械振动时逐渐消耗的现象。热膨胀系数温升1℃时材料尺寸的变化与原来尺寸之比.可分为线膨胀系数与体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物质单位长度上温度差为I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其数值的大小,取决于物质内部结构和所处状态。纯金属比合金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升1℃时所需要的热能。电阻率单位截面积材料在单位长度上的电阻。化学性能抵抗腐蚀性介质化学侵蚀作用的能力。金属的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金属的氧化实质上是化学腐蚀的结果。金属化学腐蚀速度同由腐蚀产物形成的金属表面膜的性质有关。电化学腐蚀主要取决于金属的电极电位。提高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根本措施在于材料的合金化。导致金属缺乏硬度、抗去磁能力和不耐水高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去磁能力和耐高温性能效果的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包括复合材料层、变形永磁合金层和硬磁合金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是热双金属,所述热双金属包括磷铜、镍、钛合金、铜镍锰和锰镍铜合金,所述变形永磁合金层是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所述硬磁合金层是铝镍钴硬磁合金,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0%-45%,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21%-37%,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34%。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包括铜、镍、铝、钴、铜、钛和铌。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3%,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34%,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具有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去磁能力和耐高温性能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在一实施例中,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包括复合材料层、变形永磁合金层和硬磁合金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是热双金属,所述热双金属包括磷铜、镍、钛合金、铜镍锰和锰镍铜合金,所述变形永磁合金层是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所述硬磁合金层是铝镍钴硬磁合金,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0%-45%,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21%-37%,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34%,所述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包括铜、镍、铝、钴、铜、钛和铌。进一步说明,所述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3%,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34%,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根据不同需求可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试,从而达到不同的使用效果,热双金属特性的主要参量有:1、比弯曲。包括影响热双金属弯曲量的所有材料特性。它是衡量热双金属对温度变化灵敏程度的一个重要参量。2、使用温度范围。热双金属可以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包括线性温度范围和允许使用温度范围。在线性温度范围内热双金属的弯曲位移量与温度呈线性关系,比弯曲值最大。允许使用温度范围大于线性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虽然比弯曲值有所降低,但内部热应力尚低于材料的弹性极限,仍能安全使用。3、弹性模量。计算热双金属元件产生的推力、力矩和内应力时所需的参量。4、电阻率。计算直接通电加热的热双金属元件发热温度的参量。在进一步说明,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其主要用途有:1、机电设备和装置,2、声波换能器,3、磁力机械,4、微波装置,5、传感器和电信号转换器,6、医用电子仪器和生物工程。在进一步说明,铝镍钴硬磁合金性能的主要参量是饱和剩余磁化强度(简称剩磁),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一般说来,剩磁主要由合金成分决定;矫顽力是合金的结构敏感参量,与磁晶各向异性或微粒形状各向异性、微结构状态、应力、晶体缺陷及其他的材料中的不完整性有密切关系;磁能积是重要的硬磁性能参量,表示磁体所能提供的最大静磁能量。一般地说,磁滞回线或去磁曲线包括的范围愈宽、方形度愈好,则抗去磁能力愈强。剩磁愈高,回线面积愈大,则磁能积愈高。除磁性能外,还要求合金具有长期的磁时效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使用时,可变形合金因为可以机械加工,多用于制作形状复杂、尺寸精细的磁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具有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去磁能力和耐高温性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层、变形永磁合金层和硬磁合金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是热双金属,所述热双金属包括磷铜、镍、钛合金、铜镍锰和锰镍铜合金,所述变形永磁合金层是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所述硬磁合金层是铝镍钴硬磁合金,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0%‑45%,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21%‑37%,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层、变形永磁合金层和硬磁合金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是热双金属,所述热双金属包括磷铜、镍、钛合金、铜镍锰和锰镍铜合金,所述变形永磁合金层是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所述硬磁合金层是铝镍钴硬磁合金,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0%-45%,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21%-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王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