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勇俊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333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的混凝土楼板加固方式单一、结构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步骤如下:1)钻斜槽孔,安装直角型预埋铁件和钢转向块;2)安装承压钢板和导向板;3)安装钢绞线;4)支设拱脚梁边模;5)绑扎拱梁钢筋,并支设拱梁边模;6)浇筑拱脚梁和拱梁混凝土;7)开设用于穿设螺栓的通孔;8)将U型钢箍由下往上紧箍于拱梁顶部,安装螺栓并与U型钢箍焊接固定,最后通过螺母和垫片拧紧进行预应力施加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根交叉设置的钢绞线进行张拉,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楼板两端的主拉应力,改善结构力学性能;通过设置拱梁对混凝土楼板进行支撑,结构性能好,稳定可靠。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inforcing Concrete Flo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crete floor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reinforcement, mainl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ingle reinforcement method and poor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xisting concrete floor; the steps are as follows: 1) drilling inclined groove holes, installing right-angle embedded iron parts and steel steering blocks; 2) installing compressive steel plates and guide plates; 3) installing steel strands; 4) supporting arch foot beams; Mould; 5) tie the steel bar of arch beam and support the side mould of arch beam; 6) pour arch foot beam and arch beam concrete; 7) open the through hole for bolting; 8) fasten the U-shaped steel hoop to the top of the arch beam from bottom to top, install the bolt and weld it with the U-shaped steel hoop, and finally tighten the nut and gasket for prestressing install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ensioned by two cross-set steel strands. Tens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ain tensile stress at both ends of the concrete floor and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 by setting arch beams to support the concrete floor,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s good, stabl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加固
,具体是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是指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而制作的楼板。该楼板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成本低的特点。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经常由于施工和设计原因出现质量事故,比如拆模过早、养护不及时、钢筋规格选用不合理、分布筋间距过大等原因,这样使得混凝土楼板承载力难以满足要求,所以需要对混凝土楼板进行加固,现在一般仅仅采用钢梁进行加固,加固方式单一,而且结构力学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固构造包括直角型预埋铁件、钢转向块、拱梁和钢绞线,所述混凝土楼板中部开设有两条斜槽孔,两条所述斜槽孔错位交叉设置,斜槽孔内设有用于固定钢绞线的导向板,钢绞线穿过斜槽孔且两端通过锚固件固定于承压钢板上,所述混凝土楼板下方设有拱梁,拱梁顶部与混凝土楼板底部相切,拱梁两端设有拱脚梁,拱脚梁设于混凝土柱内,拱梁顶部设有U型钢箍,所述U型钢箍由下向上紧箍于拱梁上,U型钢箍前后两侧顶端均连接有螺栓,螺栓顶端贯穿混凝土楼板并延伸至混凝土楼板上方,螺栓底端通过连接部与U型钢箍顶端焊接固定,连接部在水平方向的各向尺寸均不小于所述U型钢箍和螺栓的横截面的各向尺寸,螺栓顶部通过螺母和垫片拧紧于混凝土楼板上。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混凝土楼板钻斜槽孔,剥开混凝土楼板底部主筋保护层以及混凝土柱侧边主筋保护层,将直角型预埋铁件焊接固定于混凝土楼板底部主筋和混凝土柱侧边主筋上,然后将钢转向块焊接固定于直角型预埋铁件上;2)剥开混凝土柱的主筋保护层,将承压钢板焊接固定于混凝土柱的主筋上,在混凝土楼板的斜槽孔内安装导向板;3)将钢绞线沿导向板穿过斜槽孔,通过电热法张拉后,再通过锚固件将钢绞线两端固定在承压钢板上,最后向斜槽孔内注入高强水泥浆;4)凿除混凝土柱位于拱脚梁处的砖墙洞口,绑扎拱脚梁钢筋并支设拱脚梁边模,拱脚梁边模留设混凝土浇筑洞口;5)搭设拱梁下部的模板支撑体系,然后绑扎拱梁钢筋,并支设拱梁边模,拱梁边模留设混凝土浇筑洞口;6)浇筑拱脚梁和拱梁混凝土,待浇筑拱脚梁和拱梁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拆除模板,将拱脚梁和拱梁表面采用高强砂浆进行粉刷;7)去除拱梁与U型钢箍接触处的粉刷层以及混凝土楼板上穿设螺栓处的粉刷层,并在混凝土楼板上开设用于穿设螺栓的通孔;8)将U型钢箍由下往上紧箍于拱梁顶部,并将螺栓穿设于混凝土楼板上,将螺栓底端与U型钢箍顶端通过连接部焊接,最后通过螺母和垫片拧紧进行预应力施加安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楼板与两侧混凝土柱的连接拐角处均设有钢转向块,钢转向块与埋设于混凝土楼板底部以及混凝土柱侧边的直角型预埋铁件焊接固定,直角型预埋铁件与混凝土楼板和混凝土柱的主筋焊接固定。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钢转向块厚度为40-50mm,所述直角型预埋铁件厚度为8-10mm。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钢绞线的直径为5-7mm。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承压钢板埋设于混凝土柱内且与混凝土柱的主筋焊接固定,承压钢板的厚度为12-14mm。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拱梁的曲率半径为0.8-1.2倍混凝土楼板长度,拱梁高度为400-600mm,拱梁厚度为30-50mm,所述拱脚梁宽度与混凝土柱宽度相同。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拱梁内侧设有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钢条,连接钢条与拱梁的主筋焊接固定。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步骤6)还包括在粉刷前剥开拱梁的主筋保护层,将两根连接钢条与拱梁的主筋焊接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两根交叉设置的钢绞线进行张拉,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楼板两端的主拉应力,改善结构力学性能;2、通过设置拱梁对混凝土楼板进行支撑,结构性能好,稳定可靠,并且通过U型钢箍和螺栓将拱梁和混凝土楼板固定在一起,有效避免传统加固装置的应力滞后效应产生,保持锚固的有效性,可有效保证加固效果,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U型钢箍和螺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混凝土柱、2-承压钢板、3-混凝土楼板、4-锚固件、5-斜槽孔、6-垫片、7-螺母、8-螺栓、9-连接部、10-U型钢箍、11-直角型预埋铁件、12-钢转向块、13-拱梁、14-拱脚梁、15-连接钢条、16-钢绞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固构造包括直角型预埋铁件11、钢转向块12、拱梁13和钢绞线16,所述混凝土楼板3与两侧混凝土柱1的连接拐角处均设有钢转向块12,钢转向块12厚度为40mm,钢转向块12与埋设于混凝土楼板3底部以及混凝土柱1侧边的直角型预埋铁件11焊接固定,直角型预埋铁件11厚度为8mm,直角型预埋铁件11与混凝土楼板3和混凝土柱1的主筋焊接固定,所述混凝土楼板3中部开设有两条斜槽孔5,两条所述斜槽孔5错位交叉设置,斜槽孔5内设有用于固定钢绞线16的导向板,钢绞线16穿过斜槽孔5且两端通过锚固件4固定于承压钢板2上,钢绞线16的直径为5mm,所述承压钢板2埋设于混凝土柱1内且与混凝土柱1的主筋焊接固定,承压钢板2的厚度为12mm,所述混凝土楼板3下方设有拱梁13,拱梁13的曲率半径为0.8倍混凝土楼板3长度,拱梁13顶部与混凝土楼板3底部相切,拱梁13高度为400mm,拱梁13厚度为30mm,拱梁13两端设有拱脚梁14,拱脚梁14设于混凝土柱1内,拱脚梁14宽度与混凝土柱1宽度相同,所述拱梁13内侧设有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钢条15,连接钢条15与拱梁13的主筋焊接固定,拱梁13顶部设有U型钢箍10,所述U型钢箍10由下向上紧箍于拱梁13上,U型钢箍10前后两侧顶端均连接有螺栓8,螺栓8顶端贯穿混凝土楼板3并延伸至混凝土楼板3上方,螺栓8底端通过连接部9与U型钢箍10顶端焊接固定,连接部9在水平方向的各向尺寸均不小于所述U型钢箍10和螺栓8的横截面的各向尺寸,螺栓8顶部通过螺母7和垫片6拧紧于混凝土楼板3上。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混凝土楼板3钻斜槽孔5,剥开混凝土楼板3底部主筋保护层以及混凝土柱1侧边主筋保护层,将直角型预埋铁件11焊接固定于混凝土楼板3底部主筋和混凝土柱1侧边主筋上,然后将钢转向块12焊接固定于直角型预埋铁件11上;2)剥开混凝土柱1的主筋保护层,将承压钢板2焊接固定于混凝土柱1的主筋上,在混凝土楼板3的斜槽孔5内安装导向板;3)将钢绞线16沿导向板穿过斜槽孔5,通过电热法张拉后,再通过锚固件4将钢绞线16两端固定在承压钢板2上,最后向斜槽孔5内注入高强水泥浆;4)凿除混凝土柱1位于拱脚梁14处的砖墙洞口,绑扎拱脚梁14钢筋并支设拱脚梁14边模,拱脚梁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固构造包括直角型预埋铁件(11)、钢转向块(12)、拱梁(13)和钢绞线(16),所述混凝土楼板(3)中部开设有两条斜槽孔(5),两条所述斜槽孔(5)错位交叉设置,斜槽孔(5)内设有用于固定钢绞线(16)的导向板,钢绞线(16)穿过斜槽孔(5)且两端通过锚固件(4)固定于承压钢板(2)上,所述混凝土楼板(3)下方设有拱梁(13),拱梁(13)顶部与混凝土楼板(3)底部相切,拱梁(13)两端设有拱脚梁(14),拱脚梁(14)设于混凝土柱(1)内,拱梁(13)顶部设有U型钢箍(10),所述U型钢箍(10)由下向上紧箍于拱梁(13)上,U型钢箍(10)前后两侧顶端均连接有螺栓(8),螺栓(8)顶端贯穿混凝土楼板(3)并延伸至混凝土楼板(3)上方,螺栓(8)底端通过连接部(9)与U型钢箍(10)顶端焊接固定,连接部(9)在水平方向的各向尺寸均不小于所述U型钢箍(10)和螺栓(8)的横截面的各向尺寸,螺栓(8)顶部通过螺母(7)和垫片(6)拧紧于混凝土楼板(3)上,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步骤如下:混凝土楼板(3)钻斜槽孔(5),剥开混凝土楼板(3)底部主筋保护层以及混凝土柱(1)侧边主筋保护层,将直角型预埋铁件(11)焊接固定于混凝土楼板(3)底部主筋和混凝土柱(1)侧边主筋上,然后将钢转向块(12)焊接固定于直角型预埋铁件(11)上;剥开混凝土柱(1)的主筋保护层,将承压钢板(2)焊接固定于混凝土柱(1)的主筋上,在混凝土楼板(3)的斜槽孔(5)内安装导向板;将钢绞线(16)沿导向板穿过斜槽孔(5),通过电热法张拉后,再通过锚固件(4)将钢绞线(16)两端固定在承压钢板(2)上,最后向斜槽孔(5)内注入高强水泥浆;凿除混凝土柱(1)位于拱脚梁(14)处的砖墙洞口,绑扎拱脚梁(14)钢筋并支设拱脚梁(14)边模,拱脚梁(14)边模留设混凝土浇筑洞口;搭设拱梁(13)下部的模板支撑体系,然后绑扎拱梁(13)钢筋,并支设拱梁(13)边模,拱梁(13)边模留设混凝土浇筑洞口;浇筑拱脚梁(14)和拱梁(13)混凝土,待浇筑拱脚梁(14)和拱梁(13)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拆除模板,将拱脚梁(14)和拱梁(13)表面采用高强砂浆进行粉刷;去除拱梁(13)与U型钢箍(10)接触处的粉刷层以及混凝土楼板(3)上穿设螺栓(8)处的粉刷层,并在混凝土楼板(3)上开设用于穿设螺栓(8)的通孔;将U型钢箍(10)由下往上紧箍于拱梁(13)顶部,并将螺栓(8)穿设于混凝土楼板(3)上,将螺栓(8)底端与U型钢箍(10)顶端通过连接部(9)焊接,最后通过螺母(7)和垫片(6)拧紧进行预应力施加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固构造包括直角型预埋铁件(11)、钢转向块(12)、拱梁(13)和钢绞线(16),所述混凝土楼板(3)中部开设有两条斜槽孔(5),两条所述斜槽孔(5)错位交叉设置,斜槽孔(5)内设有用于固定钢绞线(16)的导向板,钢绞线(16)穿过斜槽孔(5)且两端通过锚固件(4)固定于承压钢板(2)上,所述混凝土楼板(3)下方设有拱梁(13),拱梁(13)顶部与混凝土楼板(3)底部相切,拱梁(13)两端设有拱脚梁(14),拱脚梁(14)设于混凝土柱(1)内,拱梁(13)顶部设有U型钢箍(10),所述U型钢箍(10)由下向上紧箍于拱梁(13)上,U型钢箍(10)前后两侧顶端均连接有螺栓(8),螺栓(8)顶端贯穿混凝土楼板(3)并延伸至混凝土楼板(3)上方,螺栓(8)底端通过连接部(9)与U型钢箍(10)顶端焊接固定,连接部(9)在水平方向的各向尺寸均不小于所述U型钢箍(10)和螺栓(8)的横截面的各向尺寸,螺栓(8)顶部通过螺母(7)和垫片(6)拧紧于混凝土楼板(3)上,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加固施工方法,步骤如下:混凝土楼板(3)钻斜槽孔(5),剥开混凝土楼板(3)底部主筋保护层以及混凝土柱(1)侧边主筋保护层,将直角型预埋铁件(11)焊接固定于混凝土楼板(3)底部主筋和混凝土柱(1)侧边主筋上,然后将钢转向块(12)焊接固定于直角型预埋铁件(11)上;剥开混凝土柱(1)的主筋保护层,将承压钢板(2)焊接固定于混凝土柱(1)的主筋上,在混凝土楼板(3)的斜槽孔(5)内安装导向板;将钢绞线(16)沿导向板穿过斜槽孔(5),通过电热法张拉后,再通过锚固件(4)将钢绞线(16)两端固定在承压钢板(2)上,最后向斜槽孔(5)内注入高强水泥浆;凿除混凝土柱(1)位于拱脚梁(14)处的砖墙洞口,绑扎拱脚梁(14)钢筋并支设拱脚梁(14)边模,拱脚梁(14)边模留设混凝土浇筑洞口;搭设拱梁(13)下部的模板支撑体系,然后绑扎拱梁(13)钢筋,并支设拱梁(13)边模,拱梁(13)边模留设混凝土浇筑洞口;浇筑拱脚梁(14)和拱梁(13)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芳柴杏成程勇俊柴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程勇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