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18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下壳体、连接柱、齿轮、左夹板、右夹板、齿槽、卡接件、电源板、上壳体、线槽和接口,所述下壳体内部四角设置有连接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部件的配合,使得充电器整体结构便于拆卸和安装,当内部电源板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拆装进行检修或更换,不需将整个充电器进行更换,有利于节约成本;相比于传统充电器无夹持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左夹板和右夹板的设置,充电时,拨动左夹板和右夹板向两侧扩张,将手机夹持在上壳体表面,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机夹持固定,再通过数据线连接接口进行充电,且数据线能够从线槽穿过,防止数据线与手机连接处弯折造成数据线破损。

A Vehicle Char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n-board charger,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shell, a connecting column, a gear, a left splint, a right splint, a gear groove, a clamping device, a power supply plate, an upper shell, a wire groove and an interface. A connecting column is arranged at four corners of the lower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harger easy to disassemble and install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various components. When the internal power supply plate fails, the charger can be easily disassembled and install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arger without clamping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left splint and the right splint to expand to both sides when charging by pulling the left splint and the right splint to clamp the mobile phone on the surface of the upper shell, which can be used for clamping and fixing different sizes of mobile phones. The data line can be charged through the data line connection interface, and the data line can pass through the slot to prevent the data line from breaking due to the bending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ata line and the mobile 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具体为一种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车载充电器是指常规通过汽车电瓶(轿车12V,卡车24V)供电的车载充电器,大量使用在各种便携式、手持式设备的锂电池充电领域,电源板是充电器驱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控制驱动电路的电源方面,即保持电路工作时的输出电流稳定,传统的充电器内部安装结构较为复杂,电源板不易拆装,当电源板发生故障时,通常是更换整个充电器,成本较高,同时,传统充电器没有夹持功能,因此,设计为一种车载充电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下壳体、连接柱、加强筋板、卡框、固定块、齿轮、左夹板、右夹板、齿槽、卡接件、第一定位柱、定位挡板、下弧形板、电源板、第二定位柱、上壳体、套柱、上弧形板、压框、弧形槽、托块、线槽、球头座、肋板、卡槽、通孔和接口,所述下壳体内部四角设置有连接柱,所述下壳体内部中端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中部下侧设置有卡框,所述卡框内部卡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下端一侧设置有左夹板,所述齿轮上端远离左夹板一侧设置有右夹板,且左夹板和右夹板与齿轮接触端均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块上端一侧卡接有卡接件,且卡接件与左夹板和右夹板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卡接件下端四角相对于下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上侧设置有定位挡板,所述定位挡板上侧设置有下弧形板,所述固定块下侧相对于卡框上端卡接有电源板,且电源板下端四角相对于下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下壳体上端卡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部四角对应连接柱设置有套柱,所述上壳体内部上侧设置有上弧形板,所述上弧形板下侧对应固定块上端设置有压框,所述压框下端中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上壳体外端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托块,所述托块中部开设有线槽。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下端中部设置有球头座。进一步的,所述卡框内部下端两侧均设置有肋板,且肋板上端呈弧形。进一步的,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卡圈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卡板与固定块上部卡接,所述第一卡板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卡圈,且卡圈与第一定位柱套接,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下端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进一步的,所述左夹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一L型板、抽拉板和第一卡接件限位板,所述第一侧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拉板,所述抽拉板上端靠近第一L型板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件限位板,所述右夹板包括第二侧板、第二L型板、第二滑槽、下壳体限位框和第二卡接件限位板,所述第二侧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上端两侧对应卡接件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L型板下端靠近第二侧板一侧端固定连接有下壳体限位框,所述下壳体限位框一侧端设置有第二卡接件限位板。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板上端对应固定块开设有卡槽,所述电源板上端对应连接柱开设有通孔,且电源板下端焊接有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各部件的配合,使得充电器整体结构便于拆卸和安装,当内部电源板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拆装进行检修或更换,不需将整个充电器进行更换,有利于节约成本;2.相比于传统充电器无夹持功能,本技术通过左夹板和右夹板的设置,充电时,拨动左夹板和右夹板向两侧扩张,将手机夹持在上壳体表面,且通过此结构的设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机夹持固定,再通过数据线连接接口进行充电,且数据线能够从线槽穿过,防止数据线与手机连接处弯折造成数据线破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壳体内部安装图;图中:1、下壳体;2、连接柱;3、加强筋板;4、卡框;5、固定块;6、齿轮;7、左夹板;8、右夹板;9、齿槽;10、卡接件;11、第一定位柱;12、定位挡板;13、下弧形板;14、电源板;15、第二定位柱;16、上壳体;17、套柱;18、上弧形板;19、压框;20、弧形槽;21、托块;22、线槽;23、球头座;24、肋板;25、第一卡板;26、第二卡板;27、卡圈;28、第一滑槽;29、第一侧板;30、第一L型板;31、抽拉板;32、第一卡接件限位板;33、第二侧板;34、第二L型板;35、第二滑槽;36、下壳体限位框;37、第二卡接件限位板;38、卡槽;39、通孔;40、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下壳体1、连接柱2、加强筋板3、卡框4、固定块5、齿轮6、左夹板7、右夹板8、齿槽9、卡接件10、第一定位柱11、定位挡板12、下弧形板13、电源板14、第二定位柱15、上壳体16、套柱17、上弧形板18、压框19、弧形槽20、托块21、线槽22、球头座23、肋板24、卡槽38、通孔39和接口40,下壳体1下端中部设置有球头座23,便于对充电器进行固定,下壳体1内部四角设置有连接柱2,下壳体1内部中端设置有加强筋板3,加强筋板3中部下侧设置有卡框4,卡框4内部下端两侧均设置有肋板24,且肋板24上端呈弧形,便于支撑固定块5,卡框4内部卡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一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齿轮6,齿轮6下端一侧设置有左夹板7,齿轮6上端远离左夹板7一侧设置有右夹板8,且左夹板7和右夹板8与齿轮6接触端均开设有齿槽9,齿槽9与齿轮6啮合连接,左夹板7包括第一侧板29、第一L型板30、抽拉板31和第一卡接件限位板32,第一侧板29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30,第一L型板30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拉板31,抽拉板31上端靠近第一L型板30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件限位板32,右夹板8包括第二侧板33、第二L型板34、第二滑槽35、下壳体限位框36和第二卡接件限位板37,第二侧板33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34,第二L型板34上端两侧对应卡接件10开设有第二滑槽35,且第二滑槽35与第一滑槽28滑动连接,第二L型板34下端靠近第二侧板33一侧端固定连接有下壳体限位框36,下壳体限位框36一侧端设置有第二卡接件限位板37,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于左夹板7和右夹板8向两侧扩张,调节夹持大小,固定块5上端一侧卡接有卡接件10,且卡接件10与左夹板7和右夹板8上端滑动连接,卡接件10包括第一卡板25、第二卡板26、卡圈27和第一滑槽28,第一卡板25与固定块5上部卡接,第一卡板25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板26,第一卡板25和第二卡板26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卡圈27,且卡圈27与第一定位柱11套接,第一卡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下壳体(1)、连接柱(2)、加强筋板(3)、卡框(4)、固定块(5)、齿轮(6)、左夹板(7)、右夹板(8)、齿槽(9)、卡接件(10)、第一定位柱(11)、定位挡板(12)、下弧形板(13)、电源板(14)、第二定位柱(15)、上壳体(16)、套柱(17)、上弧形板(18)、压框(19)、弧形槽(20)、托块(21)、线槽(22)、球头座(23)、肋板(24)、卡槽(38)、通孔(39)和接口(4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内部四角设置有连接柱(2),所述下壳体(1)内部中端设置有加强筋板(3),所述加强筋板(3)中部下侧设置有卡框(4),所述卡框(4)内部卡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一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齿轮(6),所述齿轮(6)下端一侧设置有左夹板(7),所述齿轮(6)上端远离左夹板(7)一侧设置有右夹板(8),且左夹板(7)和右夹板(8)与齿轮(6)接触端均开设有齿槽(9),所述齿槽(9)与齿轮(6)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块(5)上端一侧卡接有卡接件(10),且卡接件(10)与左夹板(7)和右夹板(8)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卡接件(10)下端四角相对于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所述第一定位柱(11)上侧设置有定位挡板(12),所述定位挡板(12)上侧设置有下弧形板(13),所述固定块(5)下侧相对于卡框(4)上端卡接有电源板(14),且电源板(14)下端四角相对于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5),所述下壳体(1)上端卡接有上壳体(16),所述上壳体(16)内部四角对应连接柱(2)设置有套柱(17),所述上壳体(16)内部上侧设置有上弧形板(18),所述上弧形板(18)下侧对应固定块(5)上端设置有压框(19),所述压框(19)下端中部开设有弧形槽(20),所述上壳体(16)外端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托块(21),所述托块(21)中部开设有线槽(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下壳体(1)、连接柱(2)、加强筋板(3)、卡框(4)、固定块(5)、齿轮(6)、左夹板(7)、右夹板(8)、齿槽(9)、卡接件(10)、第一定位柱(11)、定位挡板(12)、下弧形板(13)、电源板(14)、第二定位柱(15)、上壳体(16)、套柱(17)、上弧形板(18)、压框(19)、弧形槽(20)、托块(21)、线槽(22)、球头座(23)、肋板(24)、卡槽(38)、通孔(39)和接口(4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内部四角设置有连接柱(2),所述下壳体(1)内部中端设置有加强筋板(3),所述加强筋板(3)中部下侧设置有卡框(4),所述卡框(4)内部卡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一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齿轮(6),所述齿轮(6)下端一侧设置有左夹板(7),所述齿轮(6)上端远离左夹板(7)一侧设置有右夹板(8),且左夹板(7)和右夹板(8)与齿轮(6)接触端均开设有齿槽(9),所述齿槽(9)与齿轮(6)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块(5)上端一侧卡接有卡接件(10),且卡接件(10)与左夹板(7)和右夹板(8)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卡接件(10)下端四角相对于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所述第一定位柱(11)上侧设置有定位挡板(12),所述定位挡板(12)上侧设置有下弧形板(13),所述固定块(5)下侧相对于卡框(4)上端卡接有电源板(14),且电源板(14)下端四角相对于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5),所述下壳体(1)上端卡接有上壳体(16),所述上壳体(16)内部四角对应连接柱(2)设置有套柱(17),所述上壳体(16)内部上侧设置有上弧形板(18),所述上弧形板(18)下侧对应固定块(5)上端设置有压框(19),所述压框(19)下端中部开设有弧形槽(20),所述上壳体(16)外端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托块(21),所述托块(21)中部开设有线槽(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卓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尔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