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polyester, which is formula (I) HO 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元共聚酯增塑剂、该共聚酯增塑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元或更多元共聚酯。该共聚酯用于增塑聚氯乙烯(PVC),可得到无毒、透明且耐溶出或耐迁移的PVC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前述共聚酯的制备,以及该共聚酯增塑PVC的用途。技术背景聚氯乙烯是我国用量较大的一种通用树脂,是世界上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通用树脂。聚氯乙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性、阻燃性、电绝缘性及透明性等性能,且价格便宜,因而被广泛用于建筑、医疗等领域。然而,由于聚氯乙烯中氯原子的存在,分子极性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强,韧性较差,因此限制了PVC的应用。为此,一般需要添加增塑剂对其进行增韧。当PVC制成软制品时,添加的增塑剂一般会占到总重量的30-50%。近年来发现,目前广泛使用的通用型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虽然价格便宜,增塑效果好。然而,该增塑剂作为小分子增塑剂,在日常使用中易从PVC制品中迁移和被溶剂抽出,不但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还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聚酯型增塑剂被开发出来。聚酯增塑剂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可与PVC形成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聚酯,其为至少一种式(I)二元醇和至少一种式(II)二元羧酸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式(I)二元醇和式(II)二元羧酸的种类总数量为三种或三种以上,该共聚酯的分子量为3000‑30000,优选为9000‑22000:HO‑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聚酯,其为至少一种式(I)二元醇和至少一种式(II)二元羧酸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式(I)二元醇和式(II)二元羧酸的种类总数量为三种或三种以上,该共聚酯的分子量为3000-30000,优选为9000-22000:HO-R1-OH(I)其中R1为包含2-8个碳原子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优选包含3-6个碳原子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更优选包含3-5个碳原子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进一步优选为-(CH2)3-、-(CH2)4-、-CH(CH3)-CH(CH3)-或-(CH2)5-;HOOC-R2-COOH(II)其中R2为包含2-10个碳原子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或者包含一个碳碳双键的碳原子数总计为2-8个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优选为包含2-8个碳原子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或者包含一个碳碳双键的碳原子数总计为2-4个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更优选为-(CH2)2-、-(CH2)3-、-(CH2)4-、-(CH2)5-、-(CH2)6-、-(CH2)7-、-(CH2)8-、-CH(CH3)-CH2-、-CH=CH-、-CH=CH-CH2-、-CH=C(CH3)-或-C(=CH2)-CH2-。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酯,其中该共聚酯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式(I)二元醇与两种或两种以上式(II)二元羧酸的共聚物;优选形成共聚酯的(II)二元羧酸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中R2为包含2-10个碳原子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的式(II)二元羧酸和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中R2为包含一个碳碳双键的碳原子数总计为2-8个的支化或未支化的链状亚烷基的式(II)二元羧酸的组合;更优选共聚酯为1,3-丙二醇、2,3-丁二醇、丁二酸和癸二酸的共聚物,或者为1,3-丙二醇、1,4-丁二醇、丁二酸、癸二酸与衣康酸、2-甲基丁二酸或顺丁烯二酸的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共聚酯,其中构成共聚酯的式(I)二元醇和式(II)二元羧酸的单体单元中的每一种至少占总单体单元的5摩尔%,优选至少占总单体单元的10摩尔%。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共聚酯,其中该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至-20℃,优选为-60至-40℃。5.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共聚酯的方法,包括将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群,孙嘉慧,王朝,丁雪佳,张奇男,张宁,董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