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72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包括与熨衣板下表面相连的角度调节组件,和与角度调节组件相连的支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与熨衣板相连的外壳,能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能驱动第一齿轮或/和第二齿轮,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分离以调节熨衣板和支架之间角度,或相啮合以固定熨衣板和支架之间角度的驱动机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端面均设有配合啮合的环齿。通过设置带有环齿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当环齿与齿槽未完全对齐时,环齿能顺着齿槽端面滑入齿槽,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容易啮合;并且,通过驱动机构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分离或相啮合,来相应地调节或固定熨衣板和支架之间的角度,结构简单合理。

An Angle Adjusting Structure for Ironing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gle adjusting structure of an ironing board, which includes an angle adjusting component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ironing board and a support connected with the angle adjusting component. The angle adjusting component includes a shell connected with the ironing board, a first gear and a second gear that can mesh with each other, and a first gear or/or a second gear that can drive the first gear to separate the first gear from the second gear. From the driving mechanism that adjusts the angle between the ironing board and the bracket or engages to fix the angle between the ironing board and the bracket, the end faces of the first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are provided with ring teeth matching the engagement. By setting the first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with ring teeth, when the ring teeth are not fully aligned with the alveolar, the ring teeth can slide into the alveolar along the end face of the alveolar, which makes the first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mesh easily; moreover, by driving mechanism, the first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are separated or meshed to adjust or fix the angle between the ironing plate and the bracket accordingly,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
本技术属于熨烫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挂烫机是常用的熨烫工具。有的挂烫机不含熨衣板,衣服直接挂在衣架上。也有的挂烫机设置熨衣板,通过将衣服搁置在熨衣板上进行熨烫,使得熨烫更平整。设置熨衣板的挂烫机中,有的可在挂烫(熨衣板和支架之间的角度为0°)和平烫(熨衣板和支架之间的角度为90°)两种状态切换;也有的挂烫机可实现熨衣板和支架之间多角度的调节。如申请号为201711082353.0(公开号为CN107761346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便捷转换挂烫或平烫的两用烫衣板装置》,包括烫衣板、固定座、固定轴和旋转头,烫衣板底部设有旋转头座,旋转头座设有半圆柱槽,旋转头座上设有第一滑动槽,旋转头一端设有活动卡齿,并安装有回力弹簧,回力弹簧套在固定轴一端;旋转头两侧设有滑动杆,旋转头通过旋转头盖安装在旋转头座的半圆柱槽中,旋转头盖设有第二滑动槽,与第一滑动槽结合成一个腰形孔,旋转头两侧的滑动杆安装在该腰形孔中,并凸出该腰形孔,形成一外凸部,外凸部安装一背部设有卡台的操作扳手,旋转头盖上设有推块;固定座一侧设有与活动卡齿相啮合的固定卡齿。该专利技术中的烫衣板具有多角度的调节功能,但具有以下问题:一、齿槽相对的两个槽壁基本平行,这样活动卡齿与固定卡齿之间需要完全对齐,才能啮合,当活动卡齿与固定卡齿之间位置稍有偏差时,不容易对齐啮合;二、固定座套在支撑杆上,旋转头通过旋转头盖安装在旋转头座的半圆柱槽中,可见固定座和旋转头需分别固定,这样使得固定座和旋转头的体积较大;三、操作扳手安装在外凸部上,操作扳手的操作空间限于套管和旋转头之间的空间,操作空间较小,不方便操作;四、该专利没有提供其它对熨衣板进行多角度调节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环齿容易相啮合,结构简单合理,可实现多角度调节的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包括与熨衣板下表面相连的角度调节组件,和与角度调节组件相连的支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熨衣板相连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能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能驱动第一齿轮或/和第二齿轮,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分离以调节所述熨衣板和所述支架之间角度,或相啮合以固定所述熨衣板和所述支架之间角度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端面均设有配合啮合的环齿。为了容纳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和通过第一齿轮转动来实现熨衣板和支架之间的角度调节,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外壳中部设有容纳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凹槽,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凹槽内转动,以调节所述熨衣板和所述支架之间的角度。作为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压缩弹簧,转动轴,和分别与所述转动轴两端固定的固定块和扳手,该扳手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第一齿轮中空、且内壁设有凸环,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抵或固定,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凸环相抵或固定,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固定块相抵,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外壳、第一齿轮的凸环、第二齿轮后与固定块相固定。为了通过扳手位于行程限位块的不同位置上的方式,来实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或相分离,所述外壳靠近所述扳手的侧壁上、沿外壳通孔周向设置有行程限位块,行程限位块由上至下是厚度最大保持一段然后逐渐减小或由上至下厚度最小然后逐渐增大到厚度最大保持一段,所述扳手能在所述行程限位块上滑动,所述扳手滑动导致的转动轴能轴向移动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环齿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能相对转动。为了限制扳手转动的范围,防止扳手从行程限位块上滑脱,或/和定位扳手需要转动的位置,以快速将扳手转动至与挡块相抵,所述行程限位块上或/和所述行程限位块所在的外壳侧壁上设有限制所述扳手转动的挡块。为了便于制造,所述行程限位块和所述外壳采用整体件。为了便于第二齿轮轴向定位,所述第二齿轮还延伸有套设在所述转动轴外的圆环套,所述圆环套位于所述凸环内。为了便于制造和组装,所述扳手和所述转动轴采用整体件。为了便于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上端在前后方向上呈圆弧状。为了便于制造和组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支架采用整体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带有环齿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当环齿与齿槽未完全对齐时,环齿能顺着齿槽端面滑入齿槽,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容易啮合;并且,通过驱动机构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分离或相啮合,来相应地调节或固定熨衣板和支架之间的角度,结构简单合理。在改进的方案中,通过设置凹槽,来容纳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通过第一齿轮转动来实现熨衣板和支架之间的角度调节,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体积较小;设置压缩弹簧、转动轴、固定块和扳手,来实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相啮合和相分离,操作时作用于扳手,扳手可上下活动,操作空间较大;通过扳手位于行程限位块上的不同位置,来控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或相分离,结构合理简单,当扳手处于厚度最大保持一段时,可依赖行程限位块对扳手抵靠作用来克服压缩弹簧的推力,所以操作起来十分轻便;挡块的设计,限制了扳手转动的范围,防止了扳手从行程限位块上滑脱,或/和可以用来定位,以快速将扳手转动至与挡块相抵;设置圆环套,便于第二齿轮轴向定位;第一齿轮上端呈圆弧状,便于转动;行程限位块和外壳采用整体件,或/和扳手和转动轴采用整体件,或/和第一齿轮与支架采用整体件,以方便成型制造和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与熨衣板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去掉部分支架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示意图;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图3又一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图3的分解图;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8为图6又一角度的示意图;图9为图3的剖面图;图10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分离时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11所示,该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包括与熨衣板1下表面相连的角度调节组件2,和与角度调节组件2相连的支架3,角度调节组件2包括与熨衣板1相连的外壳21,角度调节组件2还包括能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以及能驱动第一齿轮22或/和第二齿轮23,使得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3相分离以调节熨衣板1和支架3之间角度,或相啮合以固定熨衣板1和支架3之间角度的驱动机构24,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的端面均设有配合啮合的环齿25。在本实施例中,该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具有2个,分别位于熨衣板1的左右两侧。熨衣板1上延伸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定位孔,螺钉穿过外壳21后与定位孔配合,使得外壳21固定在熨衣板1的固定座上。第一齿轮22与支架3固定,第一齿轮22与支架3可以采用整体件。外壳21中部设有容纳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的凹槽211,通过第一齿轮22在凹槽211内转动,以调节熨衣板1和支架3之间的角度。第一齿轮22上端在前后方向上呈圆弧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4能驱动第二齿轮23轴向运动。具体地,驱动机构24包括压缩弹簧241,转动轴242,和分别与转动轴242两端固定的固定块243和扳手244。扳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包括与熨衣板(1)下表面相连的角度调节组件(2),和与角度调节组件(2)相连的支架(3),所述角度调节组件(2)包括与所述熨衣板(1)相连的外壳(2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2)还包括能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以及能驱动第一齿轮(22)或/和第二齿轮(23),使得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3)相分离以调节所述熨衣板(1)和所述支架(3)之间角度,或相啮合以固定所述熨衣板(1)和所述支架(3)之间角度的驱动机构(24),所述第一齿轮(22)和所述第二齿轮(23)的端面均设有配合啮合的环齿(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熨衣板的角度调节结构,包括与熨衣板(1)下表面相连的角度调节组件(2),和与角度调节组件(2)相连的支架(3),所述角度调节组件(2)包括与所述熨衣板(1)相连的外壳(2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2)还包括能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以及能驱动第一齿轮(22)或/和第二齿轮(23),使得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3)相分离以调节所述熨衣板(1)和所述支架(3)之间角度,或相啮合以固定所述熨衣板(1)和所述支架(3)之间角度的驱动机构(24),所述第一齿轮(22)和所述第二齿轮(23)的端面均设有配合啮合的环齿(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2)与所述支架(3)固定,所述外壳(21)中部设有容纳所述第一齿轮(22)和所述第二齿轮(23)的凹槽(211),通过所述第一齿轮(22)在所述凹槽(211)内转动,以调节所述熨衣板(1)和所述支架(3)之间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4)包括压缩弹簧(241),转动轴(242),和分别与所述转动轴(242)两端固定的固定块(243)和扳手(244),该扳手(244)位于所述外壳(21)外,所述第一齿轮(22)中空、且内壁设有凸环(222),所述压缩弹簧(241)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23)相抵或固定,所述压缩弹簧(241)另一端与所述凸环(222)相抵或固定,所述第二齿轮(23)与所述固定块(243)相抵,所述转动轴(242)依次穿过外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聚峰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云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