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装置在泵内的气力输送仓泵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1391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9:11
一种密封装置在泵内的气力输送仓泵,包括泵体(1)、进料装置(2)、密封装置(3);密封装置(3)的密封管(9)位于泵体(1)内部,且与泵体为一体;密封板(17)在泵体(1)内部实现开启闭合运动;密封管(9)的下平面C与密封板(17)的上平面D均嵌有耐磨材料,泵体内的压力越高,密封板(17)与密封管(9)的密封性能越好;同时,泵体(1)进口设置进料装置(2),密封板(17)“先开后关”,始终处于进料装置(2)的保护之中,且进料板(14)和密封板(17)运行均位于泵体内部,彻底解决常规密封装置内部易卡灰的缺陷问题,密封板(17)的密封面也不会被粉尘磨损,确保了密封装置长期可靠的密封性能。

A pneumatic conveying bin pump with a sealing device in the pu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neumatic conveying bin pump with a sealing device in the pump, which comprises a pump body (1), a feeding device (2) and a sealing device (3); a sealing pipe (9) of the sealing device (3) is located inside the pump body (1) and is integrated with the pump body; a sealing plate (17) opens and closes inside the pump body (1); a wear-resistant material is embedded in the lower plane C of the sealing pipe (9) and the upper plane D of the sealing plate (17), and the pressure in the pump body is higher and denser.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sealing plate (17) and sealing pipe (9) is better; at the same time, feeding device (2) is set at the inlet of pump body (1), sealing plate (17) is opened first and then closed, and it is always in the protection of feeding device (2), and feeding plate (14) and sealing plate (17) are both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pump body, which complet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easy ash sticking inside conventional sealing device, and the sealing surface of sealing plate (17) will not be abraded by dust. Loss ensures the long-term and reliabl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the sea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装置在泵内的气力输送仓泵
本技术是一种仓泵,特别涉及一种气力输灰仓泵,是粉粒体物料气力输送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正压气力输灰系统一般采用插板阀+密封阀+仓泵的组合。进料阀一般采用耐磨闸板阀或耐磨旋转阀,该阀门主要有以下三个弊端:(1)密封结构的自身缺陷造成阀体内易卡灰,导致密封阀关不严,密封阀故障率高;(2)粉尘对密封阀密封面的磨损造成阀门的使用寿命不长;(3)密封阀安装在仓泵上方,与仓泵分开安装,仓泵内压力对密封板的作用力与仓泵的密封形成反作用,仓泵内压力越大,越难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故障率低,安装检修方便的气力输灰仓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密封装置在泵内的气力输送仓泵,包括包括泵体(1)、进料装置(2)、密封装置(3)。所述泵体(1)包括泵壳体(6)、上导杆(4)、下导杆(5)、压紧装置(10)、出料管(11)、流化板(12)、进气口(13)、出气口(8)。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管(7)、进料板(14)、上气缸(16)、进料板与上气缸连接杆(15)。所述密封装置(3)包括密封管(9)、密封板(17)、下气缸(19)、密封板与下气缸连接杆(18)。进料管(7)的下平面A与进料板(14)的上平面B贴合形成密封;密封管(9)的下平面C与密封板(17)的上平面D紧密贴合形成密封。较优的是,密封管(9)位于泵体(1)内部,进料管(7)位于泵体进口,且均与泵体(1)成一体。较优的是,进料板(14)、密封板(17)在泵体1腔体内运行;通过弹簧压紧装置(10)顶紧下导杆(5),从而顶紧密封板(17),使其上平面D与密封管(9)的下平面C紧密贴合,密封管(9)的下平面C与密封板(17)的上平面D均嵌有耐磨材料。本专利技术其工作原理:密封板(17)打开,泵体1内的余压从出气口(8)排出;进料板(14)打开,粉尘通过进料管(7)进入至泵壳体(6)内;待泵壳体(6)内粉尘到达设定量时,进料板(14)关闭,延时后密封板(17)关闭,进料结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密封装置在泵内的气力输送仓泵,进料管及密封管位于泵体内部,密封板与密封管的紧密贴合依靠下导杆和弹簧压紧装置来实现,泵体内的压力越高,密封板与密封管的密封性能越好;同时,本仓泵泵体进口设置进料装置,密封板“先开后关”,始终处于进料装置的保护之中,且进料板和密封板运行均位于泵体内部,彻底解决常规进料阀阀体内易卡灰的缺陷问题,密封板的密封面也不会被粉尘磨损,确保了密封装置长期可靠的密封性能;将传统气力输灰系统的插板阀、密封阀与仓泵“合三为一”,结构紧凑,系统配置合理,大大降低故障率,检修时只要更换密封板或是进料板,安装检修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进料阀体内置式的气力输灰仓泵的主视图;图2为进料阀体内置式的气力输灰仓泵的左视图;图3为常规正压气力输灰配置示意图;1.泵体2.进料装置3.密封装置4.上导杆5.下导杆6.泵壳体7.进料管8.出气口9.密封管10.弹簧压紧装置11.出料管12.流化板13.进气口14.进料板15.进料板与上气缸连接件16.上气缸17.密封板18.密封板与下气缸连接件19.下气缸20.插板阀21.密封阀22.仓泵A-进料管(7)下平面B-进料板(14)上平面C-密封管(9)下平面D-密封板(17)上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密封装置在泵内的气力输送仓泵,包括泵体(1)、进料装置(2)、密封装置(3);所述泵体(1)包括泵壳体(6)、上导杆(4)、下导杆(5)、压紧装置(10)、出料管(11)、流化板(12)、进气口(13)、出气口(8);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管(7)、进料板(14)、上气缸(16)、进料板与上气缸连接杆(15);所述密封装置(3)包括密封管(9)、密封板(17)、下气缸(19)、密封板与下气缸连接杆(18);进料管(7)的下平面A与进料板(14)的上平面B贴合形成密封;密封管(9)的下平面C与密封板(17)的上平面D紧密贴合形成密封。进料板(14)、密封板(17)在泵体1腔体内运行;通过弹簧压紧装置(10)顶紧下导杆(5),从而顶紧密封板(17),使其上平面D与密封管(9)的下平面C紧密贴合,密封管(9)的下平面C与密封板(17)的上平面D均嵌有耐磨材料,泵体内的压力越高,密封板(17)与密封管(9)的密封性能越好;同时,泵体(1)进口设置进料装置(2),密封板(17)“先开后关”,始终处于进料装置(2)的保护之中,且进料板(14)和密封板(17)运行均位于泵体内部,彻底解决常规密封装置内部易卡灰的缺陷问题,密封板(17)的密封面也不会被粉尘磨损,确保了密封装置长期可靠的密封性能;将传统气力输灰系统的插板阀(20)、密封阀(21)与仓泵(22)“合三为一”,结构紧凑,系统配置合理,大大降低故障率,检修时只要更换密封板或是进料板,安装检修更方便。当然,本
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作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装置在泵内的气力输送仓泵,包括泵体(1)、进料装置(2)、密封装置(3);所述泵体(1)包括泵壳体(6)、上导杆(4)、下导杆(5)、压紧装置(10)、出料管(11)、流化板(12)、进气口(13)、出气口(8);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管(7)、进料板(14)、上气缸(16)、进料板与上气缸连接杆(15);所述密封装置(3)包括密封管(9)、密封板(17)、下气缸(19)、密封板与下气缸连接杆(18);其特征在于:密封管(9)位于泵体(1)内部,且与泵体(1)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装置在泵内的气力输送仓泵,包括泵体(1)、进料装置(2)、密封装置(3);所述泵体(1)包括泵壳体(6)、上导杆(4)、下导杆(5)、压紧装置(10)、出料管(11)、流化板(12)、进气口(13)、出气口(8);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管(7)、进料板(14)、上气缸(16)、进料板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重王建建冯兴腾苏南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东方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