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朝阳专利>正文

组合式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550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包括释放后沿同一轴线前后串联的前、后取栓支架,前、后取栓支架均包括由多个网孔连接而成的网管状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在外力作用下收合,外力消除后释放恢复;后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的近端和远端,该支架本体在释放状态下近端呈近小远大的锥形结构,远端呈圆柱形结构;前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的近端、中间主体部分和远端,该支架本体在释放状态下近端呈近小远大的锥形结构,中间主体部分为圆柱状结构,远端为圆柱状筛网结构;释放状态下前取栓支架的整体外径小于后取栓支架的整体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抓捕血栓并防止血栓逃逸,血栓抓捕率高并尽量避免损伤血管,临床预后效果佳。

Combined thrombectomy stent and thrombectom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combined thrombus removal support and a thrombus removal device, including a front and rear thrombus removal bracket connected in series along the same axis after release. The front and rear thrombus removal brackets include a network-like bracket body connected by multiple mesh holes. The bracket body is closed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s, and the back thrombus removal bracket is restored after the elimination of external forces. The bracket body includes an integrally formed and smooth transition connection of the proximal end and the distal end.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bracket body is a conical structure with a small and far-reaching shape while the distal end is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The bracket body of the front removal bracket includes an integrally formed and smooth transition connection of the proximal end, the middle main part and the distal end.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bracket body is small and far-reaching in the release state. Conical structure, the main part of the middle is cylindrical structure, and the distal part is cylindrical screen structure. The overall diameter of the pre-removal sten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post-removal stent in release stat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catches thrombus and prevents thrombus escaping, has high thrombus catching rate and avoids damaging blood vessels as far as possible, and has good clinical prognosis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
技术介绍
血栓是在病理情况下血液在心血管系统的心脏内部或心脏外部血管某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凝血块,一般由红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等按不同比例组成。由脑血管内的血栓导致的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300万,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中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已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第一位致死原因。动、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常规方法,但这种方法对于救治时间窗要求高,严格要求病人自发病4.5小时内接受治疗,而如此短的溶栓时间窗致使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够获得有效溶栓治疗,对病人的选择也有诸多限制,有一部分在时间窗内的患者也被排除在外,而且对于最严重的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率低,药物溶栓对于大于8mm的血栓基本无效。因此,治疗后效果差,多留残障,生活难以自理成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药物溶栓的问题,机械切除血栓(MechanicalThrombectomy)的方法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对于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有着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动脉机械取栓装置因为具有诸多的优点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快速再通,较低的出血转化率及卒中介入治疗时间窗可延长。目前DEFUSE3研究将基于影像筛选的患者时间窗延长至16小时,DAWN研究甚至将基于影像筛选的患者时间窗已延长24小时,最新发布的《美国AHA/ASA急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已经以最高等级的证据推荐了6-16小时的取栓治疗,以B-R级别的证据推荐了6-24小时的取栓治疗。目前,美国FDA已批准Merci取栓器(2004年)和Penumbra系统(2008年)solitaire血流重建设备(2012)和Trevo取栓装置(2012)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治疗。但是,目前就机械取栓装置而言,在取栓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大多取栓装置设计显影点较少,在取栓过程中既不能清晰观察取栓装置与血栓的接触情况,也不能明确血栓的位置及形态,导致血栓抓捕率低及血栓逃逸。而且现有装置型号固定,支架网孔大小及构成支架的镍钛合金丝的直径在不同型号之间及同一个支架内也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就会导致径向支撑力固定,不能适应脑血管系统血管不同直径及不同解剖部位的具体要求,从而会导致取栓失败及损伤血管壁。而该治疗方法的重点及难点就在于该手术操作所用取栓器械对血栓的抓取捕获以及如何避免操作过程中对于血管壁的损伤及防止血栓逃逸,因为血管壁的损伤会导致血管的再闭塞,同样血栓逃逸会阻塞远端血管,从而使临床预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抓捕血栓并防止血栓逃逸,从而提高血栓抓捕率,临床预后效果佳的组合式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组合式取栓支架,包括释放后沿同一轴线前后串联的前、后取栓支架,其中前、后取栓支架均包括由多个网孔连接而成的网管状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在外力作用下收合,外力消除后释放恢复;所述后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的近端和远端,所述支架本体近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三角形,远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矩形,该支架本体在释放状态下近端呈近小远大的锥形结构,远端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前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的近端、中间主体部分和远端,所述支架本体近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三角形,中间主体部分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矩形,远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直角梯形,该支架本体由远端的尾部斜腰侧一角为起始点,整体沿纵向水平卷曲后定型处理,在释放状态下该支架本体近端呈近小远大的锥状结构,中间主体部分为圆柱状结构,远端呈圆柱状筛网结构;所述前取栓支架的整体长度小于或等于后取栓支架的长度;且在释放状态下,前取栓支架的整体外径小于后取栓支架的整体内径。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取栓支架中,所述前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远端的网孔比近端和中间主体部分的网孔尺寸大;该支架本体远端的材料直径比近端和中间主体部分的材料直径细。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取栓支架中,在释放状态下,前取栓支架上的网孔尺寸大于后取栓支架上的网孔尺寸;且后取栓支架所用材料比前取栓支架材料细。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取栓支架中,沿前、后取栓支架上所述网孔,由支架本体的近端到远端依次布设有多个显影标记。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取栓支架中,各显影标记沿所述网孔呈连续或者间隔错位分布。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取栓支架中,所述前、后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均为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材料或者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热处理定型而成。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取栓支架中,所述前、后支架本体均为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镍钛合金丝制作而成。优选地,在上述组合式取栓支架中,所述前、后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的近端开口处呈梭形。另,本技术还设计一种血栓取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取栓支架,其中前、后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的近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第二推拉导丝,其中第二推拉导丝为中空结构,第一推拉导丝套装在第二推拉导丝中空腔内,前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在第一推拉导丝作用下可回收至第二取栓支架本体内;工作时前、后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在第一、第二推拉导丝作用下可回收至取栓微导管内。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前”和“后”为从手术医生的方向观察,其中靠近主治医生端为“后”,相应的,远离近手术医生端为“前”。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远端”和“近端”为从手术医生的方向观察,其中“远端”是远离手术医生的一端,相应的,“近端”是靠近手术医生的一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血栓取出装置,工作时通过取栓微导管输送至血栓处,前后支架串联位于取栓导管内,进行取栓操作时前、后串联释放展开,通过前取栓支架上网孔卡嵌住血栓,之后将前取栓支架拉入后取栓支架内,并结合前取栓支架远端的圆柱状筛网结构,从而过滤血栓并防止其逃逸,之后取栓支架在负压抽吸下连同微导管一起取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在结构上,本技术组合式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通过采用串联组合式前、后支架,并且将前取栓支架的远端设计为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直角梯形,且释放状态下为圆柱状筛网结构,在支架本体中间主体部分的网孔卡嵌住血栓后,结合远端的圆柱状筛网结构,从而有效过滤血栓并防止其逃逸。因而血栓抓捕率高,可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在结构上,本技术即使将前取栓支架的支架本体的远端设计为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直角梯形,即远端在平铺展开后较近端及中间主体部分的横截面积大,由于支架本体远端的网孔尺寸较其它部分网孔尺寸大,且该部分的材料直径也较其它部分材料直径细,这样一来,卷曲定型后释放状态下,远端所占用空间和体积相应减小,远端本身体积与支架本体其它部分的体积无论在释放状态下,还是在回收至取栓微导管内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从而也能够保证支架本体整体卷曲定型处理后,工作过程中,支架本体的远端释放状态时在推拉导丝作用下能够顺利回收至取栓微导管内。3、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取栓支架,其特征是:包括释放后沿同一轴线串联的前、后取栓支架,其中前、后取栓支架均包括由多个网孔连接而成的网管状支架本体,而支架本体在外力作用下收合,外力消除后释放恢复;所述后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的近端和远端,该支架本体近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三角形,远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矩形,该支架本体在释放状态下近端呈近小远大的锥形结构,远端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前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的近端、中间主体部分和远端,该支架本体近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三角形,中间主体部分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矩形,远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直角梯形,该支架本体由远端的尾部斜腰侧一角为起始点,整体沿纵向水平卷曲后定型处理,在释放状态下该支架本体近端呈近小远大的锥状结构,中间主体部分为圆柱状结构,远端呈圆柱状筛网结构;所述前取栓支架的整体长度小于或等于后取栓支架的长度;且在释放状态下,前取栓支架的整体外径小于后取栓支架的整体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取栓支架,其特征是:包括释放后沿同一轴线串联的前、后取栓支架,其中前、后取栓支架均包括由多个网孔连接而成的网管状支架本体,而支架本体在外力作用下收合,外力消除后释放恢复;所述后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的近端和远端,该支架本体近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三角形,远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矩形,该支架本体在释放状态下近端呈近小远大的锥形结构,远端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前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的近端、中间主体部分和远端,该支架本体近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三角形,中间主体部分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矩形,远端平铺展开后呈近似直角梯形,该支架本体由远端的尾部斜腰侧一角为起始点,整体沿纵向水平卷曲后定型处理,在释放状态下该支架本体近端呈近小远大的锥状结构,中间主体部分为圆柱状结构,远端呈圆柱状筛网结构;所述前取栓支架的整体长度小于或等于后取栓支架的长度;且在释放状态下,前取栓支架的整体外径小于后取栓支架的整体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取栓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前取栓支架所含支架本体远端的网孔比近端和中间主体部分的网孔尺寸大;该支架本体远端的材料直径比近端和中间主体部分的材料直径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朝阳朱良付马英李天晓高不郎薛降宇李强管民
申请(专利权)人:宋朝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