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德志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浮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42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尾、漂身和漂脚,所述的漂身由中空的上漂身和下漂身旋接而成,所述的上漂身内依次设置有导光管、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针管电池、二极管安装座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的下漂身内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正极的正极容纳腔,所述的漂尾与导光管插接连接,所述漂尾与导光管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本电子浮漂夜间使用时,将夜用的漂尾插入导光管,将针管电池正常安装即可;白天使用时,拔掉夜用漂尾,换掉日用漂尾插入导光管,然后将上漂身和下漂身旋开,将针管电池取出倒置,使发光二极管的两个引脚不与针管电池的正负极接触,即可快速更换成白天用浮漂。

An Electronic Flo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onic floating, which comprises a floating tail, a floating body and a floating foot. The floating body is composed of a hollow upper floating body and a lower floating body. The upper floating body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light guide tube, a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a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 needle tube battery, a diode mounting seat and a light emitting diode. The lower float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ve electrode containing a needle tube battery. Cavity, the floating tail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ght guide tub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loating tail and the light guid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sleeve; when the electronic floating is used at night, the floating tail used at night is inserted into the light guide tube and the needle tube battery can be installed normally; when used during the day, the floating tail used at night is removed, the floating tail used at night is inserted into the light guide tube instead of the floating tail used at day time, and then the upper and lower floating bodies are rotated, and the needle tube battery is taken out and reversed. The device enables the two pins of the light emitting diode not to contac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s of the pin tube battery, so that it can be quickly replaced by a floating device for daytim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浮漂
本技术属于钓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浮漂。
技术介绍
钓鱼作为一种休闲活动被众多人喜爱,经常钓鱼能锻炼人的定力和耐性。对于喜欢夜间垂钓的人来说,可发光的电子浮漂必不可少。传统的电子夜光浮漂的漂身采用分体式,内部装有针管电池带动发光二极管,通过光导纤维(光导纤维为浮漂显示目,通常涂装红色、黄色或绿色作为辨色目)导光。但是这种分体式结构,当夜晚垂钓需要发光二极管发光进行钓鱼时,才将针管电池装入漂身内部,而白天垂钓时,需要将针管电池从漂身内取出单独存放以关闭发光二极管,不仅增加了存放的难度,针管电池还极易遗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通过更换漂尾和颠倒针管电池即可更换日用/夜用功能的电子浮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尾、漂身和漂脚,所述的漂身由中空的上漂身和下漂身旋接而成,所述的上漂身内依次设置有导光管、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针管电池、二极管安装座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的下漂身内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正极的正极容纳腔,所述的漂尾与导光管插接连接,所述漂尾与导光管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密封固定设置在上漂身上,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为中空漏斗形,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和发光二极管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所围成的容腔内,所述的针管电池插接入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所围成的容腔内与发光二极管配合使用,所述的导光管远离漂尾的一端插接入第二连接件的漏斗口中与发光二极管配合使用。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的第一引脚为向内凸起的圆弧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配合使用的第一引脚安装孔和第二引脚安装孔,所述的针管电池的正极插接入第一引脚安装孔内与第一引脚配合使用,所述的第二引脚穿过第二引脚安装孔与针管电池的负极配合使用。所述的漂尾为导光光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电子浮漂夜间使用时,将夜用的漂尾插入导光管,将针管电池正常安装即可;白天使用时,拔掉夜用漂尾,换掉日用漂尾插入导光管,然后将上漂身和下漂身旋开,将针管电池取出倒置,使发光二极管的两个引脚不与针管电池的正负极接触,即可快速更换成白天用浮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二极管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为:1—漂尾,2—上漂身,3—下漂身,31—正极容纳腔,4—漂脚,5—防水套,6—导光管,7—第二连接件,8—第一连接件,9—针管电池,10—密封圈,11—二极管安装座,111—第一引脚安装孔,112—第二引脚安装孔,12—发光二极管,121—第一引脚,122—第二引脚,20—日用漂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夜用电子浮漂,包括漂尾1、漂身和漂脚4,其中漂尾1为夜用漂尾,所述的漂身由中空的上漂身2和下漂身3通过螺纹旋接而成,所述的上漂身2内依次设置有导光管6、第二连接件7、第一连接件8、针管电池9、二极管安装座11和发光二极管12,所述的下漂身3内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9正极的正极容纳腔31,所述的漂尾1与导光管6插接连接,所述漂尾1与导光管6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5。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和第一连接件8密封固定设置在上漂身2上,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为中空漏斗形,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11和发光二极管12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7和第一连接件8所围成的容腔内,所述的针管电池9插接入第二连接件7和第一连接件8所围成的容腔内与发光二极管12配合使用,所述的导光管6远离漂尾1的一端插接入第二连接件7的漏斗口中与发光二极管12配合使用。所述的发光二极管12包括第一引脚121和第二引脚122,所述的第一引脚121为向内凸起的圆弧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11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引脚121和第二引脚122配合使用的第一引脚安装孔111和第二引脚安装孔112,所述的针管电池9的正极插接入第一引脚安装孔111内与第一引脚121配合使用,所述的第二引脚122穿过第二引脚安装孔112与针管电池9的负极配合使用。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下部依次设置有两圈密封圈安装槽和外螺纹,每一圈所述的密封圈安装槽上均设置有密封圈10,所述的下漂身3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的夜用漂尾为导光光纤。本技术的下漂身3还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9正极的正极容纳腔31,当不需要发光二级管12发光时,可以将针管电池9取出倒置,使发光二极管12的两个引脚不与针管电池9的正负极接触,使本技术可以作为一般的浮漂使用,携带时又不用将针管电池9从漂身中取出单独存放,使用安全、便捷,携带方便,增加了电子浮漂的适用性。本技术的第一连接件8密封安装在上漂身2上,其下部又设置有两个密封圈10,保证了上漂身2与下漂身3的密封连接;漂尾1与导光管6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5,保证了漂尾1与上漂身2的密封连接,使得本技术安全性能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作为电子夜光浮漂使用时,先将下漂身3从第一连接件8上旋出,将针管电池9的正极插接入第一引脚安装孔111内与发光二极管12的第一引脚121相接触,发光二极管12的第二引脚122穿过第二引脚安装孔112与针管电池9的负极相接触,这样,发光二极管12与针管电池9相导通,发光二极管12发光,并通过导光管6将光传输至漂尾1,漂尾1为导光光纤,漂尾1发光,最后将下漂身3旋接在第一连接件8上,本技术作为电子夜光浮漂组装完成。参照图4、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日用电子浮漂,换成日用漂尾20插入,将下漂身3从第一连接件8上旋出,将针管电池9倒置,使针管电池9的正极放置到下漂身3的正极容纳腔31内,这样发光二极管12与针管电池9断开,发光二极管12不发光,最后将下漂身3旋接在第一连接件8上,本技术作为一般浮漂组装完成,适用于白天垂钓时使用。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尾(1)、漂身和漂脚(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身由上漂身(2)和下漂身(3)旋接而成,所述的上漂身(2)内依次设置有导光管(6)、第二连接件(7)、第一连接件(8)、针管电池(9)、二极管安装座(11)和发光二极管(12),所述的下漂身(3)内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9)正极的正极容纳腔(31),所述的漂尾(1)与导光管(6)插接连接,所述漂尾(1)与导光管(6)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尾(1)、漂身和漂脚(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身由上漂身(2)和下漂身(3)旋接而成,所述的上漂身(2)内依次设置有导光管(6)、第二连接件(7)、第一连接件(8)、针管电池(9)、二极管安装座(11)和发光二极管(12),所述的下漂身(3)内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9)正极的正极容纳腔(31),所述的漂尾(1)与导光管(6)插接连接,所述漂尾(1)与导光管(6)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和第一连接件(8)密封固定设置在上漂身(2)上,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为中空漏斗形,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11)和发光二极管(12)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7)和第一连接件(8)所围成的容腔内,所述的针管电池(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潘德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