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树落叶腐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腐解
,具体涉及一种茶树落叶的腐解装置。
技术介绍
茶树落叶在自然状态下腐解,有机物料进入土壤需要经过4、5个月的时间,才逐渐分解完,腐解时间较长且腐解程度较低,得到的腐解样品纯度很低且含有大量杂质。由于茶树落叶中含有大量的酚酸类物质,当外界C/N比不同时,其分解速率和腐殖化系数变异较大,造成腐解产物的组成和性质都较为复杂,不利于后期利用。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人工腐解技术,常规的腐解技术中,主要是将茶树叶放入仅留有通气孔的腐解槽内,喷洒一定水分,并添加微生物菌粉。这种人工腐解技术时间上较自然腐解大大缩短,仅需一个月左右,茶树叶腐解程度只能达到65%左右,而剩余部分很难在进一步腐解,并且所得腐解产物中胡敏素的平均分子量较大,芳香度、缩合度、氧化度及分子复杂程度均较高,很难被植物根系吸收,严重影响了腐解产物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促进落叶腐解的茶树落叶腐解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树落叶腐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待腐解物置于管体的腔室内,管体两端分别与温度调节单元和湿度调节单元连接。采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树落叶腐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待腐解物置于管体(10)的腔室内,管体(10)两端分别与温度调节单元(20)和湿度调节单元(3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落叶腐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待腐解物置于管体(10)的腔室内,管体(10)两端分别与温度调节单元(20)和湿度调节单元(3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落叶腐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立式布置且管体(10)的管壁上开设有孔,管体(10)的开孔处对应设置有门(12),门(12)所对应的管腔区域内间隔布置有承叶网(11),待腐解物置于承叶网(11)上,管体(10)的内壁上还对应设置有用于固定承叶网(11)的固定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落叶腐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单元(20)包括电热鼓风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有健,孙宇龙,王烨军,罗毅,张永利,廖万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