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12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级微电解装置、一级芬顿装置、一级混凝沉淀装置、二级微电解装置、二级芬顿装置、二级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下部设有废水进水管,用于进入废水;所述二级混凝沉淀装置上部设有处理水出水管,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清水,位于一级微电解装置与二级混凝沉淀装置之间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将一级微电解装置、一级芬顿装置、一级混凝沉淀装置、二级微电解装置、二级芬顿装置、二级混凝沉淀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工艺的有机组合,可显著提高处理效果,经处理后废水的生化性非常好,COD去除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电解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尤其是生化性差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于环保、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微电解法因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等优点受到广泛重视,成为近年来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微电解处理是通过铁、碳组成的微小原电池在酸性条件下,与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生成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H+和Fe++,使废水中各种难分解基团进行分解,使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易于废水的生化处理或直接降解成无害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微电解中的微电极主要采用活性炭、焦炭、铁屑、铸铁屑等;微电解装置均为非标制作,个体差异较大,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大部分微电解装置只有一级微电解系统,对不同的废水适应性较差,处理效果不高;(2)有些微电解装置虽有两级以上微电解系统,但pH调节只有一次,且无其它后续相辅助的处理工艺或措施,导致处理效果有限;(3)系统各节点工艺控制不到位,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4)后续催化氧化反应不充分,脱气不到位,导致后续沉淀效果差;(5)有机废水浓度非常高时(COD≥50000mg/L),一级反应往往达不到处理要求,需要两级反应才能有稳定的出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通过多工艺的有机组合,可显著提高处理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包括一级微电解装置、一级芬顿装置、一级混凝沉淀装置、二级微电解装置、二级芬顿装置、二级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下部设有废水进水管,用于进入废水;所述二级混凝沉淀装置上部设有处理水出水管,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清水,位于一级微电解装置与二级混凝沉淀装置之间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将一级微电解装置、一级芬顿装置、一级混凝沉淀装置、二级微电解装置、二级芬顿装置、二级混凝沉淀装置连通。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下部设有废水进水管,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该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一级芬顿装置下部的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一级芬顿装置上部的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一级混凝沉淀装置上部的第三进水管连通。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穿孔曝气管、支撑管、穿孔板和铁碳烧结填料,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下部位于支撑管处设有第一进水管,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与二级微电解装置结构相同。所述一级芬顿装置内底部设有第二穿孔曝气管,该一级芬顿装置下部设有第二进水管,上部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一级芬顿装置与二级芬顿装置结构相同。所述一级混凝沉淀装置内上部设有混凝槽,下部设有泥斗,混凝槽与泥斗连通,该泥斗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一级混凝沉淀装置上部一侧设有第三进水管,另一侧设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与混凝槽上部连通,所述一级混凝沉淀装置与二级混凝沉淀装置结构相同。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一级芬顿装置、一级混凝沉淀装置、二级微电解装置、二级芬顿装置、二级混凝沉淀装置均是带pH自动控制的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多工艺的有机组合,可显著提高处理效果;两级独立pH控制的微电解装置和芬顿装置串联作用,对不同废水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微电解与催化氧化的组合可充分利用微电解产生的足量亚铁离子作为催化剂,同时可消除双氧水过量时分解产气造成的污泥沉降差的问题,并通过充分曝气强化这一处理过程;微电解装置与催化氧化装置后配置带pH自动控制的混凝沉淀装置,通过精确的酸碱度控制以及高分子絮凝剂辅助作用,使泥水分离效果得到保证;处理效率明显提高,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开环断链效率更高,经处理后废水的生化性非常好,COD去除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级微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级芬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级混凝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废水进水管,2—一级微电解装置,3—第一连接管,4—一级芬顿装置,5—第二连接管,6—一级混凝沉淀装置,7—第三连接管,8—二级微电解装置,9—第四连接管,10—二级芬顿装置,11—第五连接管,12—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3—处理水出水管,21—第一进水管,22—第一出水管,23—支撑管,24—第一穿孔曝气管,25—穿孔板,26—铁碳烧结填料,41—第二进水管,42—第二出水管,43—第二穿孔曝气管,61—第三进水管,62—第三出水管,63—泥斗,64—排泥口,65—混凝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4,本技术包括一级微电解装置2、一级芬顿装置4、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二级微电解装置8、二级芬顿装置10、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下部设有废水进水管1,用于进入废水;所述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上部设有处理水出水管13,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清水,位于一级微电解装置2与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之间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7、第四连接管9、第五连接管11将一级微电解装置2、一级芬顿装置4、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二级微电解装置8、二级芬顿装置10、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连通。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下部设有废水进水管1,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22,该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3与一级芬顿装置4下部的第二进水管41连通。所述一级芬顿装置4上部的第二出水管42通过第二连接管5与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上部的第三进水管61连通。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穿孔曝气管24、支撑管23、穿孔板25和铁碳烧结填料26,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下部位于支撑管23处设有第一进水管21,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22,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与二级微电解装置8结构相同。所述一级芬顿装置4内底部设有第二穿孔曝气管43,该一级芬顿装置下部设有第二进水管41,上部设有第二出水管42,所述一级芬顿装置4与二级芬顿装置10结构相同。所述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内上部设有混凝槽65,下部设有泥斗63,混凝槽与泥斗连通,该泥斗底部设有排泥口64,所述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上部一侧设有第三进水管61,另一侧设有第三出水管62,所述第三进水管61与混凝槽65上部连通,所述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与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结构相同。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一级芬顿装置4、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二级微电解装置8、二级芬顿装置10、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均是带pH自动控制的装置。工作原理:微电解装置:根据设定的pH值,将废水调节至要求的酸碱度,废水经配水后并在适量的曝气条件下与高温烧结微电解填料进行反应,在此废水有机物得到分解,生化性得到提高;芬顿装置:根据设定的pH值,将废水调节至要求的酸碱度,同时投加双氧水,在微电解反应产生的亚铁离子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催化氧化,同时采用空气曝气进行混合并提高氧化效果,在此废水有机物再次得到分解,COD得到有效去除;混凝沉淀装置:根据设定的pH值,将废水调节至要求的酸碱度,同时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废水在混凝槽中生成较大颗粒絮体并进入分离区进行泥水分离,污泥通过排泥装置排入污泥池,清水经集水装置收集后排至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包括一级微电解装置(2)、一级芬顿装置(4)、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二级微电解装置(8)、二级芬顿装置(10)、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下部设有废水进水管(1),用于进入废水;所述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上部设有处理水出水管(13),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清水,位于一级微电解装置(2)与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之间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7)、第四连接管(9)、第五连接管(11)将一级微电解装置(2)、一级芬顿装置(4)、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二级微电解装置(8)、二级芬顿装置(10)、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包括一级微电解装置(2)、一级芬顿装置(4)、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二级微电解装置(8)、二级芬顿装置(10)、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下部设有废水进水管(1),用于进入废水;所述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上部设有处理水出水管(13),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清水,位于一级微电解装置(2)与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之间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7)、第四连接管(9)、第五连接管(11)将一级微电解装置(2)、一级芬顿装置(4)、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二级微电解装置(8)、二级芬顿装置(10)、二级混凝沉淀装置(12)连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微电解装置(2)下部设有废水进水管(1),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22),该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3)与一级芬顿装置(4)下部的第二进水管(41)连通。3.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级微电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芬顿装置(4)上部的第二出水管(42)通过第二连接管(5)与一级混凝沉淀装置(6)上部的第三进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科刘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德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