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04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线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线盒,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前侧。该全自动换线设备架,通过电机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达到带动套管转动的效果,方便线缆缠绕在套管外表面上,活动杆上的滚珠贴在线缆表面,方便使限位杆在限位槽内移动,利用弧形杆达到控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移动的作用,方便线缆均匀缠绕在套管表面,便于自动对线缆进行收集,达到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
本技术涉及换线设备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
技术介绍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由于电缆带电,所以安装需要特别谨慎。户外的线缆长时间使用后,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对线缆进行换线,换下的旧线缆需进行回收利用,为了方便对旧线缆进行运输,需要对旧线缆进行收集,普遍是使用人工对旧线缆进缠绕收集,但人工收集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收集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解决了对线缆进行换线时,普遍使用人工对旧线缆进行收集,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收集效率较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线盒,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前侧,所述第一支撑板正面搭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与第二支撑板的前侧连通,所述转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正面和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相对端均延伸至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均与套管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固定套接,所述套管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第二挡板的前侧,所述第二挡板的正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面的右侧分别与固定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分别与固定板的两侧外部连通,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面分别与固定板的两侧外壁搭接,所述限位杆的左侧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弹簧的一侧面开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所述限位杆位于限位板左侧一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远离限位杆的一侧面分别交接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位于第二夹板的前侧,所述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搭扣,所述第二夹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搭扣鼻。优选的,所述托线盒为U形盒,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下表面的四角。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与套管内壁的截面均为正四边形,且转动杆和套管内壁截面的大小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滚珠的左侧面与套管的右侧面搭接,所述活动杆的大小与活动槽的大小相同,且活动杆的水平中面与套管的水平中面位于同一平面。优选的,所述弧形杆位于套管的下方,且弧形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套管的两侧外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半圆形夹板,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对面相互搭接,所述搭扣与搭扣鼻的大小相适配。(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全自动换线设备架,通过电机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达到带动套管转动的效果,方便线缆缠绕在套管外表面上,活动杆上的滚珠贴在线缆表面,方便使限位杆在限位槽内移动,利用弧形杆达到控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移动的作用,方便线缆均匀缠绕在套管表面,便于自动对线缆进行收集,达到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的作用。2、该全自动换线设备架,通过两个限位板搭接在固定板的两侧,达到避免限位杆在移动时发生偏移的作用,弧形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在对线缆收集之间达到对线缆整理的作用,减少线缆缠绕不均匀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套管结构俯剖图;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套管结构正剖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夹板结构侧视图。图中:1底座、2万向轮、3支撑杆、4托线盒、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支撑架、8电机、9转动槽、10圆盘、11转动杆、12套管、13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15卡槽、16弹片、17固定板、18限位槽、19限位杆、20限位板、21活动槽、22弹簧、23活动杆、24球形槽、25滚珠、26弧形杆、27第一夹板、28第二夹板、29搭扣、30搭扣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万向轮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万向轮2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起到方便底座1进行移动的作用,底座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线盒4,托线盒4为U形盒,底座1上表面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5位于第二支撑板6的前侧,第一支撑板5正面搭接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支撑架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8,第二支撑板6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9,转动槽9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与第二支撑板6的前侧连通,转动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盘10,圆盘10的正面和电机8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圆盘10在转动槽9内转动,使套管12的转动更加稳定,两个转动杆11的相对端均延伸至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之间,两个转动杆11的表面均与套管12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固定套接,转动杆11与套管12内壁的截面均为正四边形,且转动杆11和套管12内壁截面的大小相适配,方便转动杆11的转动带动套管12进行转动,套管12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第一挡板13位于第二挡板14的前侧,第二挡板14的正面开设有卡槽15,卡槽15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片16,两个弹片16方便对旧线缆的一端进行固定,方便第二挡板14转动时带动旧线缆缠绕在套管12上,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相对面的右侧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7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槽18的内部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侧外部连通,限位槽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9,限位杆19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板20,两个限位板20的相对面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侧外壁搭接,限位杆19的左侧面开设有活动槽21,活动槽2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3,活动杆23的大小与活动槽21的大小相同,且活动杆23的水平中面与套管12的水平中面位于同一平面,活动杆23远离弹簧22的一侧面开设有球形槽24,球形槽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25,滚珠25的左侧面与套管12的右侧面搭接,限位杆19位于限位板20左侧一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杆26,弧形杆26位于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线盒(4),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位于第二支撑板(6)的前侧,所述第一支撑板(5)正面搭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第二支撑板(6)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9),所述转动槽(9)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与第二支撑板(6)的前侧连通,所述转动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盘(10),所述圆盘(10)的正面和电机(8)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两个所述转动杆(11)的相对端均延伸至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之间,两个所述转动杆(11)的表面均与套管(12)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固定套接,所述套管(12)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所述第一挡板(13)位于第二挡板(14)的前侧,所述第二挡板(14)的正面开设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片(16),所述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相对面的右侧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7)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槽(18)的内部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侧外部连通,所述限位槽(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9),所述限位杆(19)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板(20),两个所述限位板(20)的相对面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侧外壁搭接,所述限位杆(19)的左侧面开设有活动槽(21),所述活动槽(2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3),所述活动杆(23)远离弹簧(22)的一侧面开设有球形槽(24),所述球形槽(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珠(25),所述限位杆(19)位于限位板(20)左侧一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杆(26),所述弧形杆(26)远离限位杆(19)的一侧面分别交接有第一夹板(27)和第二夹板(28),所述第一夹板(27)位于第二夹板(28)的前侧,所述第一夹板(2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搭扣(29),所述第二夹板(2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搭扣鼻(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换线设备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线盒(4),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位于第二支撑板(6)的前侧,所述第一支撑板(5)正面搭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第二支撑板(6)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9),所述转动槽(9)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与第二支撑板(6)的前侧连通,所述转动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盘(10),所述圆盘(10)的正面和电机(8)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两个所述转动杆(11)的相对端均延伸至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之间,两个所述转动杆(11)的表面均与套管(12)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固定套接,所述套管(12)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所述第一挡板(13)位于第二挡板(14)的前侧,所述第二挡板(14)的正面开设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片(16),所述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相对面的右侧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7)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槽(18)的内部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侧外部连通,所述限位槽(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9),所述限位杆(19)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板(20),两个所述限位板(20)的相对面分别与固定板(17)的两侧外壁搭接,所述限位杆(19)的左侧面开设有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宏王孝杭薛红岩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梅特电线电缆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