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987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通信及绝对位置信息未知情况下实现“发射后不管”的协同制导方法,且抗干扰能力高,可有效实现对于静止点或面目标的高精度制导。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导引头的从弹与有导引头的领弹协同制导;所述从弹上安装有探测器,从弹在领弹命中目标前,以领弹为探测目标,采用常值前置角导引法制导;领弹打击目标后,从弹锁定领弹终点位置,采用开环比例导引法制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导武器协同制导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
技术介绍
巡的制导系统由于可实现制导武器的“发射后不管”,一直是制导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导引头作为巡的制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造价昂贵,故有必要对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制导问题进行研究。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制导技术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一是采用外部制导方案,即通过地面站实时控制制导武器的运动轨迹,使其命中目标。然而,这种方式由于在制导回路中需要地面站参与,无法实现制导武器“发射后不管”,并且容易暴露地面站的位置。其二是由一枚带有导引头的制导武器作为领弹,基于协同制导使其带领其余无导引头的制导武器对目标进行攻击。这种协同攻击模式也适用于多枚制导武器分别装备有不同种类的导引头,而一部分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由于敌方干扰而失效的情况。然而,这种协同制导方法均依赖于制导武器之间的持续通信及制导武器的绝对位置可精确测得。众所周知,制导武器一般采用组合导航技术进行定位,不可避免会存在位置估计误差。此外,制导武器由于需要实时通信而无法实现无线电静默攻击,且通信内容很有可能被敌方截获与破译,增加突防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能够在不通信及绝对位置信息未知情况下实现“发射后不管”的协同制导方法,且抗干扰能力高,可有效实现对于静止点或面目标的高精度制导。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无导引头的从弹与有导引头的领弹协同制导;所述从弹上安装有探测器,从弹在领弹命中目标前,以领弹为探测目标,采用常值前置角导引法制导;领弹打击目标后,从弹锁定领弹终点位置,采用开环比例导引法制导。进一步的,领弹和从弹均为末制导方式。进一步的,领弹利用导引头锁定目标后,采用比例导引法制导。进一步的,从弹的初始弹道角随着发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进一步的,若从弹与领弹的打击目标为同一目标群中的不同目标,则为从弹设置虚拟领弹,领弹与虚拟领弹的横坐标之差等于领弹与从弹打击目标的横坐标之差;从弹以虚拟领弹为目标,进行跟踪。进一步的,从弹在进入下降段时开启探测器,对领弹进行追踪。进一步的,若从弹采用最大跟踪时长对领弹进行跟踪,领弹击中目标时从弹的前置角仍未稳定,则增加从弹控制指令中的系数,同时缩短跟踪时长。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协同制导方法,可在考虑制导武器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无导引头制导武器针对静止点或面目标在不通信及绝对位置信息未知情况下的“发射后不管”。此外,本专利技术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硬件性能有限而使从弹的探测距离及舵偏角存在约束,故更具有工程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无导引头制导武器(从弹)与有导引头制导武器(领弹)协同制导;其中,在无导引头的从弹上安装探测器,从弹通过探测器测得的相对于领弹的位置信息,采用具有分段特征的导引律,从而在不通信及绝对位置信息未知、且从弹探测距离及舵偏角均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对静止点或面目标的高精度制导,实现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发射后不管”的协同制导,且抗干扰能力高。其中,领弹上装有导引头,可在4km外锁定目标,从弹上安装的为探测器,量程较小,只有2.5km;领弹锁定目标后,可采用比例导引的方式飞行打击目标;从弹利用探测器,以领弹为探测目标,跟随领弹一同打击目标,从弹采用的是分段的导引律,即:在领弹命中目标前,以领弹为探测目标,采用常值前置角导引法制导,跟随领弹一起飞行;当领弹打击目标后,从弹即锁定领弹终点位置(即目标位置),基于在领弹命中目标时刻已知的从弹相对于领弹(目标)的运动状态,采用开环控制的方法实现针对打击目标的比例导引制导,飞行打击目标。其中,从弹在领弹命中目标前后的制导控制指令均为:其中对于常值前置角导引法,导航比N=1;θf,qf和ωf分别代表了从弹的弹道角、从弹相对于领弹(或领弹落点)的视线角和从弹的俯仰角速度;k1与k2均为正常数。其中,从弹相对于领弹(或领弹落点)的视线角,可由从弹探测器测得的相对于弹体系的视线角速度转化为相对于惯性系的获得。从弹的俯仰角速度可由从弹的惯导系统获得。为了简化研究过程,本专利技术仅对领弹和从弹的末制导方式进行研究,即领弹与从弹在导引头/探测器开始工作前均无控飞行。因此,在发射前选择从弹的初始弹道角,需要同时考虑:(1)为发射时间较晚的从弹设置较小初始弹道角以满足从弹探测距离约束;(2)使其无控落点与目标接近以满足从弹在探测器开始工作后对舵偏角的限制。以上是针对单一静止点目标的分段协同制导律,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针对等间距散布静止面目标进行打击,具体方式为:在惯性系中为从弹设置虚拟领弹,虚拟领弹的纵坐标与领弹纵坐标相同,虚拟领弹与领弹的横坐标之差d等于从弹与领弹分别打击目标的横坐标之差;将从弹控制指令修改为:其中,q′f表示从弹相对于虚拟领弹(或虚拟领弹落点)的视线角速度,可由下式数值求解:其中,rf表示从弹与领弹的距离。实际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等间距散步的静止面目标,只要已知目标群中静止目标之间的横向距离差,即可通过修改虚拟领弹与领弹之间的横向距离,采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实现目标打击。下面基于某款制导武器的气动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为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了简洁起见,本实施例仅以纵向为例对制导指令产生方法加以说明且认为地面静止点或面目标均位于惯性坐标系的横轴上。对于本实施例中的领弹和从弹:(1)领弹导引头可在4km外锁定目标,而从弹探测器的量程只有2.5km;(2)从弹采用惯导技术可得到其姿态角,从弹探测器以领弹(或领弹落点)为探测目标,将探测器测得的相对于弹体系的视线角速度转化为相对于惯性系的;(3)不考虑控制指令到舵偏角的延时,即控制指令与舵偏角之间只包含一个放大器(可假设放大系数为1)。(4)领弹及多枚从弹依次从同一位置(坐标原点)发射且每枚之间的发射时间均相差3s,且所有从弹均直接跟踪领弹。(5)对控制指令附加饱和函数以保证舵偏角小于15度。领弹与从弹在导引头/探测器开始工作前均无控飞行。领弹导引头锁定目标后,领弹采用比例导引。为了进一步保证不同时刻发射的从弹在末制导段均与领弹相距2.5km以内,为发射时间较晚的从弹设置较小的初始弹道角(初始弹道角越小则飞行时间越短)。此外,在选择领弹和从弹的初始弹道角时,还要考虑使其无控落点与目标距离接近,以减轻末制导压力。假设静止点目标位于75km处,若为静止面目标则假设静止面目标的4个目标点以间距100m均匀分布在74.7~75km范围内。设置领弹初始弹道角为60度以保证最大射程,即攻击位于75km处的目标,而在领弹发射后3s,6s,9s和12s发射的从弹的初始弹道角分别为60,59,58和57度以攻击75km处的目标或与此目标点分别相距0,100,200和300m的目标点。基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协同制导方法可在满足上述制导模型的基础上保证所有从弹脱靶量在5m以内。A、协同制导律的设计思想下面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协同制导律的设计思想加以说明。由于制导要求不同,从弹制导律可分成领弹命中目标前和后两个阶段分别设计。阶段1: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无导引头的从弹与有导引头的领弹协同制导;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弹上安装有探测器,从弹在领弹命中目标前,以领弹为探测目标,采用常值前置角导引法制导;领弹打击目标后,从弹锁定领弹终点位置,采用开环比例导引法制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无导引头的从弹与有导引头的领弹协同制导;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弹上安装有探测器,从弹在领弹命中目标前,以领弹为探测目标,采用常值前置角导引法制导;领弹打击目标后,从弹锁定领弹终点位置,采用开环比例导引法制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领弹和从弹均为末制导方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领弹利用导引头锁定目标后,采用比例导引法制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导引头制导武器的协同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弹的初始弹道角随着发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树兴赵建博赵良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