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52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一防雷模块、第一充电电源模块、第二至第四防雷模块、第一微控制器、视频输入接口、模数转换模块、第一光纤接口和电光转换模块;接收端包括第二以太网接口、第二电源模块、第五至第七防雷模块、第二充电电源模块、第二微控制器、数模转换模块、放大模块、滤波模块、视频输出接口、光电转换模块和第二光纤接口;光电转换模块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一电容、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
本技术涉及视频传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
技术介绍
光端机是光通信系统中的传输设备,主要是进行光电转换及传输功用。一般用于电信、电力、监控、工业控制、视频传输等功能,在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说的光端机指的是用于监控系统用来传输视频、数据、以太网、音频等综合信息的光端机。主要分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基于传输的介质的不同有单模光端机和多模光端机之分。传统光端机的电路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光端机的电路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一防雷模块、第一充电电源模块、第二防雷模块、第一微控制器、视频输入接口、第三防雷模块、模数转换模块、第一光纤接口、第四防雷模块和电光转换模块,所述第一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视频输入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防雷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四防雷模块和电光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以太网接口、第二电源模块、第五防雷模块、第二充电电源模块、第六防雷模块、第二微控制器、数模转换模块、放大模块、滤波模块、视频输出接口、光电转换模块、第七防雷电路和第二光纤接口,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五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六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视频输出接口依次通过所述滤波模块、放大模块和数模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光纤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七防雷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连接;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一电容、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152T。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中,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为380pF。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中,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45kΩ。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实施本技术的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一防雷模块、第一充电电源模块、第二防雷模块、第一微控制器、视频输入接口、第三防雷模块、模数转换模块、第一光纤接口、第四防雷模块和电光转换模块;接收端包括第二以太网接口、第二电源模块、第五防雷模块、第二充电电源模块、第六防雷模块、第二微控制器、数模转换模块、放大模块、滤波模块、视频输出接口、光电转换模块、第七防雷电路和第二光纤接口;光电转换模块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一电容、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该光电转换模块相对于传统光端机的电路部分,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一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光电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实施例中,其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包括发射端1和接收端2,发射端1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101、第一电源模块102、第一防雷模块103、第一充电电源模块104、第二防雷模块105、第一微控制器106、视频输入接口107、第三防雷模块108、模数转换模块109、第一光纤接口110、第四防雷模块111和电光转换模块112,其中,第一以太网接口101与第一微控制器106连接,第一电源模块102通过第一防雷模块103与第一微控制器106连接,第一充电电源模块104通过第二防雷模块105与第一微控制器106连接,视频输入接口107依次通过第三防雷模块108和模数转换模块109与第一微控制器106连接,第一光纤接口110依次通过第四防雷模块111和电光转换模块112与第一微控制器106连接。接收端2包括第二以太网接口201、第二电源模块202、第五防雷模块203、第二充电电源模块204、第六防雷模块205、第二微控制器206、数模转换模块207、放大模块208、滤波模块209、视频输出接口210、光电转换模块211、第七防雷电路212和第二光纤接口213,其中,第二以太网接口201与第二微控制器206连接,第二电源模块202通过第五防雷模块203与第二微控制器206连接,第二充电电源模块204通过第六防雷模块205与第二微控制器206连接,视频输出接口210依次通过滤波模块209、放大模块208和数模转换模块207与第二微控制器206连接,第二光纤接口213依次通过第七防雷模块212和光电转换模块211与第二微控制器206连接,第一光纤接口110与第二光纤接口213连接。在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一防雷模块、第一充电电源模块、第二防雷模块、第一微控制器、视频输入接口、第三防雷模块、模数转换模块、第一光纤接口、第四防雷模块和电光转换模块,所述第一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视频输入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防雷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四防雷模块和电光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以太网接口、第二电源模块、第五防雷模块、第二充电电源模块、第六防雷模块、第二微控制器、数模转换模块、放大模块、滤波模块、视频输出接口、光电转换模块、第七防雷电路和第二光纤接口,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五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六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视频输出接口依次通过所述滤波模块、放大模块和数模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光纤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七防雷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连接;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一电容、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152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光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一防雷模块、第一充电电源模块、第二防雷模块、第一微控制器、视频输入接口、第三防雷模块、模数转换模块、第一光纤接口、第四防雷模块和电光转换模块,所述第一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视频输入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防雷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四防雷模块和电光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以太网接口、第二电源模块、第五防雷模块、第二充电电源模块、第六防雷模块、第二微控制器、数模转换模块、放大模块、滤波模块、视频输出接口、光电转换模块、第七防雷电路和第二光纤接口,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五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六防雷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视频输出接口依次通过所述滤波模块、放大模块和数模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光纤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七防雷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连接;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热敏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联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