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壳免翻施工工艺通过在钢筋骨架设置定位件,在定位件的一端制作第一侧板后,在定位件的另一端制作第二侧板,避免翻转;本模壳免翻施工工艺操作简单、缩短生产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改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壳免翻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壳制作
,特别是涉及一种操作便捷的模壳免翻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模壳作为一种新型的现浇混凝土(主要是板类构件)中的施工工具,既为预制模板的受力层,承受结构主体浇筑时产生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建筑物两侧的粉刷层,免去了抹灰、粉刷的施工工艺,得到大量推广使用。目前,当剪力墙采用模壳结构时,主流的制作方法需要翻转。通过翻转的方式,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模壳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质量良好的模壳免翻施工工艺。一种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钢筋骨架;通过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骨架;S2,固定定位件;提供定位件,将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钢筋骨架固定;S3,制作第一侧板;提供模具,将所述定位件的一端置于所述模具,并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S4,提供模板与侧边模,制作第二侧板;步骤S4包括:S41,固定模板;将所述模板固定在所述定位件远离上述第一侧板的一端;S42,固定侧边模;将所述侧边模封接在上述模板的侧边,并在所述模板及侧边模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模壳免翻施工工艺通过在钢筋骨架设置定位件,在定位件的一端制作第一侧板后,在定位件的另一端制作第二侧板,避免翻转;本模壳免翻施工工艺操作简单、缩短生产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改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定位件为对拉螺杆。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还包括:S31,固定第一钢筋网片;提供第一钢筋网片,所述定位件置入模具前,将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固定在步骤S2中制作完成的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1中第一钢筋网片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定位件。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S32,安装第一限位件;提供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步骤S31完成的第一钢筋网片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1的模板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定位件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1中,所述模板设有对应所述定位件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2还包括:S421,安装第二限位件;提供所述第二限位件,封侧边模前,将所述第二限位件安装于所述模板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2还包括:S422,固定第二钢筋网片;提供第二钢筋网片,将所述第二钢筋网片固定在步骤S421完成的第二限位件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22中第二钢筋网片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上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壳免翻施工工艺的加工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加工后的模壳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模壳免翻施工工艺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壳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壳免翻施工工艺的第三实施例的模壳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模壳免翻施工工艺的第四实施例的模壳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模壳100;钢筋骨架10、定位件20;第一侧板30、模具31、第一钢筋网片32、第一紧固件33、第一限位件34;第二侧板40、模板41、第二紧固件42、侧边模43、第二限位件44、第二钢筋网片45、第三紧固件46。模壳100a;钢筋骨架10、定位件20、第一侧板30a、第二侧板40a、模板41a、第二紧固件42a、第三紧固件46a。模壳100b;钢筋骨架10、定位件20、第一侧板30b、第一钢筋网片32b、第一紧固件33b、第二侧板40b、模板41b、第二紧固件42b、第三紧固件46b。模壳100c;钢筋骨架10、定位件20、第一侧板30c、第二侧板40c、模板41c、第二紧固件42c、第二钢筋网片45c、第三紧固件46c。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与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壳100及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其中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钢筋骨架10;提供钢筋及拉结件,通过绑扎、焊接等方式形成钢筋骨架10。S2,固定定位件20;提供定位件20,将定位件20与钢筋骨架10固定;可选地,定位件20为对拉螺杆。S3,制作第一侧板30;提供模具31,将定位件20的一端置于模具31,并在模具31内浇筑混凝土。可选地,模具31在浇筑前均匀地涂刷脱模剂;进一步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在浇筑混凝土时,还进一步包括振捣处理;采用振动泵、振动轴插捣进入混凝土浆料;可选地,混凝土的密度程度保持在3.2~3.5g/cm3。可选地,步骤S3中,还包括:S31,固定第一钢筋网片32;提供第一钢筋网片32,定位件20置入模具31前,将第一钢筋网片32固定在步骤S2中制作完成的定位件20的一端;可选地,第一钢筋网片32采用冷拔低碳钢丝焊接而成。进一步地,步骤S31中第一钢筋网片32通过第一紧固件33固定在定位件20;具体地,第一紧固件33为内丝螺母垫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钢筋网片32通过焊接或铁丝绑扎在第一限位件34的上方。S32,安装第一限位件34;提供第一限位件34,第一限位件34安装于定位件20靠近步骤S31完成的第一钢筋网片32的一端以保证模壳的保护层厚度。S4,提供模板41与侧边模43,制作第二侧板40;步骤S4包括:S41,固定模板41;将模板41固定在定位件20远离上述第一侧板30的一端;具体地,模板41为免拆模板。可选地,步骤S41的模板41通过第二紧固件42固定在定位件20远离第一侧板30的一端以便支撑模板41。模板41设有对应定位件20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紧固件42的直径。具体地,第二紧固件42为内丝螺母垫片。S42,固定侧边模43;将侧边模43封接在上述模板41的侧边,并在所述模板41及侧边模43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可选地,侧边模43在浇筑前均匀地涂刷脱模剂;进一步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在浇筑混凝土时,还进一步包括振捣处理;采用振动泵、振动轴插捣进入混凝土浆料;可选地,混凝土的密度程度保持在3.2~3.5g/cm3。可选地,步骤S42还包括:S421,安装第二限位件44;提供第二限位件44,封侧边模43前,第二限位件44安装于模板41的上方以保证模壳的保护层厚度。S422,固定第二钢筋网片45;提供第二钢筋网片45,将第二钢筋网片45固定在上述第二限位件44的上方;进一步地,步骤S422中第二钢筋网片45通过第三紧固件46固定在第二限位件44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钢筋网片45通过焊接或铁丝绑扎在第二限位件44的上方。具体地,第二钢筋网片45采用冷拔低碳钢丝焊接而成,第三紧固件46为内丝螺母垫片。S5,拆除模具;待步骤S3完成的第一侧板30、步骤S4完成的第二侧板40的混凝土养护完毕后,拆除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钢筋骨架;通过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骨架;S2,固定定位件;提供定位件,将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钢筋骨架固定;S3,制作第一侧板;提供模具,将所述定位件的一端置于所述模具,并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S4,提供模板与侧边模,制作第二侧板;步骤S4包括:S41,固定模板;将所述模板固定在所述定位件远离上述第一侧板的一端;S42,固定侧边模;将所述侧边模封接在上述模板的侧边,并在所述模板及侧边模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钢筋骨架;通过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骨架;S2,固定定位件;提供定位件,将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钢筋骨架固定;S3,制作第一侧板;提供模具,将所述定位件的一端置于所述模具,并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S4,提供模板与侧边模,制作第二侧板;步骤S4包括:S41,固定模板;将所述模板固定在所述定位件远离上述第一侧板的一端;S42,固定侧边模;将所述侧边模封接在上述模板的侧边,并在所述模板及侧边模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定位件为对拉螺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S31,固定第一钢筋网片;提供第一钢筋网片,所述定位件置入模具前,将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固定在步骤S2中制作完成的所述定位件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壳免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中第一钢筋网片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定位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壳免翻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杨泓斌,胡中铭,陈祥祥,李建树,
申请(专利权)人:筑梦高科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