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9102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藻方法,包括的步骤是:步骤一,利用遥控器启动第一PLC控制器以及漂浮装置中的紫外线灯;步骤二,第一PLC控制器启动水泵向各个浮筒中注水,富集在水表面的浮藻连同水跌落式流入漏斗本体的斗口经泥浆泵输送到船载的浮藻提取装置的水槽内;步骤三,利用浮藻提取装置中水平辊筒表面上的针状刺在斜劈板的劈刃刮蹭下,被刮倒而后再次挺直,浮藻团在针状刺的弹拨下,落入船舱;步骤四,当船舱内装满浮藻后,单独返回码头卸下,再返回继续重复执行步骤一至四的过程进行浮藻清理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漂浮装置与船体结合方式,具有藻类水域收集范围广,收集量大的特点,为治理藻类水华提供一条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藻方法。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陆水域,发生水华时的藻类,以蓝藻居多。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生存能力强,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有些种类还能与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按照危害性大小,蓝藻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作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温度越高繁殖越快。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繁殖,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的死亡个体分解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s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地经常发生蓝藻毒素中毒事件。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养殖水体投饵增加,蓝藻较容易大量暴发。近年来研究表明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也有很大关系。蓝藻的光合作用强烈,导致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pH的上升又进一步促使其繁殖,所以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当蓝藻大量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在消耗大量氧气的同时会分解产生大量毒素。会造成养殖动物的食欲降低,免疫能力下降,并且由于大部分蓝藻的外层都有一层胶被,不易消化,鱼虾误食后易引起胃肠道疾病,极大地增加了患病概率。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仅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而且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目标,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蓝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温度。蓝藻一般需要高温条件下才会大规模暴发,当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夏季高温水华爆发时,面对偌大的水域,进行温度调控很难操作,况且温度变化会对水域内的其他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危机,影响生态安全。水体富营养化也是诱因之一。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水产品苗种放养量、投饵量,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水生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资源保护,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色呈“绿豆汤”色。池底沉积大量淤泥,又黑又臭,污染环境,造成“光水塘”、也称养殖水体“荒漠化”,这种片面强调消费者,忽视分解者和生产者的生态系统极为不平衡。致使在水塘等不流动的类似水域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但换水会增加养殖成本,而且实践证明,在温度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频繁的换水并不是每次都有效。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取“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而且换水后的水质变化,同样会对水域内生物造成应激反应,影响存活率和品质,特别是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加剧,这种治理蓝藻的方式也不可取。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除去水域中的有机磷在当前尤为人们所重视,使用无磷洗衣粉的公告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个别地区还会大量使用其他富含有机磷的清洁制剂,由于涉及面较广,不易监管,需要全体人们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好,所以,短期内难以奏效,要想迅速实现对蓝藻的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如今,人们防止蓝藻爆发也想出了很多办法,防治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就物理方法而言,有彻底清理消毒、定期更换新鲜水以及人工捞除等方式,彻底清理消毒、定期更换新鲜水在上面已有论述,不仅成本高,而且收效不大;人工捞除,因没有称手的工具对整个水域内进行大量打捞,往往在增加人力和物力消耗后收效甚微。化学方法防治有很多种,其中,利用蓝藻比其它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的特点,将铜制剂用作抑藻、杀藻剂。但高浓度的铜离子会引发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水体严重缺氧。铜制剂的使用还会引起对虾蓄积性中毒,造成其肝、肾组织损害,影响生长;同时,过多过量铜制剂的使用还会腐蚀虾的鳃丝,形成黑鳃等疾病。经食物链最终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铜制剂使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造成生物链的危害往往不可逆,不宜采用。利用茶麸治理蓝藻,适用于蓝藻爆发初期,研究表明,因为茶麸含有茶皂素,除对虾养殖外,对以血红蛋白为氧载体的其他水产动物毒害较大,不易采用。利用蓝藻的固氮作用进行选择性施肥治理蓝藻,虽然低氮磷比,有利于蓝藻的固氮,高氮磷比有利于绿藻繁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氮磷比接近或等于16:1时,能有效控制固氮蓝藻的爆发。但这样一来,往往会引入氮类等其他物质,造成水域内氮氧化物等其他元素的比例变化,相当于对水域的二次污染,也不利于开展。同样,利用高锰酸盐、硫酸铝、高铁酸盐复合药剂、液氯、次氯酸、臭氧和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不仅遗留制剂在水域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仅仅也是一种治标方法,必须慎重使用。更主要的,一是用化学药剂除藻后的蓝藻尸体仍留在水体中,并不断释放藻毒素,危害性变的更长和更隐蔽;二是化学杀藻剂对水体其他生物影响很大,使用化学药剂后的河道不利于生物恢复;三是使用化学杀藻剂仅能在短时间内对水体中藻类有控制作用,由于不能彻底杀灭,时隔不久又死灰复燃,有时会因藻类具备抗药性甚至变本加厉,水体将是一种恶性循环。可以说,运用化学方法治理河道是“饮鸩止渴”。国家已经限制化学方法在河道治理中的使用。综合上述分析获得,当水域内发生水华后,目前的物理除藻方法和化学除藻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大规模除藻副作用大等弊端,离实际应用还存在差距。因此,急需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藻类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内陆水域中的藻类尤其是蓝藻水华的治理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除藻方法,包括的步骤是:步骤一,利用遥控器遥控控制箱中第一PLC控制器,启动位于漂浮装置中的紫外线灯;利用遥控器或利用与第二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的手动启动按钮,启动泥浆泵和第一电机;步骤二,第一PLC控制器实时监测水位感应器中的水位下限电触点、水位上限电触点与公共端之间的电位,当仅有水位下限电触点浸没在水中时,第一PLC控制器依照程序逻辑判断,通过输出端向水泵发出启动指令,水泵汲取水体中的水并通过连接各个浮筒的连通管向各个浮筒中注水,当安装在浮筒上的公共端、水位下限电触点直至水位上限电触点三者都浸没在水中时,第一PLC控制器向水泵发出停止运行指令;浮筒内被注入的多余水,将从位于浮筒上的与所述水位上限电触点基本同一水平标高的溢流孔中排入水体中,实现浮筒连同漏斗本体的漂浮深度不再变化,同时形成水体表面浸没所述漏斗本体的斗口的状态,在泥浆泵的抽动下,富集在水表面的浮藻连同水跌落式流入漏斗本体的斗口并向汇流管汇集,再通过管道经泥浆泵输送到船载装置中的浮藻提取装置的水槽内;步骤三,经泥浆泵输送到水槽内的浮藻中多余的水分,通过设置在水槽上沿的溢流管排入水体中,于此同时,浮藻提取装置中的水平辊筒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利用水平辊筒表面上设置的若干针状刺将浮藻过滤在水平辊筒表面,辊筒继而转至相切与筒面的斜劈板的劈刃部,在斜劈板的劈刃刮蹭下,过滤在水平辊筒表面针状刺上的浮藻被刮到斜劈板上,斜劈板靠近劈刃位置设有若干通孔,有韧性的针状刺随斜劈板被刮倒而后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是:步骤一,利用遥控器遥控控制箱中第一PLC控制器,启动位于漂浮装置中的紫外线灯;利用遥控器或利用与第二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的手动启动按钮,启动位于船体上的泥浆泵和第一电机;步骤二,第一PLC控制器实时监测水位感应器中的水位下限电触点、水位上限电触点与公共端之间的电位,当仅有水位下限电触点浸没在水中时,第一PLC控制器依照程序逻辑判断,通过输出端向水泵发出启动指令,水泵汲取水体中的水并通过连接各个浮筒的连通管向各个浮筒中注水,当安装在浮筒上的公共端、水位下限电触点直至水位上限电触点三者都浸没在水中时,第一PLC控制器向水泵发出停止运行指令;浮筒内被注入的多余水,将从位于浮筒上的与所述水位上限电触点基本同一水平标高的溢流孔中排入水体中,实现浮筒连同浮筒旁靠接的漏斗本体的漂浮深度不再变化,同时形成水体表面浸没所述漏斗本体的斗口的状态,在泥浆泵的抽动下,富集在水表面的浮藻连同水跌落式流入漏斗本体的斗口并向汇流管汇集,再通过管道经泥浆泵输送到船载装置中的浮藻提取装置的水槽内;步骤三,经泥浆泵输送到水槽内的浮藻中多余的水分,通过设置在水槽上沿的溢流管排入水体中,于此同时,浮藻提取装置中的水平辊筒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利用水平辊筒表面上设置的若干针状刺将浮藻过滤在水平辊筒表面,辊筒继而转至相切与筒面的斜劈板的劈刃部,在斜劈板的劈刃刮蹭下,过滤在水平辊筒表面针状刺上的浮藻被刮到斜劈板上,斜劈板靠近劈刃位置设有若干通孔,有韧性的针状刺随斜劈板被刮倒而后随着水平辊筒的继续旋转,又再次挺直,并通过通孔对位于斜劈板上被刮下的浮藻团进行弹拨,减少被过滤的浮藻团积聚在所述斜劈板表面,被刮蹭下来的浮藻团在重力以及针状刺的弹拨下,陆续落入斜劈板下方的船舱内实现集中收纳;步骤四,在漂浮装置三个浮筒底部分别连接有锚,锚具有定位作用,这样,当船舱内装满浮藻后,采取将连接在船体上的泥浆泵进口管上的导管解开,船体单独返回码头卸下收纳的浮藻后,再次回到漂浮装置所在水域并将泥浆泵进口管与所述导管连接好后,继续重复执行步骤一至四的过程进行浮藻清理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是:步骤一,利用遥控器遥控控制箱中第一PLC控制器,启动位于漂浮装置中的紫外线灯;利用遥控器或利用与第二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的手动启动按钮,启动位于船体上的泥浆泵和第一电机;步骤二,第一PLC控制器实时监测水位感应器中的水位下限电触点、水位上限电触点与公共端之间的电位,当仅有水位下限电触点浸没在水中时,第一PLC控制器依照程序逻辑判断,通过输出端向水泵发出启动指令,水泵汲取水体中的水并通过连接各个浮筒的连通管向各个浮筒中注水,当安装在浮筒上的公共端、水位下限电触点直至水位上限电触点三者都浸没在水中时,第一PLC控制器向水泵发出停止运行指令;浮筒内被注入的多余水,将从位于浮筒上的与所述水位上限电触点基本同一水平标高的溢流孔中排入水体中,实现浮筒连同浮筒旁靠接的漏斗本体的漂浮深度不再变化,同时形成水体表面浸没所述漏斗本体的斗口的状态,在泥浆泵的抽动下,富集在水表面的浮藻连同水跌落式流入漏斗本体的斗口并向汇流管汇集,再通过管道经泥浆泵输送到船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祥金丽高印军刘健郑强李佳宁李妍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