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908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在泵闸合建枢纽进水系统的扩散型分流池内设置由V形底坎和带有圆柱墩的V形组合梁构成的复合式整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V形底坎对扩散型分流池正向进流进行整流以实现水流充分扩散,改善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再通过带有圆柱墩的V形组合梁对水流进一步调整,均化水流在立面上的流速分布和池底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达到全面改善扩散型分流池内水力流态的目的,从而为泵闸合建枢纽提供良好的进流条件,对于确保泵闸合建枢纽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整流装置结构形式简单、容易施工制作,适于在具有扩散型分流池的泵闸合建枢纽的设计与改造工程中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泵闸合建枢纽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为综合解决城市河道防洪排涝、通航、水质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建造了大量的泵闸枢纽工程。传统泵闸枢纽工程中的水闸与泵站通常分开布置,虽然这对枢纽工程上下游的水流平顺衔接有利,但传统的布置方式过于疏散、占地面积大,在城市水利建设中易造成拆迁和移民安置等问题。而泵闸合建枢纽工程,因其布置紧凑、节约土地资源而成为平原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枢纽布置形式。泵闸合建布置形式解决了大规模征地问题,但因建筑物布置较为紧凑,泵闸合建枢纽进水系统内容易产生不良流态,尤其是进水系统中的分流池内流动比较紊乱,易引起剧烈的螺旋流、回流以及横向流,恶化了泵站和水闸进水流态,从而降低水闸的泄流能力、泵站的运行效率以及机组的运行稳定性,严重时还会淘刷岸坡、护坦等,危及泵闸合建枢纽工程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用于改善泵闸合建枢纽进水系统的分流池的水力流态,分流池的进口侧与进水涵渠相连、出口侧与泵闸合建枢纽的前池相接,分流池的进口侧与进水涵渠相连、出口侧与泵闸合建枢纽的前池相接,分流池沿水流主流方向呈扩散型,通过在扩散型分流池内设置由V形底坎和V形组合梁构成的复合式整流装置,V形底坎和V形组合梁的开口均朝向进水涵渠,利用V形底坎对扩散型分流池正向进流进行整流以实现水流充分扩散,改善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通过V形组合梁对水流进一步调整,均化水流在立面上的流速分布和池底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全面改善扩散型分流池内水力流态,为泵闸合建枢纽提供良好的进流条件;所述扩散型分流池的长度为L、扩散角为α,分流池内水深为H,扩散型分流池的进口宽度为W1、出口宽度W2=2(sin(α/2)·L)+W1;所述V形底坎靠近进水涵渠设置,V形底坎包括两块呈V形设置的底板,V形底坎的两端分别与扩散型分流池的两侧边墙相垂直以保证对通过水流起到扩散整流作用,申请人经若干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V形底坎结构尺寸及位置的优选范围,底板的高度H1=(0.2~0.4)H,底板的高度太低则其挑流效果不显著、高度过高会造成过流截面积显著减小而易引起水力损失增加及产生大尺度回流区,底板的宽度B1=(0.02~0.05)L,底板的宽度太小难以保证其结构强度、宽度太大会增加制作成本且对整流效果改善不明显,V形底坎中心点O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1=(0.1~0.3)L,距离太近会引起分流池进流产生较大的水力损失、距离较远则整流作用不充分;所述V形组合梁靠近前池设置,V形组合梁两端分别与扩散型分流池的两侧边墙相垂直以保证对通过水流起到扩散整流作用,申请人经若干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V形组合梁结构尺寸及位置的优选范围,V形组合梁包括若干层垂向布置的横梁,和设置于最底层横梁下部的圆柱墩,每层的横梁均呈V形设置,且开口均朝向进水涵渠,横梁数量N1=2~4,横梁的数量过少会影响整流效果、数量过多会造成过流截面显著减小而引起较大水力损失,横梁的宽度B2=(0.02~0.05)L,横梁的宽度太小难以保证其结构强度、宽度太大会增加制作成本且对整流效果改善不明显,单层横梁高度H2=(0.1~0.2)H,横梁高度太小对整流效果不明显、高度太大会减小过流截面而增加额外的水力损失,相邻两层横梁间距H3=(0.1~0.3)H,间距太大会影响其整流效果、间距太小会显著增大水力损失,V形组合梁中心点P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2=(0.5~0.7)L,距离太近则会对所述V形底坎后的挑流作用效果不明显、距离太远对扩散型分流池出口水流均匀性改善作用不充分;所述圆柱墩位于最底层横梁的下部,申请人经若干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圆柱墩结构尺寸及位置的优选范围,圆柱墩的高度H4=(0.1~0.3)H且圆柱墩顶部与横梁下部相连接,圆柱墩高度太低会影响底部水流过流、高度太高会造成V形组合梁过高而影响其整流效果,圆柱墩的截面直径D=B2,圆柱墩的数量N2=2N+1且N=1~5,圆柱墩的数量过少会影响其整流效果、过多会减小过流截面积,其中一个圆柱墩位于V形组合梁的中心,其余圆柱墩沿V形组合梁中心线对称布置,相邻两圆柱墩的间距W3=(0.2~0.4)W1,间距太大会影响其整流效果、间距太小会显著增加局部水力损失;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V形底坎、V形组合梁以及圆柱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保障复合式整流装置能够满足泵站合建枢纽工程设计施工使用要求。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扩散型分流池的长度L为40m、扩散角α为30°,分流池内的水深H为5m,扩散型分流池进口宽度W1为5m、出口宽度W2为25.706m,底板的高度H1为1m、宽度B1为0.8m,V形底坎中心点O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1为12m,横梁的数量N1为4,横梁的宽度B2为0.8m,单层横梁的高度H2为0.5m,相邻两层横梁的间距H3为0.5m,V形组合梁中心点P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2为20m,圆柱墩的高度H4为0.5m,圆柱墩的截面直径D为0.8m,圆柱墩的数量N2为11且N取5,相邻两圆柱墩的间距W3为1m。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扩散型分流池的长度L为40m、扩散角α为30°,分流池内的水深H为5m,扩散型分流池进口宽度W1为5m、出口宽度W2为25.706m,底板的高度H1为1.5m、宽度B1为1.2m,V形底坎中心点O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1为8m,横梁的数量N1为3,横梁的宽度B2为1.2m,单层横梁的高度H2为0.8m,相邻两层横梁的间距H3为1m,V形组合梁中心点P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2为24m,圆柱墩的高度H4为1m,圆柱墩的截面直径D为1.2m,圆柱墩的数量N2为7且N取3,相邻两圆柱墩的间距W3为1.5m。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扩散型分流池的长度L为40m、扩散角α为30°,分流池内的水深H为5m,扩散型分流池进口宽度W1为5m、出口宽度W2为25.706m,底板的高度H1为2m、宽度B1为2m,V形底坎中心点O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1为4m,横梁的数量N1为2,横梁的宽度B2为2m,单层横梁的高度H2为1m,相邻两层横梁的间距H3为1.5m,V形组合梁中心点P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2为28m,圆柱墩的高度H4为1.5m,圆柱墩的截面直径D为2m,圆柱墩的数量N2为3且N取1,相邻两圆柱墩的间距W3为2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在泵闸合建枢纽进水系统的扩散型分流池内设置由V形底坎,利用V形底坎对扩散型分流池正向进流进行整流以实现水流充分扩散,改善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在V形底坎后方设置带有圆柱墩的V形组合梁,通过带有圆柱墩的V形组合梁对水流进一步调整,均化水流在立面上的流速分布和池底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达到全面改善扩散型分流池内水力流态的目的,从而为泵闸合建枢纽提供良好的进流条件,对于确保泵闸合建枢纽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式简单、容易施工制作,适于在具有扩散型分流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用于改善泵闸合建枢纽进水系统的分流池的水力流态,分流池的进口侧与进水涵渠相连、出口侧与泵闸合建枢纽的前池相接,其特征是:分流池沿水流主流方向呈扩散型,通过在扩散型分流池内设置由V形底坎和V形组合梁构成的复合式整流装置,V形底坎和V形组合梁的开口均朝向进水涵渠,利用V形底坎对扩散型分流池正向进流进行整流以实现水流充分扩散,改善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通过V形组合梁对水流进一步调整,均化水流在立面上的流速分布和池底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全面改善扩散型分流池内水力流态;所述扩散型分流池的长度为L、扩散角为α,分流池内水深为H,扩散型分流池的进口宽度为W1、出口宽度W2=2(sin(α/2)·L)+W1;所述V形底坎靠近进水涵渠设置,V形底坎的两端分别与扩散型分流池的两侧边墙相垂直,V形底坎包括两块呈V形设置的底板,底板的高度H1=(0.2~0.4)H、宽度B1=(0.02~0.05)L,V形底坎的中心点O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1=(0.1~0.3)L;所述V形组合梁靠近前池设置,V形组合梁的两端分别与扩散型分流池的两侧边墙相垂直,V形组合梁包括若干层垂向布置的横梁,和设置于最底层横梁下部的圆柱墩,每层的横梁均呈V形设置,且开口均朝向进水涵渠,横梁的数量N1=2~4,横梁的宽度B2=(0.02~0.05)L,单层横梁的高度H2=(0.1~0.2)H,相邻两层横梁间距H3为(0.1~0.3)H,V形组合梁的中心点P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2=(0.5~0.7)L;所述圆柱墩的高度H4=(0.1~0.3)H且圆柱墩顶部与底层横梁下部相连接,圆柱墩的截面直径D满足D=B2,圆柱墩的数量N2满足N2=2N+1且N=1~5,其中一个圆柱墩位于V形组合梁的中心点处、其余圆柱墩沿V形组合梁中心线对称布置,相邻两圆柱墩的间距W3=(0.2~0.4)W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用于改善泵闸合建枢纽进水系统的分流池的水力流态,分流池的进口侧与进水涵渠相连、出口侧与泵闸合建枢纽的前池相接,其特征是:分流池沿水流主流方向呈扩散型,通过在扩散型分流池内设置由V形底坎和V形组合梁构成的复合式整流装置,V形底坎和V形组合梁的开口均朝向进水涵渠,利用V形底坎对扩散型分流池正向进流进行整流以实现水流充分扩散,改善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通过V形组合梁对水流进一步调整,均化水流在立面上的流速分布和池底水流在平面上的流速分布,全面改善扩散型分流池内水力流态;所述扩散型分流池的长度为L、扩散角为α,分流池内水深为H,扩散型分流池的进口宽度为W1、出口宽度W2=2(sin(α/2)·L)+W1;所述V形底坎靠近进水涵渠设置,V形底坎的两端分别与扩散型分流池的两侧边墙相垂直,V形底坎包括两块呈V形设置的底板,底板的高度H1=(0.2~0.4)H、宽度B1=(0.02~0.05)L,V形底坎的中心点O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1=(0.1~0.3)L;所述V形组合梁靠近前池设置,V形组合梁的两端分别与扩散型分流池的两侧边墙相垂直,V形组合梁包括若干层垂向布置的横梁,和设置于最底层横梁下部的圆柱墩,每层的横梁均呈V形设置,且开口均朝向进水涵渠,横梁的数量N1=2~4,横梁的宽度B2=(0.02~0.05)L,单层横梁的高度H2=(0.1~0.2)H,相邻两层横梁间距H3为(0.1~0.3)H,V形组合梁的中心点P距离扩散型分流池进口的距离L2=(0.5~0.7)L;所述圆柱墩的高度H4=(0.1~0.3)H且圆柱墩顶部与底层横梁下部相连接,圆柱墩的截面直径D满足D=B2,圆柱墩的数量N2满足N2=2N+1且N=1~5,其中一个圆柱墩位于V形组合梁的中心点处、其余圆柱墩沿V形组合梁中心线对称布置,相邻两圆柱墩的间距W3=(0.2~0.4)W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扩散型分流池水力流态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V形底坎、V形组合梁以及圆柱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徐辉陈毓陵冯建刚王晓升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