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88358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菌剂由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MES828的发酵产物、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MES818的发酵产物按体积比1‑4:1‑4充分混合,然后5000rpm‑10000rpm离心15min‑30min获得菌体,用无菌水将菌体重悬打散配置成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可有效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能促进景天科多肉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改善景天科多肉植物的形态,对增强景天科多肉植物的观赏价值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多肉植物,又名肉质植物或多浆植物。因其色彩丰富,体态丰盈,纹理多样、适应性较强等特点,而深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促使景天科多肉植物的销量激增,随着景天科多肉植物面积不断扩大,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发病率连年上升,且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种植户的收入,对整个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控制景天科多肉植物危害已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褐腐病系真菌病害之一。褐腐病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非常的强,既可以从活体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也可以在死亡的残体中生存。褐腐病的致病能力超强,一旦条件合适即可侵入景天科多景天科多肉植物器官就会迅速繁殖。叶片感病,初呈黄色或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红褐色;花瓣受害,初呈水渍状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整个花瓣变枯,枯萎下垂;球茎受害,外表产生不规则黑斑。潮湿条件下,感病茎叶上产生一层灰色霉层;在叶鞘内,球茎表面或土壤中产生黑色菌核。目前景天科多肉植物无抗褐腐病的品种,生产上控制褐腐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很难从根源上有效防止病害的再次发生,且对环境污染较大,危害生态平衡,而采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是最有效的生防手段之一,但关于生防菌剂对于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方面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治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防治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可有效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能促进景天科多肉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改善景天科多肉植物的形态,对增强景天科多肉植物的观赏价值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治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菌剂由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的发酵产物、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的发酵产物按体积比1-4:1-4充分混合,然后5000rpm-10000rpm离心15min-30min获得菌体,用无菌水将菌体重悬打散配置成而成,使复合菌剂产品中活菌总数在2.5×109~2.0×1010范围内。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发酵产物和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发酵产物均采用液体高密度发酵技术制备;其中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不少于2.5×109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不少于2.5×109cFu/g。一种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的菌株,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8年12月0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6858。所述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8年12月0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6859。所述的短小芽孢杆菌菌体呈现细杆状,革兰氏阳性,大小为0.6~0.7μm×2.0~3.0μm,芽孢椭圆形,中生或近中生,芽孢囊不明显膨大,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圆形,淡黄色,不透明,扁平,表面湿润,边缘整齐。阳性反应:接触酶;氧化酶;V-P测定;明胶液化;柠檬酸盐利用。阴性反应:丙酸盐利用;淀粉水解;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厌氧生长。采用特异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该菌株产生唯一的扩增产物,条带大小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相同。所述的侧孢短芽孢杆菌菌体呈现细杆状,革兰氏阳性,大小为1.0~1.2μm×2.5~3.0μm,有独舟状侧孢,椭圆形,孢囊膨大,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圆形,较小,灰白色,边缘整齐,表面湿润光滑,半透明。阳性反应:接触酶;氧化酶;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厌氧生长。阴性反应:V-P测定;柠檬酸盐利用;淀粉水解。采用特异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该菌株产生唯一的扩增产物,条带大小与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相同。优选的,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高密度发酵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的制备;将分离获得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转接至茄瓶培养基,于35℃~37℃,培养48h~72h,得到活化菌株,将30ml保护剂(2.0%葡萄糖溶液+3.5%脱脂奶粉溶液+20%甘油溶液)加到茄瓶中,用无菌刮铲刮下,经研磨器研磨均匀后,保存至-80℃冰箱,备用;(2)种子液的制备:吸取-80℃保存的菌种,按照5%~15%接种量接入300mL液体培养基中,于35℃~37℃,220r/min培养72h,得到种子液;(3)种子罐发酵:将上述制备的种子液以5%~15%的接种量接入50L种子罐进行发酵,种子罐装料系数45%~55%,发酵温度35℃~37℃,转速220rpm~250rpm,罐压保持在0.05Mpa~0.08Mpa之间,通风比是1:0.5~1,种子培养基初始pH值6.5~7.0,发酵周期24h~36h,发酵过程中流加5M~10MNaOH,使发酵液pH值控制在6.5~7.0;(4)发酵罐发酵:待种子罐发酵结束后,按照5%~15%的接种量移种至5000L发酵罐进行深层液体发酵,发酵罐装料系数45%~55%,发酵温度35℃~37℃,转速220rpm~250rpm,罐压保持在0.05Mpa~0.08Mpa之间,通风比是1:0.5~1,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6.5~7.0,待发酵24h~36h时,以补料方式流加外源营养物(0.5%~1%葡萄糖和1%~4%大豆多肽的混合液),在继续发酵10h~12h,待发酵结束后即可获得短小芽孢杆菌MES828液体发酵产物。优选的,所述侧孢短芽孢杆菌的高密度发酵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的制备;将分离获得的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转接至茄瓶培养基,于35℃~37℃,培养48h~72h,得到活化菌株,将30ml保护剂(2.0%葡萄糖溶液+3.5%脱脂奶粉溶液+20%甘油溶液)加到茄瓶中,用无菌刮铲刮下,研磨器研磨均匀后,保存至-80℃冰箱,备用;(2)种子液的制备:吸取-80℃保存的菌种,按照5%~15%接种量接入300mL液体培养基中,于35℃~37℃,220r/min培养72h,得到种子液;(3)种子罐发酵:将上述制备的种子液以5%~15%的接种量接入50L种子罐进行发酵,种子罐装料系数45%~55%,发酵温度35℃~37℃,转速220rpm~250rpm,罐压保持在0.05Mpa~0.08Mpa之间,通风比是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包括短小芽孢杆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包括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的发酵产物和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的发酵产物,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和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的发酵产物的体积比为1-4:1-4,所述复合菌剂产品中活菌总数在2.5×109~2.0×1010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发酵产物和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发酵产物均采用液体高密度发酵技术制备,其中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不少于2.5×109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不少于2.5×109cFu/g;所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8年12月0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6858;所述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8年12月0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685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的发酵产物、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的发酵产物按体积比1-4:1-4充分混合,然后5000rpm-10000rpm离心15min-30min获得菌体,用无菌水将菌体重悬打散配置成而成,使复合菌剂产品中活菌总数在2.5×109~2.0×1010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景天科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高密度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的制备;将分离获得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MES828转接至茄瓶培养基,于35℃~37℃,培养48h~72h,得到活化菌株,加入保护剂保存备用;(2)种子液的制备:按照5%~15%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于35℃~37℃,220r/min培养72h,得到种子液;(3)种子罐发酵:将上述制备的种子液以5%~15%的接种量接入种子罐进行发酵,种子罐装料系数45%~55%,发酵温度35℃~37℃,转速220rpm~250rpm,罐压保持在0.05Mpa~0.08Mpa之间,通风比是1:0.5~1,种子培养基初始pH值6.5~7.0,发酵周期24h~36h,发酵过程中流加5M~10MNaOH,使发酵液pH值控制在6.5~7.0;(4)发酵罐发酵:待种子罐发酵结束后,按照5%~15%的接种量移种至发酵罐进行深层液体发酵,发酵罐装料系数45%~55%,发酵温度35℃~37℃,转速220rpm~250rpm,罐压保持在0.05Mpa~0.08Mpa之间,通风比是1:0.5~1,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6.5~7.0,待发酵24h~36h时,以补料方式流加外源营养物,在继续发酵10h~12h,待发酵结束后即可获得短小芽孢杆菌MES828液体发酵产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多肉植物褐腐病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孢短芽孢杆菌的高密度发酵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的制备;将分离获得的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MES818转接至茄瓶培养基,于35℃~37℃,培养48h~72h,得到活化菌株,加入保护剂保存备用;(2)种子液的制备:按照5%~15%接种量接入300mL液体培养基中,于35℃~37℃,220r/min培养72h,得到种子液;(3)种子罐发酵:将上述制备的种子液以5%~15%的接种量接入种子罐进行发酵,种子罐装料系数45%~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钢勇刘金龙顾欣燕刘刚肖培英赵晓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开发区坤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