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31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4
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锥形转子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旋转轴旋转使旋转轴的第二弧形面包含第二弧形面完全与第一弧形面接触的面接触状态和仅第二弧形面顶端与饭盒的第一弧形面接触的点面接触状态,在所述饲养笼上,饲养笼靠近半圆型饭盒的位置设置进食开口,弹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面上靠近饲养笼的位置上,弹性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饲养笼上,所述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的接触位置为第一弧形面上远离饲养笼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根据灵长类动物的进食时间,自动调节食物盛装设备的使用状态,达到人性化,方便灵长类动物进食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灵长类动物饮食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
技术介绍
:灵长类是具有灵性的最高等哺乳动物,是所有动物中最进步的一类。狐猴、懒猴、眼镜猴、猕猴、狒狒、猩猩和长臂猿都是此类动物。在这类动物中,有的外观和人类相似,有的完全不象,智慧的高低也很大,人类的大脑最发达,智慧最高。由于某些地区的环境恶化,一部分灵长类动物难以生存,而仓促之间又难以给这些动物找到适应它们生存的场所,只能对这些动物进行临时性的饲养,或者是幼生期或初生期的灵长类动物,由于自然生存的存活率低,需要人类进行辅助饲养,以提高这些幼生期或初生期灵长类动物的存活率。在对灵长类动物喂食时,现有的食物盛装设备一般为固定设置,不能根据灵长类动物的进食时间,自动调节食物盛装设备的使用状态,不能达到人性化,方便灵长类动物进食的使用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包括饲养笼、第一支撑板、锥形转子电机、联轴器、旋转轴、第二支撑板、饭盒、饭盒放置孔、进食开口和弹性带,饲养笼底端的一侧部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方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设置锥形转子电机、联轴器、旋转轴和第二支撑板,锥形转子电机包含电机轴,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与电机轴联动的旋转轴,饭盒上端设置用于盛饭的凹腔,凹腔包含开口,饭盒下表面为第一弧形面,旋转轴顶部设置与第一弧形面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面,第二支撑板固定设置在饲养笼上,第二支撑板上设置饭盒放置孔,饭盒下表面的第一弧形面通过饭盒放置孔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锥形转子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旋转轴旋转使旋转轴的第二弧形面包含第二弧形面完全与第一弧形面接触的面接触状态和仅第二弧形面顶端与饭盒的第一弧形面接触的点面接触状态,在所述饲养笼上,饲养笼靠近半圆型饭盒的位置设置进食开口,弹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面上靠近饲养笼的位置上,弹性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饲养笼上,所述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的接触位置为第一弧形面上远离饲养笼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进食开口的最高水平线高度高于饭盒上凹腔开口的最高水平线高度。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为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焊接连接的方式、粘接连接的方式、绑接连接的方式和/或卡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设置为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焊接连接的方式、粘接连接的方式、绑接连接的方式和/或卡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根据灵长类动物的进食时间,自动调节食物盛装设备的使用状态,达到人性化,方便灵长类动物进食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处于第二弧形面完全与第一弧形面接触的面接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B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处于仅第二弧形面顶端与饭盒的第一弧形面接触的点面接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C部放大图。图6是图5的D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参照各图,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包括饲养笼1、第一支撑板2、锥形转子电机3、联轴器4、旋转轴5、第二支撑板6、饭盒7、饭盒放置孔8、进食开口9和弹性带10,饲养笼1底端的一侧部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上方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设置锥形转子电机3、联轴器4、旋转轴5和第二支撑板6,锥形转子电机3包含电机轴11,电机轴11通过联轴器4固定连接与电机轴11联动的旋转轴5,饭盒7上端设置用于盛饭的凹腔12,凹腔12包含开口13,饭盒7下表面为第一弧形面14,旋转轴5顶部设置与第一弧形面14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面15,第二支撑板6固定设置在饲养笼1上,第二支撑板6上设置饭盒放置孔8,饭盒7下表面的第一弧形面14通过饭盒放置孔8放置在第二支撑板6上,锥形转子电机3的电机轴11通过联轴器4带动旋转轴5旋转使旋转轴5的第二弧形面15包含第二弧形面15完全与第一弧形面14接触的面接触状态和仅第二弧形面15顶端与饭盒7的弧形面接触的点面接触状态,在饲养笼1上,饲养笼1靠近半圆型饭盒7的位置设置进食开口9,弹性带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面14上靠近饲养笼1的位置上,弹性带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饲养笼1上,第二弧形面15与第一弧形面14的接触位置为第一弧形面14上远离饲养笼1的位置。优选地,进食开口9的最高水平线高度高于饭盒7上凹腔12开口13的最高水平线高度。优选地,固定连接为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焊接连接的方式、粘接连接的方式、绑接连接的方式和/或卡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地,固定设置为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焊接连接的方式、粘接连接的方式、绑接连接的方式和/或卡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使用的时候:1、本技术能根据灵长类动物的进食时间,自动调节食物盛装设备的使用状态,达到人性化,方便灵长类动物进食的使用效果。2、锥形转子电机3的电机轴11通过联轴器4带动旋转轴5旋转使旋转轴5的第二弧形面15包含第二弧形面15完全与第一弧形面14接触的面接触状态和仅第二弧形面15顶端与饭盒7的弧形面接触的点面接触状态,正常情况下,第二弧形面15处于完全与第一弧形面14接触的面接触状态,当饲养笼1内灵长类动物需要进食时,用户可将食物通过开口13投放饭盒7的凹腔12内,灵长类动物如狐猴、懒猴、眼镜猴、猕猴、狒狒、猩猩或长臂猿可通过手臂伸出进食开口9进行进食,在此过程中,用户可启动锥形转子电机3,锥形转子电机3正向或反向旋转180度,旋转的速度为为0.2转每分钟—0.6转每分钟,使第二弧形面15缓慢的面接触状态进入点面接触状态,在此过程中,由于旋转轴5的弧形面顶端逐渐与饭盒7的第一弧形面14相接触,由于第二弧形面15与第一弧形面14的接触位置为第一弧形面14上远离饲养笼1的位置,使旋转轴5的第二弧形面15顶端逐渐对第一弧形面14远离饲养笼1的一侧顶起,使饭盒7上的开口13逐渐朝饲养笼1方向倾斜,实现在灵长类动物进食过程中,在饭盒7内可进食食物逐渐减少时,饭盒7上的凹腔12开口13逐渐向进食开口9方向倾斜,便于灵长类动物继续进食,达到人性化,方便灵长类动物进食的使用效果;采用弹性带10,在保饭盒7可改变使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始终将饭盒7朝向饲养笼1方向拉动,在改变饭盒7使用状态的同时保障其结构的稳定性。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饲养笼、第一支撑板、锥形转子电机、联轴器、旋转轴、第二支撑板、饭盒、饭盒放置孔、进食开口和弹性带,饲养笼底端的一侧部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方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设置锥形转子电机、联轴器、旋转轴和第二支撑板,锥形转子电机包含电机轴,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与电机轴联动的旋转轴,饭盒上端设置用于盛饭的凹腔,凹腔包含开口,饭盒下表面为第一弧形面,旋转轴顶部设置与第一弧形面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面,第二支撑板固定设置在饲养笼上,第二支撑板上设置饭盒放置孔,饭盒下表面的第一弧形面通过饭盒放置孔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锥形转子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旋转轴旋转使旋转轴的第二弧形面包含第二弧形面完全与第一弧形面接触的面接触状态和仅第二弧形面顶端与饭盒的第一弧形面接触的点面接触状态,在所述饲养笼上,饲养笼靠近半圆型饭盒的位置设置进食开口,弹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面上靠近饲养笼的位置上,弹性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饲养笼上,所述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的接触位置为第一弧形面上远离饲养笼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长类动物料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饲养笼、第一支撑板、锥形转子电机、联轴器、旋转轴、第二支撑板、饭盒、饭盒放置孔、进食开口和弹性带,饲养笼底端的一侧部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方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设置锥形转子电机、联轴器、旋转轴和第二支撑板,锥形转子电机包含电机轴,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与电机轴联动的旋转轴,饭盒上端设置用于盛饭的凹腔,凹腔包含开口,饭盒下表面为第一弧形面,旋转轴顶部设置与第一弧形面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面,第二支撑板固定设置在饲养笼上,第二支撑板上设置饭盒放置孔,饭盒下表面的第一弧形面通过饭盒放置孔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锥形转子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旋转轴旋转使旋转轴的第二弧形面包含第二弧形面完全与第一弧形面接触的面接触状态和仅第二弧形面顶端与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灼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春盛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