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26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泵体组件包括:供油通道,供油通道用于流通油体;背压件,背压件为两个,至少一个背压件上设置有背压槽,背压槽包括第一槽段和与第一槽段间隔设置的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第二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其中,第一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为a,第二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为b,a<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体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在吸气阶段滑片头部功耗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滑片式压缩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有着零件简单、无偏心结构、力矩平稳振动小等优点,但同时滑片式压缩机也有一个影响其能效的缺点,即滑片头部功耗过大。滑片式压缩机通过离心力或是滑片背压将滑片推出滑片槽并顶住气缸内壁形成密封,由于滑片头部的旋转半径大,因此运行时线速度较大,导致滑片头部与气缸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功耗很大,加上滑片数量多,因此滑片头部功耗是滑片式压缩机的主要机械功耗来源。在具体使用时,如图1所示,为了使滑片在运行过程中始终贴紧气缸内壁,一般会在滑片槽尾部引入壳体腔中的高压油来提供背压,从而保证滑片在运行中不会被头部压力退回。滑片机滑片头部功耗的计算公式可简单表述为:W=f·v,其中,v为滑片头部线速度在摩擦力方向的分量,与滑片机泵体结构及转速有关,f为滑片头部对气缸摩擦力,是滑片背压力F1与滑片头部气体力F2差值的分量与摩擦系数μ的乘积。因此,滑片头部功耗计算可表示为:W=μv(F1-F2)cost。其中,在吸气段,由于此时滑片头部压力F2为吸气压力提供,即(F1-F2)值较大,这就使吸气段的滑片头部功耗W较大,会影响滑片可靠性及压缩机性能。在排气段,由于排气过压缩的存在,此时滑片头部的实际压力F2≥F排气压力,由于滑片背压油是壳体内高压油经过一定长度的通道到达滑片尾部,因此必定会造成一定的沿程压降,即F1≤F排气压力,因此F1-F2的值接近零甚至为负值,且此时滑片的离心力相对于气体力来说非常小,当腔体内有过压缩时或背压有波动时就有可能造成滑片尾部压力不足,即滑片有脱离气缸内壁退回滑片槽的风险,容积造成滑片撞击,影响压缩机性能及噪音,同时对滑片可靠性也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在吸气阶段滑片头部功耗较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供油通道,供油通道用于流通油体;背压件,背压件为两个,至少一个背压件上设置有背压槽,背压槽包括第一槽段和与第一槽段间隔设置的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第二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其中,第一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为a,第二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为b,a<b。进一步地,供油通道包括:流道,流道设置在至少一个背压件上,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一槽段相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二槽段相连通;其中,第一流道与第一槽段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的面积为a,第二流道与第二槽段相连通的第二开口的面积为b。进一步地,泵体组件还包括转轴,转轴穿过两个背压件,供油通道还包括:油道,油道设置在转轴上,油道与第一流道相连通,油道与第二流道相连通。进一步地,供油通道还包括:油腔,油腔设置在至少一个背压件上,油腔与油道相连通,油腔与流道相连通,以使油道通过油腔与第一流道相连通,油道通过油腔与第二流道相连通;其中,流道位于油腔与背压槽之间。进一步地,背压槽还包括:第三槽段,第二槽段位于第三槽段与第一槽段之间;其中,第三槽段的宽度小于第二槽段的宽度。进一步地,第三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三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流道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型,和/或第二流道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型。进一步地,第一槽段为弧形槽,和/或第二槽段为弧形槽。进一步地,两个背压件分别为上法兰和下法兰,背压槽设置在上法兰朝向下法兰的端面上;和/或背压槽设置在下法兰朝向上法兰的端面上。进一步地,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均设置有背压槽,上法兰上的背压槽在下法兰上的投影与下法兰上的背压槽相重合。进一步地,两个背压件分别为上法兰和下法兰,背压槽设置在上法兰朝向下法兰的端面上,背压槽设置在下法兰朝向上法兰的端面上,下法兰上设置有至少部分的供油通道。进一步地,泵体组件还包括:泵体,泵体的出油口与供油通道相连通,以使泵体将油箱内的油体输送到供油通道内。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为上述的泵体组件。本技术的泵体组件通过减小第一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在泵体组件吸气阶段可以减少滑片尾槽内的进油量,以此降低滑片两端的压差,从而可以降低滑片头部的功率消耗。在泵体组件吸气阶段,滑片尾槽与第一槽段相连通,油体依次通过供油通道和第一槽段进入到滑片槽内,在进油过程中,由于第一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较小,从而减少了滑片尾槽内的进油量,以此降低滑片两端的压差。在压缩阶段,滑片尾槽与第二槽段相连通,油体依次通过供油通道和第二槽段进入到滑片槽内,在进油过程中,由于第二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相要大于第一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从而增加了滑片尾槽内的进油量,以此保证滑片两侧的压差足以使滑片位于可靠位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通过减小第一槽段与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在泵体组件吸气阶段可以减少滑片尾槽内的进油量,以此降低滑片两端的压差,从而可以降低滑片头部的功率消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在吸气阶段滑片头部功耗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泵体组件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第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第二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第三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第四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的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转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泵体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泵体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泵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背压槽;11、第一槽段;12、第二槽段;13、第三槽段;20、转轴;21、滑片槽;22、油道;221、中心孔;222、径向孔;30、滑片;31、滑片尾槽;40、流道;41、第一流道;42、第二流道;50、油腔;60、上法兰;70、下法兰;80、泵体;90、气缸;100、螺钉;110、排气阀;120、吸气口。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用于流通油体;背压件,所述背压件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背压件上设置有背压槽(10),所述背压槽(10)包括第一槽段(11)和与所述第一槽段(11)间隔设置的第二槽段(12),所述第一槽段(11)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槽段(12)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槽段(11)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为a,所述第二槽段(12)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为b,a<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用于流通油体;背压件,所述背压件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背压件上设置有背压槽(10),所述背压槽(10)包括第一槽段(11)和与所述第一槽段(11)间隔设置的第二槽段(12),所述第一槽段(11)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槽段(12)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槽段(11)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为a,所述第二槽段(12)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面积为b,a<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包括:流道(40),所述流道(40)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背压件上,所述流道(40)包括第一流道(41)和第二流道(42),所述第一流道(41)与所述第一槽段(11)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42)与所述第二槽段(12)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流道(41)与所述第一槽段(11)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的面积为a,所述第二流道(42)与所述第二槽段(12)相连通的第二开口的面积为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转轴(20),所述转轴(20)穿过两个所述背压件,所述供油通道还包括:油道(22),所述油道(22)设置在所述转轴(20)上,所述油道(22)与所述第一流道(41)相连通,所述油道(22)与所述第二流道(42)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还包括:油腔(50),所述油腔(50)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背压件上,所述油腔(50)与所述油道(22)相连通,所述油腔(50)与所述流道(40)相连通,以使所述油道(22)通过所述油腔(50)与所述第一流道(41)相连通,所述油道(22)通过所述油腔(50)与所述第二流道(42)相连通;其中,所述流道(40)位于所述油腔(50)与所述背压槽(1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槽(10)还包括:第三槽段(13),所述第二槽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嘉罗发游万鹏凯吴飞丁宁郭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