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820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0‑15份,丙烯酸丁酯10‑15份,丙烯酸3‑5份,醋酸乙烯酯6‑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10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5‑10份,磷氮系阻燃剂7‑10份,溶剂40‑55份,引发剂0.2‑0.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敏胶无卤环保,与市场上的压敏胶相比该压敏胶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提高了压敏胶的耐温性能,同时,引入羧基和羟基,令压敏胶容易与被粘物表面形成氢键,使压敏胶与被粘物贴合更紧密,增强了压敏胶对铝材的粘结强度,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敏胶尤为适用于铝材表面的粘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
,具体涉及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压敏胶(PSA)是一类无需借助于溶剂、热或其它手段,只需施加轻度压力,即可与被粘物粘合牢固的胶粘剂。其特点是粘之容易,揭之不难,在较长时间内胶层不会干固,所以PSA也称不干胶。正是由于PSA具有的这种特性,所以其制品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医疗、家电业和制造业等领域。同时,国外PSA产品在飞行器外壳漆面修补领域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PSA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PSA分成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是按照PSA主体材料的成分将其分为橡胶系列和树脂系列两大类,进一步还可分为橡胶型PSA、热塑性弹性体类PSA、丙烯酸酯类PSA、有机硅类PSA及聚氨酯(PU)类PSA等。其中,丙烯酸酯类PSA是目前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丙烯酸酯类PSA是由丙烯酸酯单体和其它乙烯类单体共聚而成的。丙烯酸酯类PSA配方简单、粘接范围广、耐候性佳、耐光性强、耐油性优、耐水性好、不存在相分离和迁移等现象,因而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广泛。丙烯酸酯类PSA按照不同类型可分为溶剂型、乳液型、热熔型、水溶胶型和辐射固化型等5种。如今很多行业需要具备阻燃性能的压敏胶,而普通丙烯酸酯压敏胶不具备阻燃性能;另外市场上有不少用含卤阻燃剂制成的阻燃压敏胶,燃烧时会放出有毒的卤化氢气体,对环境和人体都有害处。因此,一种无卤的,具有良好耐温性能的丙烯酸酯压敏胶是目前市场急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无卤环保,与市场上的压敏胶相比该压敏胶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提高了压敏胶的耐温性能,同时,引入羧基和羟基,令压敏胶容易与被粘物表面形成氢键,使压敏胶与被粘物贴合更紧密,增强了压敏胶对铝材的粘结强度,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压敏胶尤为适用于铝材表面的粘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得到的压敏胶无卤环保,且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粘结性能良好,尤其适用于铝材。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通过控制氮丙啶交联剂的使用量来控制压敏胶的粘结强度,从而得到最为适用的粘结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0-15份,丙烯酸丁酯10-15份,丙烯酸3-5份,醋酸乙烯酯6-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10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5-10份,磷氮系阻燃剂7-10份,溶剂40-55份,引发剂0.2-0.5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0-13份,丙烯酸丁酯10-13份,丙烯酸3-4份,醋酸乙烯酯6-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8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5-8份,磷氮系阻燃剂7-8份,溶剂40-48份,引发剂0.2-0.35份。更为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3-15份,丙烯酸丁酯13-15份,丙烯酸4-5份,醋酸乙烯酯7-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10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8-10份,磷氮系阻燃剂8-10份,溶剂48-55份,引发剂0.35-0.5份。最为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3份,丙烯酸丁酯13份,丙烯酸4份,醋酸乙烯酯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8份,磷氮系阻燃剂8份,溶剂48份,引发剂0.35份。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二甲苯、乙酯、丙酮以重量比10-15:20-25:10-15组成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调节压敏胶的粘结强度的氮丙啶交联剂,氮丙啶交联剂的重量份为0.2-0.4份。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氮丙啶交联剂的加入量来控制压敏胶的粘结强度,进而可以满足不同粘度需求的产品需求。如上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A、取配方重量份的原料备用,B、将全部的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聚醚磷酸酯、引发剂以及占总溶剂重量的30%的溶剂加入到混合容器中混合至均匀,C、取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物的30%置于反应釜中,缓慢升温至75-80℃,并保持该温度,D、将步骤B中剩余的混合物以及剩余的溶剂均匀地滴加到反应釜中,边滴加边搅拌反应,滴加完成后作保温处理,E、保温完成后往反应釜中添加磷氮系阻燃剂,并搅拌至均匀,F、待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40℃后,出料。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的滴加时间控制在3-3.5h,保温处理的保温温度为73-76℃,保温处理时间为2.5-3.5h。如上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氮丙啶交联剂与所述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混合搅拌至均匀,(2)将混合搅拌均匀的物料均匀地涂布到胶膜上,再将胶膜贴附到待粘结物的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压敏胶无卤环保,与市场上的压敏胶相比该压敏胶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提高了压敏胶的耐温性能,同时,引入羧基和羟基,令压敏胶容易与被粘物表面形成氢键,使压敏胶与被粘物贴合更紧密,增强了压敏胶对铝材的粘结强度,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压敏胶尤为适用于铝材表面的粘结。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通过控制氮丙啶交联剂与羟基或羧基反应,从而达到控制压敏胶的粘结强度的目的,从而得到最为适用的粘结强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0份,丙烯酸丁酯10份,丙烯酸3份,醋酸乙烯酯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5份,磷氮系阻燃剂7份,溶剂40份,引发剂0.2份。所述溶剂为二甲苯、乙酯、丙酮以重量比10:20:10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如上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A、取配方重量份的原料备用,B、将全部的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聚醚磷酸酯、引发剂以及占总溶剂重量的30%的溶剂加入到混合容器中混合至均匀,C、取步骤B中得到的混合物的30%置于反应釜中,缓慢升温至75-80℃,并保持该温度,D、将步骤B中剩余的混合物以及剩余的溶剂均匀地滴加到反应釜中,边滴加边搅拌反应,滴加完成后作保温处理,E、保温完成后往反应釜中添加磷氮系阻燃剂,并搅拌至均匀,F、待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40℃后,出料。所述步骤D中的滴加时间控制在3h,保温处理的保温温度为73℃,保温处理时间为2.5h。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粘结强度为14N/25mm。实施例2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2份,丙烯酸丁酯11份,丙烯酸3.5份,醋酸乙烯酯6.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5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7份,磷氮系阻燃剂7.5份,溶剂44份,引发剂0.3份。所述溶剂为二甲苯、乙酯、丙酮以重量比11:22:12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还包括用于调节压敏胶的粘结强度的氮丙啶交联剂,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0‑15份,丙烯酸丁酯10‑15份,丙烯酸3‑5份,醋酸乙烯酯6‑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10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5‑10份,磷氮系阻燃剂7‑10份,溶剂40‑55份,引发剂0.2‑0.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0-15份,丙烯酸丁酯10-15份,丙烯酸3-5份,醋酸乙烯酯6-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10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5-10份,磷氮系阻燃剂7-10份,溶剂40-55份,引发剂0.2-0.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0-13份,丙烯酸丁酯10-13份,丙烯酸3-4份,醋酸乙烯酯6-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8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5-8份,磷氮系阻燃剂7-8份,溶剂40-48份,引发剂0.2-0.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3-15份,丙烯酸丁酯13-15份,丙烯酸4-5份,醋酸乙烯酯7-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10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8-10份,磷氮系阻燃剂8-10份,溶剂48-55份,引发剂0.35-0.5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月桂酯13份,丙烯酸丁酯13份,丙烯酸4份,醋酸乙烯酯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份,丙烯酸聚醚磷酸酯8份,磷氮系阻燃剂8份,溶剂48份,引发剂0.35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二甲苯、乙酯、丙酮以重量比10-15:20-2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辉徐智超叶启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安利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