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热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810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56
潜热回收换热器(10)具备换热部(11)和壳体(12)。换热部(11)具有相互层叠起来的多个传热板(12b)。壳体(12)收纳换热部(11)的多个传热板(12b)。换热部(11)包括设于换热部(11)的最外层的前板部(11a)。换热部(11)的前板部(11a)构成壳体(12)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热器和热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热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例如国际公开第2015/141995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壳体收纳有多个传热板的换热器。在上述文献的换热器中,多个传热板被一分为二的壳体的前侧的构件和后侧的构件从前后夹着。在一分为二的壳体的前侧的构件与后侧的构件之间的边界处,壳体的前侧的构件和后侧的构件相互由螺钉固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4199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文献的换热器中,分别需要构成多个传热板的构件和构成壳体的构件。因而,存在构件的数量变多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构件的数量的换热器和具备该换热器的热水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具备换热部和壳体。换热部具有相互层叠起来的多个传热板。壳体收纳换热部的多个传热板。换热部包括设于换热部的最外层的前板部。换热部的前板部构成壳体的一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换热部的前板部构成壳体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将换热部的前板部共用于壳体。因此,能够削减构件的数量。上述的换热器还具备接头部,该接头部安装于前板部,且用于使热水相对于多个传热板流入流出。接头部安装于前板部,因此,无需用于对接头部与前板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垫等密封构件。而且,由于无需用于对接头部与前板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垫等密封构件,因此,不必担心由于密封不良而加热用气体(燃烧气体)从接头部与前板部之间的间隙向换热器的外部泄漏。因而,能够使密封性提高。在上述的换热器中,壳体包括:背壁部,其以与前板部之间隔着所述多个传热板的方式配置;以及一对侧壁部,其从背壁部的两端朝向前板部延伸。一对侧壁部分别与前板部接合。因此,无需用于对前板部与一对侧壁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垫等密封构件。而且,由于无需用于对前板部与一对侧壁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垫等密封构件,因此,不必担心由于密封不良而加热用气体(燃烧气体)从前板部与一对侧壁部之间的间隙向潜热回收换热器的外部泄漏。另外,由于无需用于对前板部与一对侧壁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垫等密封构件,因此,无需安装密封构件的作业。因而,潜热回收换热器的组装变得容易。上述的换热器还具备配置于壳体的上端部的凸缘构件。凸缘构件包括:伸出部,其从上端部向壳体的外侧伸出来;以及开口部,其设于伸出部的内侧。伸出部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将密封构件载置于伸出部。由此,能够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进行密封。在上述的换热器中,凸缘构件包括沿着开口部从伸出部向上方立起的立起结合部。壳体的上端部插入开口部。立起结合部从外侧与壳体的插入到开口部的上端部接合。因此,易于将立起结合部焊接于壳体的上端部。在上述的换热器中,立起结合部包括:周壁部,其包围开口部;以及第1缺口部,其设于周壁部的上缘。壳体包括在壳体的上端部的上缘设置的第2缺口部。第1缺口部以与第2缺口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使排液从第1缺口部和第2缺口部向开口部流动。由此,排液的排出变得容易。在上述的换热器中,开口部在从上方观察凸缘构件时具有四边形形状。第1缺口部和第2缺口部分别设置于开口部的四角。因此,能够通过将凸缘构件的开口部的四角切除而设立,制造第1缺口部。因而,第1缺口部的制造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的热水装置具备:燃烧装置,其用于产生加热用气体;显热回收换热器,其用于对燃烧装置所产生的加热用气体的显热进行回收;以及上述的换热器,其作为对加热用气体的潜热进行回收的潜热回收换热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水装置,能够提供能够削减换热器的构件的数量的热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热水装置具备:燃烧装置,其用于产生加热用气体;显热回收换热器,其用于对燃烧装置所产生的加热用气体的显热进行回收;以及上述的换热器,其作为对加热用气体的潜热进行回收的潜热回收换热器。显热回收换热器包括用于使热水流动的传热管。传热管包括用于使热水向传热管进水的进水部。设于开口部的四角的一个第1缺口部和一个第2缺口部都配置于进水部的正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水装置,能够将第1缺口部和第2缺口部配置于易于产生排液的进水部的正下方,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排液。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削减构件的数量的换热器和具备该换热器的热水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热水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热回收换热器和潜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热回收换热器和潜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潜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潜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潜热回收换热器的换热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4的VII部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热回收换热器和潜热回收换热器的排液的流动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潜热回收换热器的排液的流动的剖视图。图10是概略地表示比较例1中的潜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概略地表示比较例1中的潜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比较例2中的与图7相对应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比较例2中的与图9相对应的潜热回收换热器的排液的流动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与图7相对应的部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热水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热水装置100主要具有潜热回收换热器(二次换热器)10、显热回收换热器(一次换热器)20、燃烧装置(燃烧器)30、腔室31、送风装置32、管道33、文丘里管34、节流器35、气体阀36、配管40、旁通配管41、三通阀42、液液换热器43、热水配管44以及壳体50。在壳体50的内部配置有上述的零部件中的除了壳体50之外的全部的零部件。送风装置32用于将从壳体50的外部导进来的空气和燃料气体的混合气体向燃烧装置30送出。送风装置32具有:风扇壳体;叶轮,其配置在风扇壳体内;以及驱动源(马达等),其用于使叶轮旋转。燃料气体经由气体阀36和节流器35向文丘里管34流动。气体阀36用于控制燃料气体的流量。从壳体50的外部导进来的空气向文丘里管34流动。燃料气体和空气在文丘里管34处被混合。文丘里管34用于使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流动收拢而使混合气体的流速增加。通过了文丘里管34的混合气体被送风装置32经由腔室31向燃烧装置30输送。燃烧装置30构成为,产生加热用气体(燃烧气体)。燃烧装置30用于向显热回收换热器20和潜热回收换热器10供给燃烧气体。燃烧装置30是将燃烧气体朝下供给的逆燃式的装置。从燃烧装置30吹出的混合气体被点火器30a点火,成为燃烧气体。燃烧气体依次通过显热回收换热器20和潜热回收换热器10。之后,燃烧气体经由管道33向壳体50的外部排出。因而,燃烧气体在显热回收换热器20和潜热回收换热器10的内部从上方朝向下方流动后在管道33的内部改变方向而从下方朝向上方流动。显热回收换热器20和潜热回收换热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具备:换热部,其具有相互层叠起来的多个传热板;以及壳体,其收纳所述换热部的所述多个传热板,所述换热部包括设于所述换热部的最外层的前板部,所述换热部的所述前板部构成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25 JP 2016-1648881.一种换热器,其具备:换热部,其具有相互层叠起来的多个传热板;以及壳体,其收纳所述换热部的所述多个传热板,所述换热部包括设于所述换热部的最外层的前板部,所述换热部的所述前板部构成所述壳体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该换热器还具备接头部,该接头部安装于所述前板部,且用于使热水相对于所述多个传热板流入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背壁部,其以与所述前板部之间隔着所述多个传热板的方式配置;以及一对侧壁部,其从所述背壁部的两端朝向所述前板部延伸,所述一对侧壁部分别与所述前板部接合。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中,该换热器还具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部的凸缘构件,所述凸缘构件包括:伸出部,其从所述上端部向所述壳体的外侧伸出来;以及开口部,其设于所述伸出部的内侧,所述伸出部以包围所述开口部的方式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凸缘构件包括沿着所述开口部从所述伸出部向上方立起的立起结合部,所述壳体的所述上端部插入所述开口部,所述立起结合部从外侧与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藤正树大下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能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