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08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52
一种将基端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设为自由端并以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物品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包括管壁部,该管壁部构成为包含增强纤维复合树脂材料,并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在空间内配置有减振构件,该减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空间内能够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支承构件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支承物品的支承构件。
技术介绍
作为支承物品的支承构件,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将基端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设为自由端并以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物品。支承构件构成为包含增强纤维复合纤维材料,并在内部形成有空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6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如上所述将基端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设为自由端来支承物品的支承构件中,在使用时,存在有在物品的设置时、撤去时产生振动的情况。因而,要求抑制在支承构件产生的振动。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振动的支承构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将基端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设为自由端并以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物品,该支承构件包括管壁部,该管壁部构成为包含增强纤维复合树脂材料,并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在空间内配置有减振构件,该减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空间内能够移动。在支承构件中,在管壁部的空间内配置有减振构件。该减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空间内能够移动。因而,在支承构件振动时,减振构件在空间内移动,并伴随着该移动与管壁部反复碰撞,由此,能够使支承构件的振动衰减。由上所述,能够抑制支承构件的振动。在支承构件中,可以是,减振构件由相比于增强纤维复合树脂材料容易变形的易变形材料构成。利用这样的结构,减振构件的冲击吸收性提高。在支承构件中,可以是,减振构件在空间内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利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减振构件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的一定范围内进行碰撞,因此,减振构件的冲击吸收性提高。在支承构件中,可以是,减振构件固定于管壁部。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管壁部的空间内防止减振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变更。在支承构件中,可以是,减振构件相对于管壁部设为非固定。利用这样的结构,在制造时,由于仅将减振构件配置于管壁部的空间内即可,因此容易制造。在支承构件中,可以是,减振构件在空间内配置于顶端侧的位置。由于对支承构件的振动而言,顶端侧的振幅较大,因此,通过在该顶端侧配置减振构件,能够高效地使振动衰减。在支承构件中,可以是,减振构件在顶端侧的位置固定于管壁部。若减振构件在顶端侧的位置固定,则能够抑制减振构件整体的位置自冲击吸收性较佳的顶端侧偏移。在支承构件中,可以是,减振构件的体积密度为0.02g/cm3以上。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减振构件的冲击吸收性能。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支承构件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的基板收纳盒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支承构件的剖视图。图4是概念性地表示减振构件的剖视图。图5的(a)和图5的(b)是表示减振构件的配置的例子的剖视图。图6的(a)和图6的(b)是表示减振构件的配置的例子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支承构件的制造条件的表。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支承构件所使用的预浸料的规格的表。图9的(a)是表示支承构件的重量的测量结果的表,图9的(b)是表示减振构件的规格的表。图10是表示减振构件的规格的表。图11的(a)是表示比较例的振动衰减性能的测量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11的(b)是表示实施例的振动衰减性能的测量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12是表示实施例的条件和测量结果的表。图13是表示实施例的条件和测量结果的表。图14是表示实施例的条件和测量结果的表。图15的(a)是表示实施例的条件和测量结果的表,图15的(b)是表示实施例的条件的表。图16是表示实施例的条件和测量结果的表。图17是表示塑料绳(日语:ポリロープ)的规格的表。图18是表示塑料绳的长度与振动抑制规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19是表示实施例的减振构件的规格的表。图20是表示实施例的条件和测量结果的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支承构件10为用于支承物品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支承构件10作为基板收纳盒的支承杆使用的情况的例子。另外,支承构件10能够用于所有的用途,例如能够应用于机械手、机械臂、自动仓库用升降机、物品输送用叉、叉车的爪等。如图1所示,基板收纳盒1包括用于收纳基板S的长方体箱状的壳体2。在壳体2的一侧壁形成有用于进行基板S的相对于壳体2内的输入和输出的开口2a。在壳体2内设有多层(例如20层~30层)收纳部3。该基板收纳盒1例如在液晶显示器(LCD)的制造工程中被使用,作为基板S的玻璃基板利用机械手暂时收纳于各收纳部3。在各收纳部3设有多根(例如3根)作为支承杆发挥功能的支承构件10、多根(例如3根)侧杆4以及多根(例如3根)侧杆5。由此,在各收纳部3中,利用多根支承构件10、多根侧杆4以及多根侧杆5水平地支承一张基板S。支承构件10以悬臂状态固定于壳体2的与开口2a相对的背面,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即,支承构件10将基端10a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10b设为自由端并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基板S。支承构件10的顶端10b到达开口2a的附近。侧杆4以悬臂状态固定于壳体2的相对于与开口2a相对的背面垂直的一个侧面,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即,侧杆4将基端4a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4b设为自由端并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基板S的一个缘部。侧杆4的顶端4b到达一侧的支承构件10的附近。侧杆5以悬臂状态固定于壳体2的相对于与开口2a相对的背面垂直的另一侧面,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即,侧杆5将基端5a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5b设为自由端并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基板S的另一个缘部。侧杆5的顶端5b到达另一侧的支承构件10的附近。对上述的支承构件10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侧杆4、5也能够采用与支承构件10相同的结构。如图2所示,支承构件10为朝向顶端10b而顶部变细的锥形状的中空管。由此,即使载置基板S而支承构件10的顶端10b略向下方挠曲,也能够在上下方向相邻的收纳部3之间充分地维持支承构件10的顶端10b之间的间隔。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在壳体2的与开口2a相对的背面竖立设置有相当于后述的铝构件15的圆柱状的突起构件,该突起构件插入于支承构件10的基端10a侧的端部,并利用粘接等相互固定。另外,铝构件15包括利用螺栓等固定于壳体2的基部和插入于支承构件10的棒状部。更具体而言,支承构件10构成为包含增强纤维复合树脂材料,包括在内部形成有空间21(参照图2)的管壁部20。支承构件10在基端10a侧具有笔直地延伸的直部10A,在顶端10b侧具有朝向顶端10b而顶部变细的锥部10B。而且,在直部10A中的距离基端10a规定尺寸的区域插入有上述的铝构件15。铝构件15为实心或中空的棒状构件,以填充中空的管壁部20的内部的空间21的方式设置。如图3所示,管壁部20包括自基端10a延伸到顶端10b的圆管状(换言之,圆筒状)的内侧层11。此外,内侧层11的上侧和下侧利用自基端10a延伸到顶端10b的截面呈圆弧状的外侧层14覆盖。另外,圆弧状的外侧层14的截面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相当于圆周的大致1/4的长度、即在角度上相当于大致90°的长度。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承构件,其将基端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设为自由端并以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物品,其中,该支承构件包括管壁部,该管壁部构成为包含增强纤维复合树脂材料,并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在所述空间内配置有减振构件,该减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空间内能够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24 JP 2016-1639211.一种支承构件,其将基端设为固定端且将顶端设为自由端并以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物品,其中,该支承构件包括管壁部,该管壁部构成为包含增强纤维复合树脂材料,并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在所述空间内配置有减振构件,该减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空间内能够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所述减振构件由相比于所述增强纤维复合树脂材料容易变形的易变形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村振一本田敬之
申请(专利权)人:JXTG能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