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谐振光束的携能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48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谐振光束的携能通信装置,用于能量和信号的协同传输,该装置包括发送端(1)和接收端(2),发送端(1)和接收端(2)分别包括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形成分布式光学谐振腔,接收天线输出激光;所述的发送端(1)还包括用于产生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器(13)以及根据控制信号调整接收端(2)激光强度的调节器(14);所述的接收端(2)还包括用于将接收天线输出的激光转换为电流的电流转换器(22)以及用于将能量和信号分离的分路模块(23),所述的分路模块(23)输入端连接电流转换器(22)输出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可靠实现高功率、高信噪比、可移动、远距离、安全的携能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谐振光束的携能通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信息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谐振光束的携能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人类的基本需求基于这三种要素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和流通。而物质、能量与信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信息以物质和能量为载体,在这种观点下,光波既能传播能量,又是信息的载体。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同时满足能量和信息供应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WirelessInformationandPowerTransfer,SWIPT)则是对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在现有无线供能技术的完成能量传输和收集的同时,实现高效的通信。已公开的谐振光束充电(RBC)是一种远程的利用红外光束进行能量传输的无线充电方式。RBC通过将发送端和接收端分离的方式,实现以激光为载体的安全的能量传输。而激光又是理想的信息传输的载体,激光通信有具有通信容量大,在理论上激光通信可同时传送1000万路电视节目和100亿路电话;保密性好,激光不仅方向性特强,而且可采用不可见光,因而不易被敌方所截获;结构轻便、设备经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谐振光束的携能通信装置,用于能量和信号的协同传输,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发送端(1)和接收端(2),所述的发送端(1)和接收端(2)分别包括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形成分布式光学谐振腔,所述的接收天线输出激光;所述的发送端(1)还包括用于产生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器(13)以及根据控制信号调整接收端(2)激光强度的调节器(14);所述的接收端(2)还包括用于将接收天线输出的激光转换为电流的电流转换器(22)以及用于将能量和信号分离的分路模块(23),所述的分路模块(23)输入端连接电流转换器(22)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谐振光束的携能通信装置,用于能量和信号的协同传输,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发送端(1)和接收端(2),所述的发送端(1)和接收端(2)分别包括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形成分布式光学谐振腔,所述的接收天线输出激光;所述的发送端(1)还包括用于产生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器(13)以及根据控制信号调整接收端(2)激光强度的调节器(14);所述的接收端(2)还包括用于将接收天线输出的激光转换为电流的电流转换器(22)以及用于将能量和信号分离的分路模块(23),所述的分路模块(23)输入端连接电流转换器(22)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谐振光束的携能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送天线包括发送端逆反射器(11)和增益介质(12),所述的接收天线包括接收端逆反射器(21),所述的发送端逆反射器(11)和接收端逆反射器(21)相对设置形成分布式光学谐振腔,所述的增益介质(12)设置在分布式光学谐振腔中,所述的接收端逆反射器(21)为具备部分透射性的逆反射器,所述的接收端逆反射器(21)输出所述的激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谐振光束的携能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生成器(13)包括产生调制信号的调制模块(131)、将调制信号抬高到设定水平的偏置模块(132)以及产生控制信号的加法器模块(133),所述的调制模块(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明亮刘庆文刘明清邓浩张清清方稳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