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镭射光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33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镭射光发射装置,其包括:一载体,其具有一顶部、一底部以及邻近该顶部的一侧的一支撑部,且所述载体的部分的顶部涂布有一导电层;一透镜,其卡合于所述支撑部,且该透镜的一顶部涂布有一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镜的顶部的所述透明导电薄膜通过一导电胶与所述载体的顶部的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以及一焊垫,其配置在所述载体的底部;其中,所述载体还包括配置在该载体的内部并连接于所述导电层以及所述焊垫之间的一金属导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组件的位置对应以及黏合的次数,以降低组件脱落的风险。同时,通过载体形成支撑部来承载透镜,使透镜可快速地通过配置在载体的支撑部而能与载体卡合,从而减少透镜位移或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镭射光发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镭射光发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镭射组件(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以下简称VCSEL)的镭射光发射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能更精准地辨识用户的身分,指纹、脸部、虹膜、静脉等生物辨识技术正积极地发展中,其中,脸部辨识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提升脸部辨识技术的精准度,包括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镭射组件的镭射光发射装置广泛地的应用于脸部辨识技术中,其主要用以量测用户脸部的深度信息,以进一步建立专属于用户的脸部辨识信息。而为了避免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镭射组件发射的镭射光线直接照射用户双眼造成伤害,镭射光发射装置通常会借由透镜将镭射光线均匀化后再照射于用户脸部,因此,如何实时掌控透镜的状态(位移或损坏)是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为了能够实时掌控透镜状态,公知的镭射光发射装置通常需要利用打线的方式来建立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的途径,而这种方式不仅造成了制造过程上的繁琐,暴露在外的金线更是增加了金线断裂的风险,进而导致无法正常监测透镜状态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镭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载体,其具有一顶部、一底部以及邻近该顶部的一侧的一支撑部,且所述载体的部分的顶部涂布有一导电层;一透镜,其卡合于所述支撑部,且该透镜的一顶部涂布有一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镜的顶部的所述透明导电薄膜通过一导电胶与所述载体的顶部的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以及一焊垫,其配置在所述载体的底部;其中,所述载体还包括配置在该载体的内部并连接于所述导电层以及所述焊垫之间的一金属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镭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载体,其具有一顶部、一底部以及邻近该顶部的一侧的一支撑部,且所述载体的部分的顶部涂布有一导电层;一透镜,其卡合于所述支撑部,且该透镜的一顶部涂布有一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镜的顶部的所述透明导电薄膜通过一导电胶与所述载体的顶部的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以及一焊垫,其配置在所述载体的底部;其中,所述载体还包括配置在该载体的内部并连接于所述导电层以及所述焊垫之间的一金属导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镭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一底部载体;一第一侧墙,其设置于所述底部载体的一顶部,并环绕该底部载体以形成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侧墙,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墙的一顶部,并环绕该第一侧墙以形成一第二开口以及暴露出该第一侧墙的部分的顶部作为所述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其中,所述底部载体、第一侧墙以及第二侧墙为一体成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镭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墙的顶部涂布有所述导电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镭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墙的顶部的所述导电层以及所述焊垫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镭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墙的部分的内壁涂布有所述导电层,且所述金属导体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导电层以及所述焊垫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灿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