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磁搅拌与自主搅拌的铝青铜连铸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铸
,具体为一种基于电磁搅拌与自主搅拌的铝青铜连铸炉。
技术介绍
连铸技术在当代钢铁工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传统工艺,其具有简化生产工序、提高金属的收得率、节约能量消耗、减少劳动力和铸坯质量好等效果。作为提高钢材生产率的辅助手段,电磁搅拌率先应用于钢铁的连铸工艺,通过电磁搅拌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的清洁度,减小皮下气孔,扩大铸坯的等轴晶区,降低成分偏析和过热度,同时电磁搅拌也适用于铝青铜。在利用电磁对铝青铜液进行搅拌时,其中析出的杂质与铜渣呈悬浮状位于铜液内,在铜液密度的影响下杂质与铜渣并不能够自行上浮至液表,虽然通过电磁搅拌能够去除较多的杂质与铜渣,但并不能够充分消耗或分解铜液内的杂质与铜渣,因此需要对铜液内悬浮的杂质与铜渣进行收集处理以保证坯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中国授权专利公开号为(CN206862111U)的一种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熔炼炉,包括坩埚、控制箱、电极升降机构、电极杆、电极夹头、自耗电极、炉壳、抽真空机构以及水冷却机构,通过底部电磁搅拌器与侧壁电磁搅拌器实现自搅拌与排除杂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磁搅拌与自主搅拌的铝青铜连铸炉,包括机体(1)、电磁搅拌器(5)、驱动电机(6)、锥形螺旋条(7)、波纹管(8)和捕集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搅拌器(5)固定安装在机体(1)顶部的右侧,且电磁搅拌器(5)的输出端贯穿机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机体(1)内靠近机体(1)的内右壁,驱动电机(6)固定安装在机体(1)底部的中部,锥形螺旋条(7)底环内后壁的中部通过连接杆连接在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且锥形螺旋条(7)的圆心与驱动电机(6)输出轴的圆心重合,波纹管(8)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锥形螺旋条(7)顶环的左侧,锥形螺旋条(7)的内部呈中空状,捕集机构(9)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磁搅拌与自主搅拌的铝青铜连铸炉,包括机体(1)、电磁搅拌器(5)、驱动电机(6)、锥形螺旋条(7)、波纹管(8)和捕集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搅拌器(5)固定安装在机体(1)顶部的右侧,且电磁搅拌器(5)的输出端贯穿机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机体(1)内靠近机体(1)的内右壁,驱动电机(6)固定安装在机体(1)底部的中部,锥形螺旋条(7)底环内后壁的中部通过连接杆连接在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且锥形螺旋条(7)的圆心与驱动电机(6)输出轴的圆心重合,波纹管(8)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锥形螺旋条(7)顶环的左侧,锥形螺旋条(7)的内部呈中空状,捕集机构(9)的后端等距连接在锥形螺旋条(7)斜边的正面,且锥形螺旋条(7)除去顶环和底环的每一环的内后壁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捕集机构(9);所述捕集机构(9)包括筒体(901)、连通管(902)、流量控制片(903)、连通筒(904)、通孔(905)、限位片(906)、连接管(907)、复位弹簧(908)、分支管(909)、簧形螺旋条(910)和捕集件(911),筒体(901)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锥形螺旋条(7)上,连通管(902)的后端贯穿筒体(901)的后端并与锥形螺旋条(7)的内腔连通,流量控制片(903)嵌装在连通管(902)的内腔后部,连通筒(904)的后端套接在连通管(902)的前端上,且连通筒(904)内壁的中部与连通管(902)的前端紧密贴合,通孔(905)分别开设在连通管(902)前端的上下两侧并与连通管(902)的内腔连通,限位片(906)的背面固定连接在连通筒(904)的前端,连接管(907)的后端插接在限位片(906)内并与连通筒(904)的内腔连通,且连接管(907)的前端贯穿筒体(901)的前端,复位弹簧(908)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筒体(901)的内壁前侧和限位片(906)的正面,分支管(909)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分支管(909)相近的一端等距插接在连接管(907)前端的侧表面内并与连接管(907)的内腔连通,四个分支管(909)相远的一端等距与簧形螺旋条(910)靠近连接管(907)的一环的内壁四侧固定连接,且四个分支管(909)的内腔均与簧形螺旋条(910)的内腔连通,捕集件(911)分别固定连接在簧形螺旋条(910)每一环的上下两侧;所述捕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克福,罗光炎,付亚波,胡遐秋,胡秀兰,林高用,
申请(专利权)人:贵溪骏达特种铜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