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05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注油机构,下箱体上部设置上箱体,上箱体上设置注油机构,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内侧设置注油口,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外侧设置增压泵和注油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解决了传统人工保养光电缆效率低,涂覆不均匀,影响光电缆使用寿命和影响科考作业或光电缆铺设的效率的问题,该装置携带方便,使用简便,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对光电缆保养的需求,而且能够适应不同直径光电缆的保养,涂覆均匀高效,在光电缆保养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尤其适应于海洋科考、海底电缆维护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缆保养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光电缆油脂涂注装置

技术介绍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传输的光传导工具。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断裂。通常光纤的一端的发射设备使用发光二极管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的另一端的接收设备使用光敏组件检测脉冲。包含光纤的线缆称为光缆。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输损失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更因为主要生产原料是硅,蕴藏量极大,较易开采,所以价格便宜,促使光纤被用作长距离的信息传递工具。在海洋开发中光缆被广泛用于信息传递,尤其在海洋探测中,信息的收集离不开光缆。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也是海洋科考或者生产中常用的缆线。在海洋中使用光缆或者电缆时,为了提高抗腐蚀能力和抵御风浪等干扰的能力,增加光电缆的机械强度,往往对其进行铠装,但是即便如此,仍旧不能消除海水对光电缆的腐蚀。在海洋调查作业、海底光通讯缆布放中经常使用的油脂涂层减少海水对光电缆或者钢制缆的腐蚀,但是在海洋调查作业中,光电缆的放缆长度普遍达到五千米以上,深水的压力容易将光电缆或者钢制缆表面起保护作用的油脂涂层破坏,进而削弱了油脂对光电缆的保护作用使得光电缆被海水腐蚀,因此使用时必须不断对其进行保养,普通的光电缆保养方式采用人工涂抹,效率低,油脂利用率低,且对收放缆速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影响科考作业或光电缆铺设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光电缆保养方式采用人工涂抹,效率低,油脂利用率低,且对收放缆速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影响科考作业或光电缆铺设效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利用增压泵和注油管通过注油口将油脂快速涂注到铠装光电缆上,效率高,安装使用简便,能匹配不同直径的铠装缆,在光电缆布放或回收时利用高压注油腔对光缆进行油脂注入,对钢缆回收没有降速要求,不影响作业效率,也能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进行涂注,在铠装光电缆保养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注油机构,下箱体上部设置上箱体,上箱体上设置注油机构,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内侧设置注油口,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外侧设置增压泵和注油管。本专利技术中,下箱体设置高压注油腔。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下沿设置上箱体垫圈,下箱体上沿设置和上箱体垫圈相适应的下箱体凹槽。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垫圈内侧设置上箱体凹槽,下箱体上沿设置和上箱体凹槽相适应的下箱体垫圈。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两侧设置上限位法兰,下箱体两侧设置下限位法兰。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和下箱体与上限位法兰或下限位法兰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半圆形钢缆孔,下箱体上的半圆形钢缆孔外侧设置限位护套,限位护套靠近下箱体内侧的一侧设置护套海绵。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上部设置提手,下箱体底部设置底座。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一侧设置铰链,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另外一侧设置锁扣。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一侧设置电源插口,增压泵和电源插口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中,上限位法兰通过法兰底座与上箱体连接,下限位法兰通过法兰底座与下箱体连接,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与法兰底座通过法兰轴承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解决了传统人工保养光电缆效率低,涂覆不均匀,影响光电缆使用寿命和影响科考作业或光电缆铺设的效率的问题,该装置携带方便,使用简便,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对光电缆保养的需求,而且能够适应不同直径光电缆的保养,涂覆均匀高效,在光电缆保养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尤其适应于海洋科考、海底电缆维护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中,1-上箱体、2-下箱体、3-高压注油腔、4-注油口、5-上限位法兰、6-增压泵、7-注油管、8-下限位法兰、9-电源插口、10-法兰底座、11-法兰轴承、12-上箱体垫圈、13-下箱体凹槽、14-上箱体凹槽、15-下箱体垫圈、16-限位护套、17-护套海绵、18-提手、19-锁扣、20-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装置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对本专利技术装置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依据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本专利技术中用到上限位法兰5、增压泵6、注油管7、下限位法兰8、电源插口9、法兰底座10、法兰轴承11、上箱体垫圈12、下箱体凹槽13、上箱体凹槽14、下箱体垫圈15、限位护套166、护套海绵17、提手18、锁扣19和铰链20均能通过市场途径采购或者定制获得。实施例一: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和注油机构,下箱体2上部设置上箱体1,上箱体1上设置注油机构,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1内侧设置注油口4,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1外侧设置增压泵6和注油管7。本专利技术中,下箱体2设置高压注油腔3。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1下沿设置上箱体垫圈12,下箱体2上沿设置和上箱体垫圈12相适应的下箱体凹槽13。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垫圈12内侧设置上箱体凹槽14,下箱体2上沿设置和上箱体凹槽14相适应的下箱体垫圈15。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1两侧设置上限位法兰5,下箱体2两侧设置下限位法兰8。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与上限位法兰5或下限位法兰8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半圆形钢缆孔,下箱体2上的半圆形钢缆孔外侧设置限位护套16,限位护套16靠近下箱体2内侧的一侧设置护套海绵17。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1上部设置提手18,下箱体2底部设置底座。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1和下箱体2之间一侧设置铰链20,上箱体1与下箱体2之间另外一侧设置锁扣19。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1一侧设置电源插口9,增压泵6和电源插口9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中,上限位法兰5通过法兰底座10与上箱体1连接,下限位法兰8通过法兰底座10与下箱体2连接,上限位法兰5和下限位法兰8与法兰底座10通过法兰轴承11连接。实施例二: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的适用在适用本专利技术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时,将可调大小的限位护套16和护套海绵17套接在铠装光电缆上,关闭箱体,将光电缆卡入限位法兰之间,法兰可避免光电缆在行进过程中的左右移动,保证尽可能以直线运动进入箱体,上箱体1和下箱体2利用锁扣19扣合后,在箱体内部形成密封的高压注油腔3,注油管7接入油脂桶,开启增压泵6,开始对高压注油腔3注油,光电缆经过高压注油腔3,表面与内部被注入油脂,光电缆进入箱体,左部护套海绵17首先对原有油脂进行一次刮末,去除光电缆结块油脂与杂质,铠装光电缆通过高压注油腔后经过右部护套海绵,均匀刮末表层油脂,离开箱体。工作过程中,增压泵6在高压注油腔3达到一定压力时自动关闭,压力降低时自动开启,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以达到良好的注油效果。本专利技术中上箱体1和下箱体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注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上部设置上箱体,上箱体上设置注油机构,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内侧设置注油口,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外侧设置增压泵和注油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注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上部设置上箱体,上箱体上设置注油机构,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内侧设置注油口,注油机构位于上箱体外侧设置增压泵和注油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箱体设置高压注油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下沿设置上箱体垫圈,下箱体上沿设置和上箱体垫圈相适应的下箱体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箱体垫圈内侧设置上箱体凹槽,下箱体上沿设置和上箱体凹槽相适应的下箱体垫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海洋光电缆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两侧设置上限位法兰,下箱体两侧设置下限位法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海洋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眺华邬宾杰朱永灵张元元杨明明崔伦仪杨驰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