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690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过滤领域,公开了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装置(1)和管道(2),管道(2)的入液端处套设有一端外管道(3),外管道(3)上连接有输水管(7),疏通管道(20)的壁面上设有小孔(201),小孔(201)有多个且均匀排列在疏通管道(20)上,小孔(201)的直径沿疏通管道(20)的径向逐渐变大,还包括转动筒(4)。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小孔的螺旋分布以及小孔的口径逐渐减小,使得注入疏通管道中的水压变大,对疏通管道内的转动筒施加作用力,使转动筒转动并通过旋转的刀片对剩余杂质进行二次处理,防止经由过滤装置处理过的污水造成管道的堵塞,本申请通过以上结构,对过滤过的污水进行二次处理,有效放置管道的堵塞,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了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当中,会产生废水,上述废水中往往夹带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或颗粒,如不进行处理便直接排出,则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现有的水处理装置,存在几点不足,一、成本高,其往往利用复杂的处理装置及需要经常性更换的耗材,大大提高了企业在水处理时的使用成本。二是,单次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对颗粒式废水的处理当中,沉淀式水处理装置的效率低、体积大,处理速度往往无法跟上企业的生产速度,又使用过滤式,又是需要经常性维护。其中,塑料颗粒加工以废旧塑料为原料,可消除白色污染,净化环境,同时又可变废为宝,节约能源。但在废旧塑料加工过程中粉料机会产生一定的废水,这些废水中会含有大量的大颗粒杂质,难以处理,这些废水又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目前塑料加工行业还没有专门用来治理这种废水的装置,当前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在发展企业、振兴经济的同时,加强对污染行业的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目前,专利号为201720070207.5的专利技术专利,解决了多级过滤的问题,但还存在无法二次处理管道内的残余杂质的缺陷,易导致管道内的堵塞,使得过滤装置失去效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过滤管道内残余杂质以及无法处理过滤装置内的杂质的缺点,提供了污水处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和管道,管道安装在过滤装置的出液口上并将过滤后的液体向外输出,管道靠近过滤装置的一端定义为入液端,管道的入液端处套设有一端外管道,外管道的两端均焊接在管带外,外管道与管道之间形成一个截面为圆环的腔体,外管道与过滤装置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为35mm~85mm,外管道上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与外管道的壁面相切,位于外管道套设在内的管道定义为疏通管道,疏通管道的壁面上设有小孔,小孔有多个且均匀排列在疏通管道上,小孔的直径沿疏通管道的径向逐渐变大,管道内壁上设有两个定位槽,定位槽分别位于疏通管道的两端,还包括转动筒,转动筒的两端分别两个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环,转动筒内安装有向转动筒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刀片,刀片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转动筒的内壁上。作为优选,小孔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间的比为1.5:1~3:1。作为优选,转动筒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凹槽,小孔沿螺旋凹槽螺旋分布。作为优选,输水管安装在外管道靠近管道入液端的位置。作为优选,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滤筒、第二滤筒和第三滤筒,第一滤筒的上端开口并由上端开口处输入待处理的污水,第一滤筒、第二滤筒和第三滤筒依次相互套设,第一滤筒、第二滤筒和第三滤筒上设有过滤孔,第一滤筒上的过滤孔、第二滤筒上的过滤孔和第三滤筒上的过滤孔的直径逐渐减小。作为优选,第一滤筒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轴套,第二滤筒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轴套,第三滤筒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轴套,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配合并卡设在第二轴套上,第二轴套与第三轴套配合并卡设在第三轴套上,还包括电机和由电机带动旋转的转动轴,转动轴与第三轴套配合并依次带动第三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一轴套转动。作为优选,第一滤筒、第二滤筒和第三滤筒上均安装有提手。作为优选,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以及第二轴套与第三轴套之间以及第三轴套和转动轴之间均通过卡扣装置固定,卡扣装置包括凹槽和凸块。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小孔的螺旋分布以及小孔的口径逐渐减小,使得注入疏通管道中的水压变大,对疏通管道内的转动筒施加作用力,使转动筒转动并通过旋转的刀片对剩余杂质进行二次处理,防止经由过滤装置处理过的污水造成管道的堵塞,本申请通过以上结构,对过滤过的污水进行二次处理,有效放置管道的堵塞,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此外,对过滤装置进行了改进,通过离心力进行过滤,同时方便处理滤筒中的杂质,保证了重复使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过滤装置、2—管道、3—外管道、4—转动筒、5—电机、6—转动轴、10—提手、11—第一滤筒、12—第二滤筒、13—第三滤筒、111—第一轴套、121—第二轴套、131—第三轴套、20—疏通管道、201—小孔、21—定位槽、41—定位凸环、42—刀片、43—螺旋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装置1和管道2,管道2安装在过滤装置1的出液口上并将过滤后的液体向外输出,管道2靠近过滤装置1的一端定义为入液端,管道2的入液端处套设有一端外管道3,外管道3的两端均焊接在管带2外,外管道3与管道2之间形成一个截面为圆环的腔体,外管道3与过滤装置1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为45mm,外管道3上连接有输水管7,输水管7与外管道3的壁面相切,位于外管道3套设在内的管道2定义为疏通管道20,疏通管道20的壁面上设有小孔201,小孔201有多个且均匀排列在疏通管道20上,小孔201的直径沿疏通管道20的径向逐渐变大,管道2内壁上设有两个定位槽21,定位槽21分别位于疏通管道20的两端,还包括转动筒4,转动筒4的两端分别两个与定位槽21配合的定位凸环41,转动筒4内安装有向转动筒4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刀片42,刀片42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转动筒4的内壁上。小孔201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间的比为2:1。转动筒4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凹槽43,小孔201沿螺旋凹槽43螺旋分布。小孔201的螺旋线与螺旋凹槽43的螺距相同。输水管7安装在外管道3靠近管道2入液端的位置。通过输水管7中流入的水流,使得水进入外管道3的环形腔中并通过小孔201注入疏通管道20里,由于小孔201的螺旋分布,以及小孔201的口径逐渐减小,使得注入疏通管道20中的水压变大,对疏通管道20内的转动筒4施加作用力,使转动筒4转动并通过旋转的刀片42对剩余杂质进行二次处理,防止经由过滤装置1处理过的污水造成管道2的堵塞。此外,转动筒4上设有多个镂空槽,能将注入小孔201的水引入疏通管道20中并稀释残余杂质。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过滤装置1包括第一滤筒11、第二滤筒12和第三滤筒13,第一滤筒11的上端开口并由上端开口处输入待处理的污水,第一滤筒11、第二滤筒12和第三滤筒13依次相互套设,第一滤筒11、第二滤筒12和第三滤筒13上设有过滤孔,第一滤筒11上的过滤孔、第二滤筒12上的过滤孔和第三滤筒13上的过滤孔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一滤筒11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轴套111,第二滤筒12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轴套121,第三滤筒13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轴套131,第一轴套111与第二轴套121配合并卡设在第二轴套121上,第二轴套121与第三轴套131配合并卡设在第三轴套131上,还包括电机5和由电机5带动旋转的转动轴6,转动轴6与第三轴套131配合并依次带动第三轴套131、第二轴套121和第一轴套111转动。第一轴套111和第二轴套121之间以及第二轴套121与第三轴套131之间以及第三轴套131和转动轴6之间均通过卡扣装置固定,卡扣装置包括凹槽和凸块。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第一滤筒11、第二滤筒12和第三滤筒13上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装置(1)和管道(2),管道(2)安装在过滤装置(1)的出液口上并将过滤后的液体向外输出,其特征在于:管道(2)靠近过滤装置(1)的一端定义为入液端,管道(2)的入液端处套设有一端外管道(3),外管道(3)的两端均焊接在管带(2)外,外管道(3)与管道(2)之间形成一个截面为圆环的腔体,外管道(3)与过滤装置(1)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为35mm~85mm,外管道(3)上连接有输水管(7),输水管(7)与外管道(3)的壁面相切,位于外管道(3)套设在内的管道(2)定义为疏通管道(20),疏通管道(20)的壁面上设有小孔(201),小孔(201)有多个且均匀排列在疏通管道(20)上,小孔(201)的直径沿疏通管道(20)的径向逐渐变大,管道(2)内壁上设有两个定位槽(21),定位槽(21)分别位于疏通管道(20)的两端,还包括转动筒(4),转动筒(4)的两端分别两个与定位槽(21)配合的定位凸环(41),转动筒(4)内安装有向转动筒(4)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刀片(42),刀片(42)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转动筒(4)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装置(1)和管道(2),管道(2)安装在过滤装置(1)的出液口上并将过滤后的液体向外输出,其特征在于:管道(2)靠近过滤装置(1)的一端定义为入液端,管道(2)的入液端处套设有一端外管道(3),外管道(3)的两端均焊接在管带(2)外,外管道(3)与管道(2)之间形成一个截面为圆环的腔体,外管道(3)与过滤装置(1)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为35mm~85mm,外管道(3)上连接有输水管(7),输水管(7)与外管道(3)的壁面相切,位于外管道(3)套设在内的管道(2)定义为疏通管道(20),疏通管道(20)的壁面上设有小孔(201),小孔(201)有多个且均匀排列在疏通管道(20)上,小孔(201)的直径沿疏通管道(20)的径向逐渐变大,管道(2)内壁上设有两个定位槽(21),定位槽(21)分别位于疏通管道(20)的两端,还包括转动筒(4),转动筒(4)的两端分别两个与定位槽(21)配合的定位凸环(41),转动筒(4)内安装有向转动筒(4)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刀片(42),刀片(42)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转动筒(4)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小孔(201)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间的比为1.5: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筒(4)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凹槽(43),小孔(201)沿螺旋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