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支架植入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69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25
一种耳支架植入体中的最大位移值为0.00216mm。耳支架植入体设置有植入主体、连接部、用于分散外耳轮应力的耳垂部和用于降低对耳轮外露风险的支撑面体,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分别一体连接于植入主体。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都为植入主体的支撑点。植入主体为具有对耳轮脚结构、耳屏结构、外耳轮结构、三角窝结构、耳甲腔结构和耳舟结构的植入主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耳支架植入体在模拟耳再造手术静态应力‑应变分析中最大位移值为0.0021515mm,相对于SKY公司的Medpor耳支架的0.021166mm,明显下降,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了外耳轮外缘处支架外露的风险。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耳垂部能够辅助手术医生进行耳垂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支架植入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支架植入体。
技术介绍
先天性小耳畸形常用的制造耳支架结构的方案是切取肋软骨作为原料对其进行雕刻,为了避免切取肋软骨带来的二次创伤和缩短手术时间亦可直接采用SKY公司设计好的Medpor耳支架成品重建耳廓。美国POREX公司销售的组装式人工耳软骨可用于耳廓重建。但是这种组装式人工耳软骨的缺陷型号固定,其产品结构通常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因此,往往需在术中对组装式人工耳软骨进行加热并重新塑形。同时无论是使用自体肋软骨制造耳支架还是直接使用成品耳支架植入体,耳廓重建的并发症都是不可避免的且支架外露集中在外耳轮及对耳轮处、耳垂缝合处这点基本相同。耳支架外露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皮瓣血运障碍和局部张力过大。外耳廓主要由两条血管供应并相互吻合成血管网,一条为耳后动脉、一条为颞浅动脉,一旦损伤血管网将出现血运障碍导致皮瓣坏死。如切口位置的选择、皮瓣分离的范围以及术后局部加压力度都有可能导致血管网供血不足,使皮瓣缺血坏死最终导致支架外露。现有技术的耳支架在植入人体时,耳支架与人体的最大位移值大于0.022mm,从而容易造成导致支架外露。而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研究多数侧重于如何构建一个完美的耳廓和维持血液供应,对植入耳支架结构导致局部皮肤破溃的机械力学分析研究较少,如何找到一种稳定耳支架结构的设计方案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耳支架植入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耳支架植入体。该耳支架植入体具有能降低局部皮肤破溃风险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耳支架植入体的最大位移值为0.00216mm。设置有植入主体、连接部、用于分散外耳轮应力的耳垂部和用于降低对耳轮外露风险的支撑面体,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分别一体连接于植入主体。所述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都为植入主体的支撑点。优选的,上述植入主体为具有对耳轮脚结构、耳屏结构、耳甲腔结构、外耳轮结构、三角窝结构、耳甲腔结构和耳舟结构的植入主体。优选的,上述耳甲腔结构为镂空状耳甲腔结构。优选的,上述支撑面体沿耳甲腔结构的边缘且远离对耳轮脚结构延伸。优选的,上述连接部分别与耳甲腔结构底部、外耳轮结构的上缘和耳屏结构的上端一体连接。优选的,上述支撑面体的厚度为1mm~3mm。优选的,上述耳甲腔结构的厚度为1mm~3mm。优选的,上述耳垂部为圆形状耳垂部、半圆形状耳垂部或者椭圆状耳垂部。优选的,上述耳垂部为实心状耳垂部或者空心状耳垂部。优选的,上述三角窝结构为实心状三角窝结构或者镂空状三角窝结构。优选的,上述耳舟结构为实心状耳舟结构或者镂空状耳舟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耳支架植入体为3D打印耳支架植入体。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耳支架植入体的最大位移值为0.00216mm。该耳支架植入体设置有植入主体、连接部、用于分散外耳轮应力的耳垂部和用于降低对耳轮外露风险的支撑面体,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分别一体连接于植入主体;所述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都为植入主体的支撑点。该耳支架植入体一体连接并且具有能降低局部皮肤破溃风险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耳支架植入体在模拟耳再造手术静态应力-应变分析中的最大位移值为0.0021515mm相对于SKY公司的Medpor耳支架的0.021166mm明显下降,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了外耳轮外缘处支架外露的风险。同时本专利技术增加耳垂部能够辅助手术医生进行耳垂复位。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耳支架植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耳甲腔结构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耳支架植入体的的模拟耳再造手术静态应力-应变分析结果示意图。图5为SKY公司的Medpor耳支架的模拟耳再造手术静态应力-应变分析结果示意图。图1至图5中,包括有:植入主体1、连接部2、耳垂部3、支撑面体4、耳甲腔结构5。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耳支架植入体,如图1至图3所示最大位移值为0.00216mm。耳支架植入体设置有植入主体1、连接部2、用于分散外耳轮应力的耳垂部3和用于降低对耳轮外露风险的支撑面体4,连接部2、耳垂部3和支撑面体4分别一体连接于植入主体1。连接部2、耳垂部3和支撑面体4都为植入主体1的支撑点。植入主体1为具有对耳轮脚结构、耳屏结构、外耳轮结构、三角窝结构、耳甲腔结构5和耳舟结构的植入主体1。本专利技术的对耳轮脚结构、耳屏结构、外耳轮结构、三角窝结构、耳甲腔结构5和耳舟结构与正常人体的耳朵的对耳轮脚、耳屏、外耳轮、三角窝、耳甲腔和耳舟的位置相同。耳甲腔结构5为镂空状耳甲腔结构5,支撑面体4沿耳甲腔结构5的边缘且远离对耳轮脚结构延伸。连接部2分别与耳甲腔结构5底部、外耳轮结构的上缘和耳屏结构的上端一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面体4的作用是保证了耳甲腔和耳甲艇前后形态结构,并起到支撑三角窝的作用,降低对耳轮处支架外露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部2作用是稳定耳甲腔、外耳轮上缘的结构,同时使耳支架植入体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耳垂部3完善了现有技术中耳支架缺少耳垂结构的不足,同时可以将外耳轮上方的应力往耳垂部3分散,有效增加外耳轮上缘的稳定性。最后耳垂部3可以辅助手术医生进行耳垂复位及设计。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面体4的厚度为1mm~3mm。本实施例的支撑面体4的厚度为1.5mm。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面体4的厚度也可以为1mm、3mm或者2mm等厚度,只要范围在1mm~3mm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耳支架植入体的保护范围。经实验多次验证,当支撑面体4的厚度超过3mm时,会使使用者的舒适度下降,还会增加耳支架植入体的风险,当支撑面体4的厚度小于1mm时,会造成支撑接触面下降,降低植入主体1植入使用者内部的稳定性,当支撑面体4的厚度为1mm~3mm时的效果最好。本专利技术的耳甲腔结构5的厚度为1mm~3mm。本实施例的耳甲腔结构5的厚度为1.5mm。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耳甲腔结构5的厚度也可以为1mm、3mm或者2mm等厚度,只要范围在1mm~3mm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耳支架植入体的保护范围。经实验多次验证,当耳甲腔结构5的厚度超过3mm时,会使使用者的舒适度下降,还会增加耳支架植入体的风险,当耳甲腔结构5的厚度小于1mm时,会造成耳甲腔结构5的支撑接触面下降,降低植入主体1植入使用者内部的稳定性,当耳甲腔结构5的厚度为1mm~3mm时的效果最好。而且人体的正常耳甲腔的结构为1mm~3mm。本实施例的耳垂部3为圆形状耳垂部3,且为空心状耳垂部3。本实施例的三角窝结构为镂空状三角窝结构。耳舟结构为镂空状耳舟结构。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耳垂部3可以为圆形状耳垂部3,也可以为半圆形状耳垂部3或者椭圆状耳垂部3;耳垂部3可以为实心状耳垂部3,也可以为空心状耳垂部3;三角窝结构可以为实心状三角窝结构或,也可以为镂空状三角窝结构;耳舟结构可以为实心状耳舟结构,也可以为镂空状耳舟结构,上述情况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空心状耳垂部3、镂空状三角窝结构和镂空状耳舟结构可以减少耳支架植入体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的耳支架植入体为3D打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支架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最大位移值为0.00216mm;设置有植入主体、连接部、用于分散外耳轮应力的耳垂部和用于降低对耳轮外露风险的支撑面体,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分别一体连接于植入主体;所述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都为植入主体的支撑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支架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最大位移值为0.00216mm;设置有植入主体、连接部、用于分散外耳轮应力的耳垂部和用于降低对耳轮外露风险的支撑面体,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分别一体连接于植入主体;所述连接部、耳垂部和支撑面体都为植入主体的支撑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支架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主体为具有对耳轮脚结构、耳屏结构、耳甲腔结构、外耳轮结构、三角窝结构、耳甲腔结构和耳舟结构的植入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支架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甲腔结构为镂空状耳甲腔结构;所述支撑面体沿耳甲腔结构的边缘且远离对耳轮脚结构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支架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别与耳甲腔结构底部、外耳轮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华钟静刘欢殷俊飞扬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