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641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成像装置,包含壳体、镜头以及调整机构。镜头设置于壳体中,镜头包含调焦环,调整机构包含调整模块以及杆件,调整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上,调整模块包含长槽,杆件设置于调焦环上,且杆件位于长槽中,当调整模块相对壳体移动时,长槽的一侧壁带动杆件移动,使得杆件带动调焦环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调整机构不仅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成像装置,尤指一种可让使用者方便调整镜头的调焦环的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投影机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投影机除了用在一般办公室的会议报告外,由于具备视听播放功能,亦经常于各种专题讨论或学术课程中使用。一般而言,投影机包含镜头、光源、光机模块等光学组件,其中光源用以发射光束,光束经光机模块处理后,再经由镜头投影成像。因此,镜头为投影机中极为重要的光学组件。目前,有些投影机的镜头(例如,超短焦镜头)的调焦结构位于镜头上方,造成用户在操作调焦结构时会阻挡到投影画面。此外,现有技术的调焦结构使用多个齿轮来传递动作,成本较高且较占空间。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成像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让使用者方便调整镜头的调焦环的成像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含:壳体;镜头,设置于该壳体中,该镜头包含调焦环;以及调整机构,包含:调整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该调整模块包含长槽;以及杆件,设置于该调焦环上,该杆件位于该长槽中;其中,当该调整模块相对该壳体移动时,该长槽的侧壁带动该杆件移动,使得该杆件带动该调焦环转动。较佳的,该壳体包含滑槽,该调整模块包含卡合部,该卡合部插入该滑槽而与该壳体卡合,当该调整模块相对该壳体移动时,该卡合部于该滑槽中移动。较佳的,该调整模块包含:第一调整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第一调整件包含该长槽以及齿条部;以及第二调整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第二调整件包含齿轮部,该齿轮部与该齿条部啮合;其中,当该第二调整件相对该壳体转动时,该齿轮部带动该齿条部移动,使得该第一调整件相对该壳体移动。较佳的,该第二调整件的转轴平行或垂直该镜头的光轴。较佳的,该第二调整件还包含头部、颈部、限位部以及端部,该端部具有卡槽,该壳体包含支撑架,该调整模块另包含扣件以及固定件,该固定件将该头部固定于该颈部,该扣件卡扣于该卡槽,使得该支撑架夹置于该限位部与该扣件之间。较佳的,该第二调整件还包含转动部以及枢轴,该壳体包含支撑架,该第二调整件藉由该枢轴枢接于该支撑架,该齿轮部设置于该转动部上,该转动部自该壳体外露。较佳的,该壳体包含支撑架,该支撑架包含该滑槽,该第一调整件包含卡合部,该卡合部插入该滑槽而与该支撑架卡合,当该第一调整件相对该支撑架移动时,该卡合部于该滑槽中移动。较佳的,该杆件的轴向平行该镜头的光轴。较佳的,该调焦环包含突出部,该杆件自该突出部延伸出,使得该杆件的轴向平行该镜头的光轴。较佳的,该成像装置为投影机或者相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系利用调整模块之长槽与杆件的相互配合,以调整镜头的调焦环。用户只要操作调整模块相对壳体移动,长槽的侧壁即会带动杆件移动,使得杆件带动调焦环转动。本专利技术的调整机构不仅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镜头与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图1中的成像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的镜头与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6为图4中的成像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7为图4中的成像装置的爆炸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立体图。图9为图8中的镜头与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10为图8中的成像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1为图8中的成像装置的爆炸图。图12为图8中的成像装置沿X-X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镜头12与调整机构14的立体图,图3为图1中的成像装置1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如图1至图3所示,成像装置1包含壳体10、镜头12以及调整机构14。于此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可为投影机,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亦可为相机或其它设置有镜头12的电子装置。于此实施例中,镜头12可为超短焦镜头(ultrashortthrowlens)或其它镜头。镜头12设置于壳体10中。镜头12包含调焦环120,且调焦环120包含突出部122。调整机构14包含调整模块140以及杆件142。调整模块14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上。较佳的,壳体10包含两个滑槽100、102,且调整模块140包含两个卡合部1400。需说明的是,卡合部1400的数量亦可为一个或两个以上,视实际应用而定。调整模块140的卡合部1400插入滑槽100而与壳体10卡合,使得调整模块14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上。当调整模块140相对壳体10沿双箭头A1的方向移动时,卡合部1400即会于滑槽100中移动。调整模块140包含长槽1402,且长槽1402设置于壳体10的滑槽102中。杆件142设置于镜头12的调焦环120上,且杆件142位于调整模块140的长槽1402中。较佳的,杆件142的轴向D1平行镜头12的光轴D2,于此实施例中,杆件142可自调焦环120的突出部122延伸出,使得杆件142的轴向D1平行镜头12的光轴D2。此外,调整模块140包含操作部1404,且操作部1404自壳体10外露。于此实施例中,使用者可沿双箭头A1的方向推动操作部1404,以使调整模块140相对壳体10沿双箭头A1的方向移动。当调整模块140相对壳体10沿双箭头A1的方向移动时,长槽1402的侧壁即会带动杆件142移动,使得杆件142带动调焦环120沿双箭头A2的方向转动,以调整镜头12的焦距。具体而言,当调整模块140相对壳体10沿双箭头A1的方向移动时,长槽1402的侧壁即会带动杆件142于双箭头A1的方向移动的同时亦会沿长槽1402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即当调整模块140相对壳体10沿双箭头A1的方向移动时,长槽1402的侧壁即会带动杆件142沿镜头12的圆周方向移动,即沿双箭头A2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调焦环120沿双箭头A2的方向转动,以调整镜头12的焦距。其中,长槽1402提供了杆件142于镜头12的圆周方向移动的让位空间。本实施例中,调焦环120沿双箭头A2的方向转动时是以光轴D2为中心轴,双箭头A1的方向垂直于光轴D2,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4至图7,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的镜头12与调整机构14'的立体图,图6为图4中的成像装置1'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7为图4中的成像装置1'的爆炸图。成像装置1'与上述的成像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成像装置1'的调整机构14'的调整模块140'包含第一调整件140a以及第二调整件140b。第一调整件140a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上,且第二调整件140b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上。于此实施例中,壳体10可包含支撑架104,且支撑架104包含上述的两个滑槽100、102。此外,第一调整件140a包含上述的长槽1402以及齿条部1406。再者,第二调整件140b包含齿轮部1408,第二调整件140b的齿轮部1408与第一调整件140a的齿条部1406啮合。其中,当第二调整件140b相对壳体10转动时,齿轮部1408带动齿条部1406移动,使得第一调整件140a相对壳体10移动。进一步的,第二调整件140b还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镜头,设置于该壳体中,该镜头包含调焦环;以及调整机构,包含:调整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该调整模块包含长槽;以及杆件,设置于该调焦环上,该杆件位于该长槽中;其中,当该调整模块相对该壳体移动时,该长槽的侧壁带动该杆件移动,使得该杆件带动该调焦环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镜头,设置于该壳体中,该镜头包含调焦环;以及调整机构,包含:调整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该调整模块包含长槽;以及杆件,设置于该调焦环上,该杆件位于该长槽中;其中,当该调整模块相对该壳体移动时,该长槽的侧壁带动该杆件移动,使得该杆件带动该调焦环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滑槽,该调整模块包含卡合部,该卡合部插入该滑槽而与该壳体卡合,当该调整模块相对该壳体移动时,该卡合部于该滑槽中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模块包含:第一调整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第一调整件包含该长槽以及齿条部;以及第二调整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第二调整件包含齿轮部,该齿轮部与该齿条部啮合;其中,当该第二调整件相对该壳体转动时,该齿轮部带动该齿条部移动,使得该第一调整件相对该壳体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调整件的转轴平行或垂直该镜头的光轴。5.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