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635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8:51
本申请公开了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的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步骤二、日常管理;步骤三、食心虫的防治:每年12月时对李树树冠下的地表浅表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30cm,向翻耕的浅表土壤内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加入量为3~5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病虫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蜂糖李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3000m范围内山地、阳坡、砂地、丘陵和灌丛中,喜光、耐寒、耐干旱等特点,蜂糖李属强分蘖根系,庞大的根系盘根错节,纵横交错,集中分布在20~40cm的土层内,最深的可达1.5~2.0m,形成表土密集的网状结构,将20cm深土层中的浅表土壤紧紧包住,有极强的固土保水作用,也能耐低温,适应能力强,平均单果重20g,果实纵径2.97cm,横径3.03cm,并且果实酸甜适中,味道独特,营养丰富,其含营养种类之多,含量之高,其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钾、氮、钙、磷、铁、锰、锌、镁等微量元素,并含有包括赖氨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且成熟果实含糖量高达15~20%,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醋、果奶、罐头、果脯等食品。但是在蜂糖李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的侵害,常见的虫害有食心虫。食心虫是危害李树果实最严重的害虫,被害果实内呈“豆沙馅”状,并在虫孔处流出果胶,果实提早变红脱落,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虫果率在不防治情况下可达95~100%。针对这种情况,果农们为了方便和快捷,大都使用敌敌畏、敌百虫和辛硫磷杀螟松等防治剂,此类防治剂主要是用于防止珍珠李害虫的一类农药。目前,产品的品种多、产量居防治剂第一位且应用最广的一类防治剂是有机磷类防治剂,这类防治剂通常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虽然其具有杀虫快速的优点,灭杀率可到85~90%;但农药残留量大,长期食用施用过这类防治剂的食品会使人体产生慢性毒性,尤其是迟发性神经中毒等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另外,化学制剂的广泛应用危害了生态农业,对浅表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农药残留量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选择沙壤土,整地、挖穴,穴深0.6~0.8m,直径为0.6~0.8m,向穴底放入有机肥,然后植入李树幼苗;步骤二、日常管理:每2~3月对李树施有机肥一次,施肥量为0.5~0.8kg/株;及时对苗木进行浇灌和除草;步骤三、食心虫的防治:每年12月时对李树树冠下的浅表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30cm,向翻耕的浅表土壤内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加入量为3~5L/m3,并充分搅拌后覆盖压实;来年2月上旬,准备发酵物,在发酵物上喷洒发酵菌液,使发酵物的含水量控制在68~75%,将发酵物均匀覆盖在李树树冠下的浅表土壤上,发酵物覆盖量为5~8kg/㎡,压实后覆盖上地膜,在来年5月上旬时即可取下地膜。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由于食心虫在秋季时会钻入到浅表土壤内过冬,并成为虫茧,次年春季时再钻出虫茧出土。首先在每年冬季时对李树树冠下浅表浅表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30cm,此翻耕深度能够使浅表土壤中的虫茧被翻出,由于冬季的温度较低,一部分暴露在外的虫茧由于低温被冻死;另外在翻耕浅表土壤内加入过氧化氢,并充分混匀后压实,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常温下较为稳定不会分解,因此过氧化氢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虫茧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物,过氧化氢强氧化性能够破坏虫茧使其软化破开,虫茧内的食心虫暴露在外,过氧化氢又对食心虫进行氧化使其死亡。另外过氧化氢能够氧化浅表土壤中的有机物,使浅表土壤板结变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浅表土壤板结收缩对虫茧进行挤压和包裹,对于变软的虫茧,破坏虫茧的结构,并挤压食心虫,造成食心虫死亡,同时挤压使虫茧产生更多的破口;在来年春季时,食心虫破茧后,由于浅表土壤变硬、挤压和包裹,食心虫无法顺利钻出浅表土壤,食心虫最终在浅表土壤内死亡,而存活的食心虫始终在浅表土壤内。在春季向地表覆盖发酵物,发酵物在发酵菌液的作用产生发酵,改善浅表土壤的板结现象,另外过氧化氢还能够杀灭浅表土壤内的杂菌,由于浅表土壤内没有杂菌,一定程度上促进发酵物的发酵。发酵物发酵过程逐渐升温,由于地膜的覆盖,热量无法散发,浅表土壤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高温又对浅表土壤内的食心虫杀灭,在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氧气能够促进发酵菌的生长,加速发酵过程,加速浅表土壤内的过氧化氢分解和残留食心虫的死亡,使土壤内的过氧化氢被完全分解无残留。进一步,步骤一中的有机肥至少包括牛粪、猪粪、羊粪和鸡粪中的两种。有机肥中至少包括牛粪、猪粪、羊粪和鸡粪中的两种,使得有机肥中营养元素更加均衡,更有利于李树的生长。进一步,发酵物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秸秆120~150份、豆饼50~80份、农家肥40~60份、稻壳30~50份、锯末25~38份。秸秆、豆饼、稻壳、锯末这些发酵物经过发酵后将会产生较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板结。进一步,发酵菌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黑曲霉28份、黄孢原毛平革菌28份、红曲霉24份、醋酸菌15份、水280份。这样能使发酵物发酵更充分。进一步,所述地膜为黑色地膜。黑色地膜能够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使浅表土壤升温更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选择沙壤土,整地、挖穴,穴深0.6m,直径为0.6m,向穴底放入有机肥,有机肥包括牛粪和猪粪,然后植入李树幼苗;步骤二、日常管理:每2月对李树施有机肥一次,施肥量为0.5kg/株;及时对苗木进行浇灌和除草;步骤三、食心虫的防治:每年12月时对李树树冠下的浅表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cm,向翻耕的浅表土壤内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加入量为3L/m3,即每1立方米的翻耕土壤加入3升的过氧化氢,并充分搅拌后覆盖压实;来年2月上旬,发酵物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秸秆120份、豆饼50份、农家肥40份、稻壳30份、锯末25份,将发酵物搅拌、混合,在发酵物上喷洒发酵菌液,发酵菌液按如下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黑曲霉28份、黄孢原毛平革菌28份、红曲霉24份、醋酸菌15份、水280份,使发酵物的含水量控制在68%,将发酵物均匀覆盖在蜂糖李树树冠下浅表土壤上,发酵物的覆盖量为5kg/㎡,压实后覆盖上黑色的地膜;在来年5月上旬时即可取下地膜。实施例2: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选择沙壤土,整地、挖穴,穴深0.7m,直径为0.7m,向穴底放入有机肥,有机肥包括猪粪、羊粪,然后植入李树幼苗;步骤二、日常管理:每2月对李树施有机肥一次,施肥量为0.65kg/株;及时对苗木进行浇灌和除草;步骤三、食心虫的防治:每年12月时对李树树冠下的地表浅表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向翻耕的浅表土壤内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加入量为6L/m3,并充分搅拌后覆盖压实;来年2月上旬,发酵物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秸秆135份、豆饼65份、农家肥50份、稻壳40份、锯末33份,将发酵物搅拌、混合,在发酵物上喷洒发酵菌液,发酵菌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黑曲霉28份、黄孢原毛平革菌28份、红曲霉24份、醋酸菌15份、水280份,使发酵物的含水量控制在72%,将发酵物均匀覆盖在蜂糖李树树冠下浅表土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选择沙壤土,整地、挖穴,穴深0.6~0.8m,直径为0.6~0.8m,向穴底放入有机肥,然后植入李树幼苗;步骤二、日常管理:每2~3月对李树施有机肥一次,施肥量为0.5~0.8kg/株;及时对苗木进行浇灌和除草;步骤三、食心虫的防治:每年12月时对李树树冠下的浅表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30cm,向翻耕的浅表土壤内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加入量为3~5L/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糖李防治食心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选择沙壤土,整地、挖穴,穴深0.6~0.8m,直径为0.6~0.8m,向穴底放入有机肥,然后植入李树幼苗;步骤二、日常管理:每2~3月对李树施有机肥一次,施肥量为0.5~0.8kg/株;及时对苗木进行浇灌和除草;步骤三、食心虫的防治:每年12月时对李树树冠下的浅表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30cm,向翻耕的浅表土壤内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加入量为3~5L/m3,并充分搅拌后覆盖压实;来年2月上旬,准备发酵物,在发酵物上喷洒发酵菌液,使发酵物的含水量控制在68~75%,将发酵物均匀覆盖在李树树冠下的浅表土壤上,发酵物覆盖量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飞
申请(专利权)人:桐梓县荣飞养殖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