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6261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系统,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地下排水通道,地下排水通道上盖设有排水井盖,排水井盖上设有排水口;排水井盖上设有若干上端贯穿排水井盖的上盲孔,排水井盖上位于上盲孔的一侧设有下端贯穿排水井盖的下盲孔,下盲孔和上盲孔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流孔;上盲孔内滑动安装有封堵塞,封堵塞下端面和上盲孔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常态时,封堵塞上端面和排水井盖上端面齐平。当排水井盖上开始积水时,在积水的重力作用下,将封堵塞向下压,打开导流孔,积水从上盲孔经由导流孔流入下盲孔内,再排入地下排水通道内。这样在雨量较大时增加了排水井盖上可以排水的出口,有效提高排水速度,避免造成积水。

A Road Drainag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ad drainage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oa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an underground drainage channel, a drainage well cover on the underground drainage channel, and a drainage well cover with a drainage outlet; a number of upper blind holes through the drainage well cover are arranged on the drainage well cover, and a lower blind hole through the drainage well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upper blind hole, and a lower blind hole through the drainage well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blind hole cover. The upper blind hole is connected with a diversion hole, and the upper blind hole is sliding with a sealing plug. A vertical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end of the sealing plug and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blind hole. Normally, the upper end of the sealing plu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drainage well cover are even. When water accumulates on the cover of drainage wells,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of water accumulated, the plugging is pressed downward, the diversion hole is opened, and the accumulated water flows from the upper blind hole to the lower blind hole through the diversion hole, and then into the underground drainage channel. In this way, when the rainfall is large, the outlet that can be drained on the cover of the drainage well is increased, the drainage speed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water accumulation is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每个城市的道路中都建设有排水系统,使下雨天道路上的积水能够通过排水系统排除,保证道路的畅通。目前的道路排水系统常见的排水结构是在道路边上放置排水井盖,积水从排水井盖流入地下排水通道,并从地下排水通道中排放出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当遇到大雨水流较为湍急时,水流量较大,上述排水结构就无法快速有效地将雨水排出,容易造成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能够保证在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依然正常排水,避免造成积水。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包括地下排水通道,所述地下排水通道上盖设有排水井盖,所述排水井盖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井盖上设有若干上端贯穿排水井盖的上盲孔,所述排水井盖上位于上盲孔的一侧设有下端贯穿排水井盖的下盲孔,所述下盲孔和上盲孔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流孔;所述上盲孔内滑动安装有封堵塞,所述封堵塞下端面和上盲孔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常态时,所述封堵塞上端面和排水井盖上端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情况下,雨水从排水口排入地下排水通道内。当排水井盖上开始积水时,在积水的重力作用下,将封堵塞向下压,打开导流孔,积水从上盲孔经由导流孔流入下盲孔内,再排入地下排水通道内。这样在雨量较大时增加了排水井盖上可以排水的出口,有效提高排水速度,避免造成积水。同时导流孔的启闭由积水量控制,积水量较小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封堵塞自动复位关闭导流孔,方便省事。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排水通道的内壁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位于下盲孔正下方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内设有浮球,所述浮球上连接有能够与排水井盖下端面抵接的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水从下盲孔流入地下排水通道内时,流入接水槽内,当接水槽内的水量增加,在浮球的浮力作用下,推杆将排水井盖向上顶起,使排水井盖和地下排水通道之间形成间隙,积水直接冲入地下排水通道内,实现快速排水。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排水通道位于接水槽上方的内壁上固定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轴线竖直设置,且所述推杆穿设在导向环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浮球的浮力作用下推杆竖直滑动时,导向环对推杆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保证推杆能够顺利将排水井盖顶起,其结构简单,效果明显。进一步地,所述接水槽内位于浮球下方设有与浮球配合的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积水量减小后,接水槽内的积水从出水口排出;随着液面的降低,浮球浮力渐渐减小直至消失。此时,在排水井盖的重力作用下,排水井盖自动复位。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排水通道内设有位于接水槽上方的过滤板,所述推杆上端穿过过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对从排水井盖和地下排水通道之间的间隙冲入地下排水通道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将雨水携带的垃圾拦截,避免垃圾容易堵塞接水槽。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排水通道的内壁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导向槽,所述过滤板上设有滑动安装在导向槽内的导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滑动安装在导向槽内,实现将过滤板竖直滑动安装在地下排水通道内。在非下雨天气,取下排水井盖,将过滤板滑动至地下排水通道的开口处,对过滤板上的垃圾进行清理,避免过滤板上的垃圾影响排水速度。进一步地,所述排水井盖上端面的边缘设有上弧面,且所述上弧面向排水井盖外周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杆将排水井盖向上顶起时,在上弧面的作用下,避免排水井盖和地面之间形成台阶状错位而容易造成车轮打滑或磕绊行人,保证道路在排水时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排水井盖的下端面的边缘设有与上弧面对称设置的下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弧面的作用下,无需将排水井盖完全顶起就能够使排水井盖和地下排水通道之间形成间隙,方便积水快速排除,其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排水井盖上设置上盲孔和下盲孔,且上盲孔和下盲孔之间通过导流孔连通;同时,在上盲孔内通过弹簧安装有封堵导流孔的封堵塞;当排水井盖上开始积水时,在积水的重力作用下,将封堵塞向下压,打开导流孔,积水从上盲孔经由导流孔流入下盲孔内,再排入地下排水通道内。这样在雨量较大时增加了排水井盖上可以排水的出口,有效提高排水速度,避免造成积水;2、通过在地下排水通道内设置位于下盲孔下方的接水槽,在接水槽内设置浮球,且浮球上连接有能够与排水井盖抵接的推杆;当接水槽内的水量增加,在浮球的浮力作用下,推杆将排水井盖向上顶起,使排水井盖和地下排水通道之间形成间隙,积水直接冲入地下排水通道内,实现快速排水。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道路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道路排水系统的剖视图,用于体现水量较小时其工作状态;图3是一种道路排水系统的剖视图,用于体现产生积水时其工作状态。图中,1、地下排水通道;11、导向槽;12、凸台;2、排水井盖;21、排水口;22、上弧面;23、下弧面;24、上盲孔;25、下盲孔;26、导流孔;3、封堵塞;31、弹簧;4、接水槽;41、出水口;5、浮球;51、推杆;6、导向环;7、过滤板;71、导向块;72、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参照图1,包括地下排水通道1,地下排水通道1上盖设有排水井盖2。参照图2,在地下排水通道1靠近地面的内壁设有凸台12,排水井盖2搭放在凸台12上。在排水井盖2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口21。常态时,雨水从排水口21排入地下排水通道1内,然后流入河流或水库。为了在雨水量较大时加快排水速度,避免产生积水,参照图2,在排水井盖2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上端贯穿排水井盖2的上盲孔24,排水井盖2上位于上盲孔24的一侧设有下端贯穿排水井盖2的下盲孔25。下盲孔25和上盲孔24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流孔26,导流孔26倾斜设置,且其连通上盲孔24的一端为较高端。在上盲孔24内滑动安装有封堵塞3,封堵塞3下端面和上盲孔24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31,常态时,封堵塞3上端面和排水井盖2上端面齐平。参照图3,当排水井盖2上产生积水时,在积水的重力作用下,将弹簧31压缩,封堵塞3向下运动,打开导流孔26。此时,积水从上盲孔24经由导流孔26流入下盲孔25内,再排入地下排水通道1内。这样根据雨水量控制导流孔26的启闭,增加排水井盖2上可以排水的出口,有效提高排水速度,避免造成积水。为了进一步加快排水速度,参照图2,在地下排水通道1的内壁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位于下盲孔25正下方的接水槽4,接水槽4底部设有出水口41。在接水槽4内还设有与出水口41配合的浮球5,浮球5上连接有能够与排水井盖2下端面抵接的推杆51。在地下排水通道1位于接水槽4上方的内壁上固定有轴线竖直设置的导向环6,且推杆51穿设在导向环6内,以便推杆51沿导向环6轴向运动。参照图3,积水从下盲孔25流入地下排水通道1内时,流入接水槽4内,当接水槽4内的水量增加,在浮球5的浮力作用下,推杆51将排水井盖2向上顶起,使排水井盖2和地下排水通道1之间形成间隙,积水直接冲入地下排水通道1内,实现快速排水。当积水排完后,接水槽4内多余的雨水从出水口41排出,随着接水槽4内的水量减少,浮球5失去浮力,排水井盖2在其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搭放到凸台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包括地下排水通道(1),所述地下排水通道(1)上盖设有排水井盖(2),所述排水井盖(2)上设有排水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盖(2)上设有若干上端贯穿排水井盖(2)的上盲孔(24),所述排水井盖(2)上位于上盲孔(24)的一侧设有下端贯穿排水井盖(2)的下盲孔(25),所述下盲孔(25)和上盲孔(24)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流孔(26);所述上盲孔(24)内滑动安装有封堵塞(3),所述封堵塞(3)下端面和上盲孔(24)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31),常态时,所述封堵塞(3)上端面和排水井盖(2)上端面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包括地下排水通道(1),所述地下排水通道(1)上盖设有排水井盖(2),所述排水井盖(2)上设有排水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盖(2)上设有若干上端贯穿排水井盖(2)的上盲孔(24),所述排水井盖(2)上位于上盲孔(24)的一侧设有下端贯穿排水井盖(2)的下盲孔(25),所述下盲孔(25)和上盲孔(24)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流孔(26);所述上盲孔(24)内滑动安装有封堵塞(3),所述封堵塞(3)下端面和上盲孔(24)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31),常态时,所述封堵塞(3)上端面和排水井盖(2)上端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排水通道(1)的内壁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位于下盲孔(25)正下方的接水槽(4),所述接水槽(4)内设有浮球(5),所述浮球(5)上连接有能够与排水井盖(2)下端面抵接的推杆(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排水通道(1)位于接水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红苏根荣刘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广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