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装配式马镫及高平整度楼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5983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装配式马镫及高平整度楼板的施工方法,所述可周转装配式马镫,包括框体、支柱和踏板,所述踏板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支柱用于将所述框体支撑在楼板的浇筑模板上,并使所述框体高于待浇筑楼板上侧面,所述框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持钢筋骨架的卡持部件,所述支柱为至少四根,相邻支柱之间隔开设置。本申请的马镫,一方面是减小了模板与马镫接触位置的局部变形程度;另一方面,钢筋骨架检验人员和混凝土浇筑人员在马镫上施工,避免了对钢筋骨架在踩踏,解决了钢筋骨架因踩踏而变形的问题,所以也解决了负筋上侧混凝土保护层过厚的行业通病,方便楼板的浇筑施工,大幅的提高楼板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新型马镫及采用该马镫的楼面板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及高平整度楼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
中,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先搭设浇筑模板,然后在浇筑模板上绑扎钢筋骨架,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为了保证钢筋骨架位置的稳定,避免钢筋骨架的移位,需要在浇筑前对钢筋骨架进行固定。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各层钢筋骨架之间,以及最下层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设置马镫结构对各层钢筋骨架进行支撑,如此,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位置的稳定。虽然,马镫的设置能够稳定钢筋骨架的位置,确保楼板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但是,在进一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发现上述的施工方式还存在有不足,理由如下:在目前的工程中,由于马镫通常是采用钢筋节段弯折而成,与浇筑模板之间的接触面极小,在支撑钢筋骨架后,模板在与马镫接触的部位会存在有局部向下的变形,特别是,施工人员踩踏在钢筋骨架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或者在钢筋骨架上放置其他辅助施工设备或装置后,变形程度会进一步的增大,在该种状态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混凝土硬化后,这些位置的楼板下侧会存在局部鼓凸,导致楼板下侧平整度不高,给后续装修等事故带来极大的麻烦;另一方面,钢筋骨架的局部位置处于弯曲状态,还会严重的恶化钢筋骨架的力学性能,给楼板的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再一方面,这些局部位置的钢筋骨架上侧混凝土保护费过厚,在混凝土覆盖层硬化过程中,其与周围混凝土覆盖层较薄部位的收缩程度存在差异,所以,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楼板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马镫结构对钢筋骨架支撑,容易导致楼板钢筋骨架局部覆盖层过厚,楼板下侧局部过厚而平整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楼板钢筋骨架覆盖层过厚,提高楼板下侧平整度的马镫结构。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包括框体、支柱和踏板,所述踏板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支柱用于将所述框体支撑在楼板的浇筑模板上,并使设施框体高于待浇筑楼板上侧面,所述框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持钢筋骨架的卡持部件,所述支柱为至少四根,相邻支柱之间隔开设置。本申请的马镫,通过设置框体,卡持部件设置在框体上,在进行钢筋骨架支撑时,将马镫放置在楼板的浇筑模板上,支柱支撑框体,卡持部件卡持钢筋骨架的钢筋或者负筋,及实现对钢筋骨架的支撑,在本申请中,让钢筋骨架为双层钢筋时,卡持部件可以同时卡持两层钢筋,如此直接省略了传统浇筑方式中的下层钢筋骨架马镫,卡持部件也可以单独的卡持上层钢筋,而下层钢筋采用传统马凳筋或者垫块支撑,在本申请的方案中,支柱为至少四根,并且相互之间隔开,提高对框体支撑稳定性的同时,一方面是增加了马镫与浇筑模板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模板与马镫接触位置的局部变形程度;另一方面,还大范围的分散了马镫对浇筑模板的施力区域,特别是卡持部件只卡持上层钢筋骨架时,这种与传统马凳筋或者垫块的配合,大幅减小模板的局部变形量,如此,提高楼板下侧的平整程度;进一步的,采用本申请的马镫结构,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检验人员可以在马镫踏板上对钢筋骨架进行检测,混凝土浇筑人员也是在马镫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如此,避免了对钢筋骨架在踩踏,减小了钢筋骨架因踩踏而变形的问题,所以也解决了负筋上侧混凝土保护层过厚的行业通病,所以,采用本申请的马镫结构,不仅能够大幅的方便楼板的浇筑施工,还能够大幅的提高楼板施工质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柱竖直设置,并且,在所述支柱中,至少有两根支柱与所述浇筑模板下方的支撑构件对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支柱中,至少有两根支柱与所述浇筑模板下方的竖向支撑构件对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部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持部与所述框体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使所述卡持部件可在所述卡槽开口的方向转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并且同一根所述卡持部件上的卡槽开口方向相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槽体,所述卡槽的上侧壁与所述钢筋骨架的负筋上侧相配合,所述卡槽的下侧与所述钢筋骨架的负筋下侧相配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与所述钢筋骨架的负筋之间为间隙配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部为板状,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卡持部的同一侧,所述卡持部的另一侧的边缘设置倒角或者圆角。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部件为若干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根所述卡持部件上的卡槽开口方向相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柱和/或卡持部件和/或踏板与所述框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框体包括两根隔开设置的横杆和若干连接在所述横杆之间的纵杆,相邻所述纵杆之间隔开设置,所述横杆与所述纵杆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部设置在所述纵杆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纵杆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卡持部件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为若干个,各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支柱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各个所述第二通孔沿竖向分布。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马镫进行楼板施工的施工方法,一种楼板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浇筑模板搭设;步骤二、钢筋骨架绑扎:在步骤一的浇筑模板上绑扎钢筋骨架;步骤三、布置马镫:将马镫按照马镫的设计位置放置在浇筑模板上,然后将钢筋骨架提起,并使钢筋骨架的负筋卡入马镫卡持部件的卡槽内;步骤四、混凝土浇筑:施工人员在马镫上进行楼板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步骤五、取出马镫: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取出马镫;步骤六、收纳马镫:将步骤五取出的马镫冲洗,然后存放,以备下次使用,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马镫的设计位置为:先根据被支撑钢筋骨架的规格确定马凳的数量和分布位置,使在这些位置设置马凳支撑钢筋骨架时,相邻马镫之间的钢筋骨架因自重产生的弯曲程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当马镫设置在这些位置后,对马镫位置进行精确调整,使马凳的支柱与浇筑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横向支撑构件或者竖向支撑构件对齐,然后再将该处的钢筋骨架提起,将钢筋骨架的负筋通过卡持部件卡持。本申请的施工方法,用于采用上述的马镫结构,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取出马镫,马镫可以重复使用,实现马镫的可周转功能,而且,由于马镫结构与浇筑模板的接触面积相较于传统结构的马镫而言,得到极大程度的增加,减小了模板与马镫接触位置的局部变形程度,还大范围的分散了马镫对浇筑模板的施力区域,如此,进一步的大幅减小模板的局部变形量,如此,提高楼板下侧的平整程度;另一方面,在工程过程中,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检验人员可以在马镫踏板上对钢筋骨架进行检测,混凝土浇筑人员也是在马镫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如此,避免了对钢筋骨架在踩踏,减小了钢筋骨架因踩踏而变形的问题,所以也解决了负筋上侧混凝土保护层过厚的行业通病,也就实现了楼板的高平整度施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三中,各个所述马镫逐个拼接或者隔开合适距离,在所述浇筑模板上形成施工走道;在所述步骤五中,在混凝土浇筑完后,施工人员先在马镫的踏板上进行局部的抹平施工,当该部位的混凝土抹平施工完成时,转动该位置马镫的卡持部件,使卡持部件与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支柱和踏板,所述踏板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支柱用于将所述框体支撑在楼板的浇筑模板上,并使设施框体高于待浇筑楼板上侧面,所述框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持钢筋骨架的卡持部件,所述支柱为至少四根,相邻支柱之间隔开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支柱和踏板,所述踏板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支柱用于将所述框体支撑在楼板的浇筑模板上,并使设施框体高于待浇筑楼板上侧面,所述框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持钢筋骨架的卡持部件,所述支柱为至少四根,相邻支柱之间隔开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竖直设置,并且,在所述支柱中,至少有两根支柱与所述浇筑模板下方的支撑构件对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柱中,至少有两根支柱与所述浇筑模板下方的竖向支撑构件对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持部与所述框体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使所述卡持部件可在所述卡槽开口的方向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并且同一根所述卡持部件上的卡槽开口方向相同。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槽体,所述卡槽的上侧壁与所述钢筋骨架的负筋上侧相配合,所述卡槽的下侧与所述钢筋骨架的负筋下侧相配合。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周转装配式新型马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件为若干根,所述支柱和/或卡持部件和/或踏板与所述框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框体包括两根隔开设置的横杆和若干连接在所述横杆之间的纵杆,相邻所述纵杆之间隔开设置,所述横杆与所述纵杆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卡持部设置在所述纵杆上,在所述纵杆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卡持部件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为若干个,各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在所述支柱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各个所述第二通孔沿竖向分布。8.一种高平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仕川周杰杨闯李臣邓霄邓阳袁内蒙杨洲蓝志义张露骆俊先何星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