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的穿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92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防洪工程领域的一种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的穿堤结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的穿堤结构,城市地面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防洪墙的其中一段设置为横拉门闸段,横拉门闸段内包括沿防洪墙轴线布置的门库和闸口,横拉门可在闸口和门库之间横向移动,闸口区域形成穿堤通道;横拉门闸段的背水侧设置挡土墙,防洪墙和挡土墙之间形成墙后通道,墙后通道与穿堤通道连通。其把传统横拉门应用于防洪墙上,并结合山地城市中城市地面标高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的情况下,在结构后新增挡土墙形成墙后通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亲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的穿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防洪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地城市的防洪堤岸结构。
技术介绍
山地城市由于洪水特性及城市地形特性,河道护岸多高大,防洪墙的顶标高远高于河道的常水位,且防洪墙封闭。当防洪墙位于山区城市核心区时,往往城市地面标高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随着城市发展,在非汛期,提供给市民一个视野开阔、亲水宜人、便捷到达的公共开放空间越来越多的成为河道防洪墙改造的重要需求。虽然越来越多的工程将闸门应用到城市防洪墙改造中,但是针对山地城市中城市地面标高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时,现有防洪墙构造难以同时满足挡水与亲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兼顾防洪挡水、亲水的一种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的穿堤结构。在防洪墙上应用门闸,并结合山地城市中城市地面标高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的情况下,在结构后新增挡土墙形成墙后通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亲水功能。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的穿堤结构,城市地面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防洪墙的其中一段设置为横拉门闸段,横拉门闸段内包括沿防洪墙轴线布置的门库和闸口,横拉门可在闸口和门库之间横向移动,闸口区域形成穿堤通道;防洪墙的背水侧设置有挡土墙,防洪墙和挡土墙之间形成墙后通道,墙后通道与穿堤通道连通。实际工程中,墙后通道的宽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具体工程设置为人行步道或自行车道等。当非汛期时,横拉门停在门库内,留出闸口空间,闸口空间前后形成穿堤通道,穿堤通道与墙后通道连通,人员就可从防洪墙的背水侧进入防洪墙的洪水侧,在非汛期内,充分利用防洪墙的洪水侧的自然空间,达到亲水和亲进自然的目的。在汛期,横拉门关闭,整个防洪墙形成一个无洞整体,共同抵抗洪水。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进一步可在防洪墙的洪水侧设置亲水平台,穿堤通道与亲水平台连通。亲水平台的形式不限,可设置一层,也可根据河水与防洪墙的高差设置位多层,只需穿堤通道与亲水平台连通即可。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墙后通道还可包括下行通道和平台,下行通道的低标高为平台标高,下行通道的高标高为城市地面标高,平台与穿堤通道连通。当墙后通道的宽度受人为和自然条件的用地限制情况下,自然放坡难以满足人员从城市地面标高处进入墙后通道。也就是说,通过加大墙后通道的宽度无法实现从城市地面标高放坡至穿堤通道标高时,就需要考虑解决人员的垂直交通问题,可在墙后通道内设置下行通道,下行通道为墙后通道的一部分。下行通道长度和宽度可根据建筑景观需求布置确定,下行通道解决了人员从城市地面标高到达穿堤通道标高的问题。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下行通道上设置踏步或坡道,当然也可以设置踏步和坡道同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穿堤结构可解决城市发展与河道洪水治理的矛盾,完善核心城区沿河两岸的公共服务设施及保障体系,通过以生态保护、文化展示及服务居民于一体的多元化、开放式水岸空间,提升河岸的居住品质,打造城市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品质之河,是“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河道治理理念的体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横拉门处的结构剖面图。图中标号示意为:1横拉门闸段2挡土墙3墙后通道4穿堤通道5亲水平台6下行通道7闸口8门库9横拉门10防洪墙11平台A城市地面标高B防洪墙的底板标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和图2所示,城市地面A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B,防洪墙10的其中一段设置为横拉门闸段1,横拉门闸段1内包括沿防洪墙轴线布置的门库8和闸口7,横拉门9沿闸口7和门库8之间横向移动,实现闸口的开闭。图1所示横拉门9处于门库8位置,图1中所示的虚线范围内区域为门闸区域形成的穿堤通道4。横拉门闸段1的防洪墙10后部的背水侧设置挡土墙2,挡住后部城市地面填土,防洪墙10和挡土墙2之间为墙后通道3,墙后通道3与穿堤通道4连通。进一步可在防洪墙10的洪水侧设置亲水平台5,穿堤通道4与亲水平台5连通。墙后通道3内可设置下行通道6和平台11,下行通道6与墙后通道3的平台11相通,下行通道6的低标高和平台11的标高相同,下行通道6的高标高为城市地面标高。如图1所示,下行通道6可设置踏步。行人可通过下行通道6进入平台11,通过穿堤通道4进入亲水平台5。图1中所示下行通道6设置在平台的两端,也可以仅在平台的一端设置。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人流方向。上述实施例中,横拉门为单开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双开门。图中所示仅为一种示意。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的穿堤结构,城市地面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墙(10)的其中一段设置为横拉门闸段(1),所述横拉门闸段(1)内包括沿防洪墙轴线布置的门库(8)和闸口(7),横拉门(9)可在所述闸口(7)和所述门库(8)之间横向移动,闸口区域形成有穿堤通道(4);所述防洪墙(10)的背水侧设置有挡土墙(2),所述防洪墙(10)和所述挡土墙(2)之间形成墙后通道(3),所述墙后通道(3)与所述穿堤通道(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的穿堤结构,城市地面高于防洪墙的底板标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墙(10)的其中一段设置为横拉门闸段(1),所述横拉门闸段(1)内包括沿防洪墙轴线布置的门库(8)和闸口(7),横拉门(9)可在所述闸口(7)和所述门库(8)之间横向移动,闸口区域形成有穿堤通道(4);所述防洪墙(10)的背水侧设置有挡土墙(2),所述防洪墙(10)和所述挡土墙(2)之间形成墙后通道(3),所述墙后通道(3)与所述穿堤通道(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城市防洪墙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嘉为吴坤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