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76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涉及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充电底座;充电底座上设有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机器人主体底部设有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与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户充电操作简单,一放即充,实用性广,不仅具备了给智能陪伴机器人充电,同时还兼具可以给手机、手表无线充电功能,更安全便捷,使用更灵活,收纳简易,能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有智能陪伴型机器人大多使用USB数据线、DC电源线对设备进行充电(以下简称插入式有线充电),也有少部份是利用探针接触式充电板对设备进行充电(以下简称接触式充电),有线插入式充电存在使用不便;接触式充电因充电座的接触探针外露等缺点,这使设备在不充电的时候就没有将接触探针遮蔽,可能会出现触电风险,当金属件同时碰到两个接触探针会出现短路,对充电设备及其电路造成损坏。目前在市面上的智能陪伴型机器人充电方式,插入式有线充电从便捷性上不能给使用者很好的体验,而接触式充电从用电安全上就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综上现有智能陪伴型机器人充电一般都是由以下两种方式实现:插入式有线充电和接触式充电方式,即使能实现所需功能,插入式有线充电存在产品在充电时操作不便捷,从而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接触式充电当设备在不充电的时候即没有将接触探针遮蔽呈裸露状态,可能会出现触电风险,当金属件同时碰到两个接触探针会出现短路,对充电设备及其电路造成损坏。这也是造成许多智能陪伴型机器人用户反馈使用体验不好的原因所在。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户充电操作简单,一放即充,实用性广,不仅具备了给智能陪伴机器人充电,同时还兼具可以给手机、手表无线充电功能,更安全便捷,使用更灵活,收纳简易,能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充电底座;所述充电底座上设有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设有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与所述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相连接;所述充电底座内部设有散热片,用于给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降温,所述充电底座与所述散热片相对的位置开设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发射PCBA和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发射PCBA与所述发射线圈相连接,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所述发射线圈用于向所述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发射所述电磁能。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接收PCBA和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接收PCBA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发射的电磁能;所述无线接收PCBA用于将所述接收线圈接收到的所述电磁能转换为电能。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底壳,所述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底部设有防滑垫。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底座包括扣合的上壳和下壳,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位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形成的容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底座上连接有电源输入线,所述电源输入线与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底座还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电连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底部设有防滑垫。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机器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充电底座;充电底座上设有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机器人主体底部设有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与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相连接。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主体与充电底座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给机器人或无线充电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机器人主体内部的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与充电底座内的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使得充电底座将电能转移至机器人主体内部,实现了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因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机器人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无线式充电,所以相比接触式充电在便捷基础上更加安全可靠。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户充电操作简单,一放即充,实用性广,不仅具备了给智能陪伴机器人充电,同时还兼具可以给手机、手表无线充电功能,更安全便捷,使用更灵活,收纳简易,能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机器人主体;200-充电底座;300-防滑垫;400-电源输入线;110-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120-底壳;210-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220-上壳;230-下壳;240-指示灯;250-散热片;260-线圈固定支架;111-无线接收PCBA;112-接收线圈;211-无线发射PCBA;212-发射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作详细说明。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00和充电底座200;充电底座200上设有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210;机器人主体100底部设有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110;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210与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110相连接。采用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主体100与充电底座200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给机器人或无线充电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机器人主体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充电底座;所述充电底座上设有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设有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与所述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相连接;所述充电底座内部设有散热片,用于给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降温,所述充电底座与所述散热片相对的位置开设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充电底座;所述充电底座上设有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设有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与所述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相连接;所述充电底座内部设有散热片,用于给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降温,所述充电底座与所述散热片相对的位置开设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发射PCBA和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发射PCBA与所述发射线圈相连接,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所述发射线圈用于向所述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发射所述电磁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接收PCBA和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接收PCBA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磁感应无线发射装置发射的电磁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高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微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