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74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二主体安置于第一主体的上方,且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钢结构侧壁支架,通过对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活动架和第一支撑环的设置,且第一主体的形状与第二主体的形状相吻合,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相吻合的作用下,并且通过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活动连接作用,使得工作人员需要对装置进行支撑高度调节操作时,能够对多个主体进行拼接操作,完成由钢材质构成的装置的高度调节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
本技术涉及钢架支撑结构
,具体为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时代的进步,钢结构侧壁支架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例如:应用于墙壁上进行悬挂操作、应用于井的内壁处进行安全防护操作、应用于管道的内壁处进行线缆输送操作等,且钢结构的侧壁支架均需要对其进行支撑高度做出调整。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480007658.3U中公开的用于电缆托盘的侧壁支架,该用于电缆托盘的侧壁支架,虽然能够实现侧壁支架容易安装在电缆托盘上,以保持住在电缆托盘上布设的多根电缆,但是,该用于电缆托盘的侧壁支架,具有不能对自身进行多功能的高度调节工作,使得装置的功能性下降,并且不易增强自身内部刚度,造成装置出现折断现象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二主体安置于第一主体的上方,且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活动架与第一支撑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动架的顶部安置有第一承载环,所述第一承载环与第一活动架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承载环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衔接环,所述第一衔接环与第一承载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衔接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衔接环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主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动架,且第二活动架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活动架与第二支撑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活动架的顶部安置有第二承载环,所述第二承载环与第二活动架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承载环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衔接环,所述第二衔接环与第二承载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衔接环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衔接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架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连接轴,且第二连接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且第一轴承与第二连接轴之间为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的形状与第二主体的形状相吻合,且第二主体的中轴线与第一主体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一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纱网,所述第二主体的外壁安置有第二纱网。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架关于第一主体的中轴线对称,且第一活动架与第一支撑环之间呈垂直状分布,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接,且第二轴承与第一连接轴之间为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外壁与第一衔接环的内壁相贴合,且第二支撑环的对称中心与第一衔接环的对称中心相重合,所述第一衔接环的顶端内壁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外壁连接有卡块,且第二支撑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内部安置有第二环体,且第一环体通过加强杆与第二环体相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轴贯穿于第二活动架的内侧,且第二连接轴的横向轴线与第一连接轴的横向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内侧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第二支撑块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活动安置有活动盘。可选的,所述第二液压杆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一连接轴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一连接轴的截面长度与第一主体的内侧截面宽度相等,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与第二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靠近第二主体中轴线的内侧连接有横杆。可选的,所述固定杆等距分布于第二支撑块的内侧,且第二支撑块的内侧呈镂空状结构。可选的,所述卡块的外侧与卡槽的内壁相贴合,且卡槽通过注塑与第一衔接环构成一体化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环体的截面所在圆环的中心与第二环体的截面所在圆环的中心相重合,且第二环体的外壁等距呈垂直状分布有加强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钢结构侧壁支架,通过对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活动架和第一支撑环的设置,且第一主体的形状与第二主体的形状相吻合,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相吻合的作用下,并且通过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活动连接作用,使得工作人员需要对装置进行支撑高度调节操作时,能够对多个主体进行拼接操作,完成由钢材质构成的装置的高度调节工作,而第一活动架与第一支撑环之间呈垂直状分布,在工作人员手动完成多个主体之间的拼接工作后,启动第二液压杆,使得其带动第一连接轴活动,确保与第一连接轴活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架进行升降操作,便于完成装置的支撑高度调节工作,提升装置工作的功能性,替代传统的单一整体升降的现象。2、该钢结构侧壁支架,通过对第二支撑环、第一衔接环、第二连接轴和第二活动架的设置,且第二支撑环的外壁与第一衔接环的内壁相贴合,在第一衔接环与第二支撑环的贴合作用下,使得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在进行拼接工作时,能够更好的卡合,并且通过第一衔接环与第二支撑环的交汇作用,使得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载的作用力提升,替代传统的直接通过装置一体化结构设置的现象,有效提升装置工作的灵活性,而第二连接轴贯穿于第二活动架的内侧,通过第二连接轴贯穿于呈对称设置的第二活动架的作用,使得第一液压杆通过第一轴承对第二连接轴进行上下推动操作时,第二连接轴两侧的第二活动架的受力程度一致,确保装置进行支撑高度调节工作时的平稳性提升。3、该钢结构侧壁支架,通过对第二液压杆、第二轴承、第一连接轴、固定杆和第二支撑块的设置,且第二液压杆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一连接轴构成活动结构,启动第二液压杆,使得其带动顶部的第二轴承活动,同时,第二轴承内侧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轴一同移动,使得第一主体内侧的活动组件进行活动,便于通过其的独立活动完成装置的高度调节工作,而固定杆等距分布于第二支撑块的内侧,在第二支撑块的作用下,能够对固定杆及活动盘进行安置操作,并且通过内侧呈镂空状结构的第二支撑块的作用,及在活动盘的活动作用下,使得装置能够通过线缆缠绕于活动盘的外壁进行传输操作。4、该钢结构侧壁支架,通过对卡块和卡槽的设置,且卡块的外侧与卡槽的内壁相贴合,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进行拼接工作时,使得第二支撑环与第一衔接环进行交汇操作,并通过第二支撑环外壁的卡块插入至第一衔接环内壁内侧的卡槽内,便于完成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卡合工作。5、该钢结构侧壁支架,通过对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加强杆的设置,且第一环体的截面所在圆环的中心与第二环体的截面所在圆环的中心相重合,通过加强杆将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进行焊接操作,使得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之间的作用力相辅相成,有效提升第二支撑环的内部应力,增强装置连接处的自身内部刚度,避免造成装置出现折断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的第二支撑块内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的第二主体内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的第二支撑环与第一衔接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的第二支撑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主体;2、第一活动架;3、第一承载环;4、第一衔接环;5、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包括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活动架(2),所述第二主体(8)安置于第一主体(1)的上方,且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8)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2)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支撑环(7),所述第一活动架(2)与第一支撑环(7)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动架(2)的顶部安置有第一承载环(3),所述第一承载环(3)与第一活动架(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承载环(3)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衔接环(4),所述第一衔接环(4)与第一承载环(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衔接环(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撑块(5),所述第一衔接环(4)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块(5)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轴(6),所述第二主体(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动架(10),且第二活动架(10)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支撑环(9),所述第二活动架(10)与第二支撑环(9)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活动架(10)的顶部安置有第二承载环(11),所述第二承载环(11)与第二活动架(10)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承载环(11)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衔接环(12),所述第二衔接环(12)与第二承载环(1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衔接环(1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3),所述第二衔接环(12)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块(13)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架(10)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连接轴(14),且第二连接轴(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16),所述第一液压杆(16)通过第一轴承(15)与第二连接轴(14)相连接,且第一轴承(15)与第二连接轴(14)之间为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包括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活动架(2),所述第二主体(8)安置于第一主体(1)的上方,且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8)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2)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支撑环(7),所述第一活动架(2)与第一支撑环(7)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动架(2)的顶部安置有第一承载环(3),所述第一承载环(3)与第一活动架(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承载环(3)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衔接环(4),所述第一衔接环(4)与第一承载环(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衔接环(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撑块(5),所述第一衔接环(4)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块(5)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轴(6),所述第二主体(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动架(10),且第二活动架(10)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支撑环(9),所述第二活动架(10)与第二支撑环(9)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活动架(10)的顶部安置有第二承载环(11),所述第二承载环(11)与第二活动架(10)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承载环(11)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衔接环(12),所述第二衔接环(12)与第二承载环(1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二衔接环(1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3),所述第二衔接环(12)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块(13)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架(10)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连接轴(14),且第二连接轴(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16),所述第一液压杆(16)通过第一轴承(15)与第二连接轴(14)相连接,且第一轴承(15)与第二连接轴(14)之间为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的形状与第二主体(8)的形状相吻合,且第二主体(8)的中轴线与第一主体(1)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一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纱网(19),所述第二主体(8)的外壁安置有第二纱网(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侧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架(2)关于第一主体(1)的中轴线对称,且第一活动架(2)与第一支撑环(7)之间呈垂直状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卫马建平杨磊王伟杨凡杨正茂赵勇姚志刚卿恩容何姣杨世富王松陈本宽舒宁张中邓欣吉徐国杰范双彭诗苡陆灿姚信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