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亦男专利>正文

一种导管接头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25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管接头护套,该护套为可包裹导管接头的管体,所述管体为软质材料。该导管街头护套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细腻柔软,弹性收缩性佳,包裹接头后能够避免皮肤被压伤、病人舒适度高,并且能有效地预防病菌定植。

A Catheter Joint Sheat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duit joint sheath, which is a tube body for wrapping the conduit joint, and the tube body is a soft material. The Street sheath of the catheter is made of polyurethane foam material. It is delicate, soft and has good elasticity and contraction. After wrapping the joint, it can avoid skin crushing, improve patient's comfort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bacterial colon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接头护套
本技术属于医疗输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管接头护套。
技术介绍
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广泛用于临床诊疗。目前在治疗间歇期间,为使导管接头不暴露在空气中,常常采用纱布包裹接头,但纱布包裹层数不统一、外形不美观、对病人皮肤造成压迫会导致不舒适感以及皮肤压伤,同时皮肤上容易产生病菌定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接头护套,该包裹护套能够避免皮肤被压伤、病人舒适度高,能有效地预防病菌定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接头护套,该护套为可包裹导管接头的管体,所述管体为软质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内孔和导管接头紧密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软质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两端的外缘均设置有圆角。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开口端为喇叭状开口。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壁厚为5-7mm,内孔孔径为6mm。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长度为5cm。进一步的,所述管体末端为封闭端。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内孔长度为4.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细腻柔软,弹性收缩性佳,包裹接头后能够避免皮肤被压伤、病人舒适度高,并且能有效地预防病菌定植。2、由于管体两端的外缘均设置有圆角,所述管体的开口端为喇叭状开口,所以将该管体包裹到导管接头的时候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中:1、管体;2、内孔;3、圆角;4、喇叭状开口;5、封闭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到图2所示的一种导管接头护套,该护套为可包裹导管接头的管体1,所述管体1为软质材料。本技术的应用场合主要是以下场合:病人在治疗完成后,需要留置针暂留皮肤上,或者中心静脉导管以及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暂留皮肤上的时候,将本技术公开的导管接头护套套设在以上三种医疗器件的导管接头上,防止其暴露在空气之中,通过该导管接头护套的使用,由于采用的是软质材料,能够避免皮肤被压伤、病人舒适度高。相较于采用纱布包裹的方式,这种方式将更加清爽,舒适,不会对皮肤产生压迫,防止皮肤温度过高而使得病菌大量定制。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的内孔2和导管接头紧密配合。为了防止管体1不容易从导管接头上脱落,所以本技术的管体1的内孔2和导管接头紧密进行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软质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成本低廉,且柔软度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两端的外缘均设置有圆角3。为了使得管体1两端的外缘不会划伤皮肤,所以在管体1两端的外缘均设置有圆角3。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的开口端为喇叭状开口4。将管体1的开口端设置为喇叭状开口4,使得管体1在进入导管接头的时候更加顺利。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的壁厚为5-7mm,内孔2孔径为6mm。目前市面上的导管接头尺寸都较为统一,所以本技术的管体1内孔2的孔径设置为何导管接头相匹配的6mm,同时将管体1的壁厚设置为5-7mm,使得管体1不会由于厚度而压迫皮肤,另外将所述管体1的长度为5cm。参见图2所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体1末端为封闭端5,所述管体1的内孔2长度为4.5cm。再将管体1连接到导管接头上的时候,为了防止管体1过量移动越过导管街头,所以将管体1末端设置为封闭端5,管体1内孔2长度设置为4.5cm,也就是说,封闭端5的厚度约为0.5cm。当然,管体的内径尺寸以及长度可以根据导管接头的规格选择与其匹配的尺寸,并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几种尺寸。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接头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护套为可包裹导管接头的管体,所述管体为软质材料;所述管体的内孔和导管接头紧密配合;所述软质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管体两端的外缘均设置有圆角;所述管体的开口端为喇叭状开口;所述管体的壁厚为5‑7mm,内孔孔径为6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接头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护套为可包裹导管接头的管体,所述管体为软质材料;所述管体的内孔和导管接头紧密配合;所述软质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管体两端的外缘均设置有圆角;所述管体的开口端为喇叭状开口;所述管体的壁厚为5-7mm,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亦男张智祥
申请(专利权)人:徐亦男张智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