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吹风之震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1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吹风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以产生震风的电吹风之震风结构。包括一震风座,该震风座对接电吹风之进风口,在震风座上设置一转动的风门,风门由一电动马达驱动控制,且常态时风门与震风座的进风方向平直;所述电动马达之主电路上由一开关SW1并联接入一可控制风门常态时定位停止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上设有一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且该旋转接触式开关SW2跟随风门转动。由风门转动来控制电吹风之进风,以致电吹风的出风口获得震风的效果,震风均匀、稳定。(*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吹风
,特指一种可以产生震风的电吹风之震风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吹风作为一种理发吹风工具,目前广泛使用。一般电吹风可吹出冷风和热风,均是通过一电动马达带动风扇转动的送风部分和由发热材料组合成的发热部分来实现。然而,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者需要不同的吹风效果,如长风、震风等,而对于震风来说,目前并没有特定的结构给予实现,而是由使用者随意控制,因而震风的效果不佳,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自动震风功效的电吹风之震风结构。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门定位准确,常态下不影响电吹风之进风的电吹风之震风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电吹风之震风结构,包括一震风座,该震风座对接电吹风之进风口,在震风座上设置一转动的风门,风门由一电动马达驱动控制,且常态时风门与震风座的进风方向平直;所述电动马达之主电路上由一开关SW1并联接入一可控制风门常态时定位停止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上设有一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且该旋转接触式开关SW2跟随风门转动。所述旋转接触式开关SW2包含有一外触头和一内触头,其中外触头固定在一金属臂的外端,而金属臂的内端设计为内触头,金属臂固连风门的转轴,在外触头和内触头之部位对应设置有各自的导电轨,导电轨成型在一PCB板上,两导电轨恰好为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两电极,外触头和内触头在各自导电轨上旋转滑行,且外触头对应的导电轨设计为非封闭的圆弧形。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电吹风之震风结构,由风门转动来控制电吹风之进风,获得震风的效果,风门由电动马达驱动控制,震风均匀、稳定,克服现有人工随意制造震风的不稳定缺陷,增加电吹风的实用性;电动马达之主电路上由一开关SW1并联接入一可控制风门常态时定位停止的控制电路,由该控制电路可准确控制风门定位停止,即保证常态下风门与震风座的进风方向平直,确保电吹风之进风,不影响电吹风的其它工作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之内部结构剖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之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4为本技术与电吹风结合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之风门偏转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见附图1~5所示,本技术包括一震风座10,该震风座10对接电吹风之进风口,以致风进入电吹风之前先经过震风座10。在震风座10上设置一转动的风门11,风门11垂直安装于震风座10的风口处,风门11由一电动马达12驱动控制,且常态时风门11与震风座10的进风方向平直。电动马达12安装在震风座10的下侧,并通过齿轮组连接风门11之转轴。电动马达12之主电路上由一开关SW1并联接入一可控制风门11常态时定位停止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上设有一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且该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之外触头13及内触头16跟随风门11转动。图1、2所示,旋转接触式开关SW2的外触头13由一金属臂14连接风门11的转轴,其中外触头13固定在金属臂14的外端,而金属臂14的内端设计为旋转接触式开关SW2的内触头16,并固连风门11转轴,内触头16通过对应的导电轨与开关SW2的一极连接;固定在金属臂14外端的外触头13通过对应导电轨与开关SW2的另一极连接;外触头13的导电轨设计为非封闭的圆弧形,两导电轨成型在一PCB板15上,开关SW2的两极连接在控制电路中。旋转接触式开关SW2的接通是由外触头13和内触头16同时触接各自的导电轨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内触头16始终处于与对应的导电轨接通的状态,而外触头13的导电轨设计为非封闭的圆弧形,即一旦外触头13旋转至非导电轨位置,则会断开旋转接触式开关SW2。图3所示,开关SW1为二位开关,当开关SW1接通电动马达12的主电路时,电动马达12得电转动,并通过齿轮组转动来驱动风门11转动,风门11不停地转动则可变化震风座10的风口大小,即变化控制电吹风的进风量,以致电吹风的出风口获得震风的效果。风门11转动时,旋转接触式开关SW2的外触头13和内触头16也跟随转动,而由于开关SW1接通电动马达12的主电路时,与其并联的控制电路为断开状态,这时旋转接触式开关SW2处于非工作状态。而当开关SW1断开电动马达12的主电路并接通控制电路,这时如果旋转接触式开关SW2的外触头13及内触头16同时处于与对应导电轨接通状态时,此时旋转接触式开关SW2的两极处于导通状态(图5所示),控制电路则依然可通过旋转接触式开关SW2接通电动马达12的电源,电动马达12依然转动,风门11也依然转动。只有当旋转接触式开关SW2的外触头13转到非导电轨时,此时旋转接触式开关SW2的两极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才彻底断开电动马达12的电源,电动马达12即刻停止,风门11恰好定位停止(利用外触头13配合非导电轨设计,图1所示),即保证常态时风门11与震风座10的进风方向平直,不影响电吹风的进风工作。如果开关SW1断开电动马达12的主电路并接通控制电路时,转接触式开关SW2的外触头13正好处在非导电轨位置,则转接触式开关SW2两极处于断开状态,电动马达12即刻停止,风门11恰好定位停止。权利要求1.电吹风之震风结构,包括一震风座(10),该震风座(10)对接电吹风之进风口,其特征在于在震风座(10)上设置一转动的风门(11),风门(11)由一电动马达(12)驱动控制,且常态时风门(11)与震风座(10)的进风方向平直;所述电动马达(12)之主电路上由一开关SW1并联接入一可控制风门(11)常态时定位停止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上设有一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且该旋转接触式开关SW2跟随风门(1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之震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触式开关SW2包含有一外触头(13)和一内触头(16),其中外触头(13)固定在一金属臂(14)的外端,而金属臂(14)的内端设计为内触头(16),金属臂(14)固连风门(11)的转轴,在外触头(13)和内触头(16)之部位对应设置有各自的导电轨,导电轨成型在一PCB板(15)上,两导电轨恰好为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两电极,外触头(13)和内触头(16)在各自导电轨上旋转滑行,且外触头(13)对应的导电轨设计为非封闭的圆弧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吹风
,特指一种可以产生震风的电吹风之震风结构。包括一震风座,该震风座对接电吹风之进风口,在震风座上设置一转动的风门,风门由一电动马达驱动控制,且常态时风门与震风座的进风方向平直;所述电动马达之主电路上由一开关SW1并联接入一可控制风门常态时定位停止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上设有一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且该旋转接触式开关SW2跟随风门转动。由风门转动来控制电吹风之进风,以致电吹风的出风口获得震风的效果,震风均匀、稳定。文档编号A45D20/00GK2933112SQ200620132510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2日专利技术者邓伟明 申请人:东莞东城梨川伟廷电器制品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吹风之震风结构,包括一震风座(10),该震风座(10)对接电吹风之进风口,其特征在于:在震风座(10)上设置一转动的风门(11),风门(11)由一电动马达(12)驱动控制,且常态时风门(11)与震风座(10)的进风方向平直;所述电动马达(12)之主电路上由一开关SW1并联接入一可控制风门(11)常态时定位停止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上设有一旋转接触式开关SW2,且该旋转接触式开关SW2跟随风门(11)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城梨川伟廷电器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