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04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触控屏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和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第一区域中,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呈第一矩阵排列,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呈第二矩阵排列,且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行列交错;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呈左右对称;每一行的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信号线依次连接,每一列的第二触控电极通过第二信号线依次连接,双端出线并与所述触控IC连接,通过巧妙的图案设计,有效减少了管脚数量,进而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触控屏的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目前单层多点电容屏设计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管脚数量和信号线数量过多,因为每一个驱动电极或者感应电极都需要单独的一根信号线与触控IC的管脚连接,假设有M个驱动电极、N个感应电极,则需要M*N根信号线分别连接到触控IC的M*N个管脚上,管脚数量过多会导致绑定的良率降低,同时信号线数量过多则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屏的信号线和管脚数量过多导致的良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能够有效提高良率,降低生产成本。一种触控屏,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和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第一区域中,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呈第一矩阵排列,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呈第二矩阵排列,且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行列交错;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呈左右对称;每一行的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信号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从一侧引出后与所述触控IC连接;每一列的第二触控电极通过第二信号线依次连接,双端出线并与所述触控IC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形成第一走线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走线区出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区域进行走线。进一步地,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走线区出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信号线之间还设置有虚拟通道线,所述虚拟通道线通过所述第一走线区出线后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或第二信号线的宽度为60μm,相邻的第二信号线的间距以及相邻的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20μ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形状为菱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触控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及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1)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通过巧妙的图案设计,有效减少了管脚数量,进而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2)整个触控区域呈左右对称,能够有效降低阻抗;(3)第二触控电极采用双端出线,能够有效降低阻抗;(4)虚拟通道线的设置能有有效减小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第一触控电极的走线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屏中第二触控电极的走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屏,包括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非显示区B内设置有触控IC100;显示区A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第一区域101内和第二区域10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3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4,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3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4同层设置;第一区域101中,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3呈第一矩阵排列,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4呈第二矩阵排列,且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行列交错;第二区域102与第一区域101呈左右对称;每一行的第一触控电极103通过第一信号线105依次连接,第一信号线105从一侧引出后与触控IC100连接;每一列的第二触控电极104通过第二信号线106依次连接,双端出线并与触控IC100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触控电极103为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04为驱动电极。进一步地,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之间形成第一走线区107,第一信号线105通过第一走线区107出线。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第一触控电极103为菱形,每一行中,各个第一触控电极103通过第一信号线105依次相连,之后从第一走线区107出线,与触控IC100的管脚连接,因此,第一区域101引出的第一信号线105的数量,与第一区域101中第一触控电极103的行数相同。同样地,第二区域102引出的第一信号线105的数量,与第二区域102中第一触控电极103的行数相同。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左右对称,可以有效降低触控屏的阻抗。进一步地,参考图4,第二触控电极104和第一触控电极103为形状相同的菱形,每一列的第二触控电极104,第二信号线106依次与每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04连接。进一步地,非显示区B内设置有第二走线区108,即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两侧。第二信号线106依次连接第二触控电极104之后从首尾端出线,通过第二走线区108并连接触控IC100。第二触控电极采用双端出线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阻抗。进一步地,第一触控电极103和第二信号线106之间还设置有虚拟通道线109,虚拟通道线109通过第一走线区出线后接地。虚拟通道线(Dummy线)的设置,能够提高走线之间的电容匹配效果,同时提高触摸感应量的稳定性,减少干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线105和/或第二信号线106的宽度为60μm,相邻的第二信号线106的间距以及相邻的第一信号线105之间的间距为20μm,即pitch为80μm,以减少干扰。假设触控屏包括TX18*RX10个触控电极,按照现有的方法,需要180个管脚,按照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只需26个管脚,大大减少了管脚数量。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1)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通过巧妙的图案设计,有效减少了管脚数量,进而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2)整个触控区域呈左右对称,能够有效降低阻抗;(3)第二触控电极采用双端出线,能够有效降低阻抗;(4)虚拟通道线的设置能有有效减小干扰。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触控屏。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和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第一区域中,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呈第一矩阵排列,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呈第二矩阵排列,且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行列交错;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呈左右对称;每一行的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信号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从一侧引出后与所述触控IC连接;每一列的第二触控电极通过第二信号线依次连接,双端出线并与所述触控IC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和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第一区域中,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呈第一矩阵排列,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呈第二矩阵排列,且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行列交错;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呈左右对称;每一行的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信号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从一侧引出后与所述触控IC连接;每一列的第二触控电极通过第二信号线依次连接,双端出线并与所述触控IC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形成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华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