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94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反射镜M1、反射镜M2、反射镜M3,所述反射镜M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前方,所述反射镜M2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1的斜下方,显示屏上的信息图像经所述反射镜M1、所述反射镜M2和所述反射镜M3后投射至车辆挡风玻璃上成虚拟图像,再经过车辆挡风玻璃反射进入人眼;所述反射镜M3为球面反射镜,显示屏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8°‑18°,反射镜M2与所述反射镜M3夹角为46°‑56°,所述反射镜M1和所述反射镜M2均为自由曲面反射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合球面反射镜和改变各部件的位置关系,使反射系统的体积减少,进而实现HUD更容易地应用在车辆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信息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抬头显示器(HeadUpDisplay—HUD)最早应用于军用飞机上。它可使飞行员不需要低头即可获得仪表上的重要信息,避免了飞行员注意力的中断,提高了飞行安全。HUD最早出现在汽车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HUD可将仪表上的重要信息(如:车速、油耗提示、导航等信息)显示于驾驶员的正前方,这样可以避免驾驶员因低头查看仪表盘造成的意识中断,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采用两块曲线反射镜的结构,由挡风玻璃来形成反射,所以需要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形成较小的夹角,使得人眼看到挡风玻璃的时候,可以清晰的看到下方反射来的图像,但是这种结构方式的HUD由于反射镜较大,导致整个反射系统的体积很大,很难安装在目前的车辆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以解决反射系统的体积很大的技术问题,从而使反射系统的体积减少,进而实现HUD更容易地应用在车辆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反射镜M1、反射镜M2、反射镜M3,所述反射镜M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前方,所述反射镜M2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1的斜下方,所述反射镜M3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2的斜上方,所述显示屏上的信息图像经所述反射镜M1、所述反射镜M2和所述反射镜M3后投射至车辆挡风玻璃上成虚拟图像,再经过车辆挡风玻璃反射进入人眼;所述反射镜M3为球面反射镜,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8°-18°,所述反射镜M2与所述反射镜M3夹角为46°-56°,所述反射镜M1和所述反射镜M2均为自由曲面反射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示屏为扩散片,所述扩散片用于DLP投影幕。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示屏大小为70mmX17.5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眼向前看的俯视视角与水平线夹角为2.5deg。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虚拟图像的水平视场角为12-10度,垂直视场角为3-5度,虚拟视距为7-20米。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反射镜M1、反射镜M2、反射镜M3,所述反射镜M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斜下方,所述反射镜M2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1的斜上方,所述反射镜M3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2的斜下方,所述显示屏上的信息图像经所述反射镜M1、所述反射镜M2和所述反射镜M3后投射至车辆挡风玻璃上成虚拟图像,再经过车辆挡风玻璃反射进入人眼;所述反射镜M3为球面反射镜,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36°-46°,所述反射镜M2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41°-51°,所述反射镜M1和所述反射镜M2均为自由曲面反射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示屏为扩散片,所述扩散片用于DLP投影幕。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示屏大小为70mmX17.5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眼向前看的俯视视角与水平线夹角为2.5deg。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虚拟图像的水平视场角为12-10度,垂直视场角为3-5度,虚拟视距为7-20米。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结合球面反射镜和改变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解决反射系统的体积很大的技术问题,从而使反射系统的体积减少,进而实现HUD更容易地应用在车辆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显示装置的光学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显示装置的3D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显示装置的体积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显示装置的体积底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显示装置的光学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显示装置的3D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显示装置的体积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显示装置的体积底视图;图9:为原有技术HUD显示装置的光学原理图;图10:为原有技术HUD显示装置的3D侧视图;图11:为原有技术HUD显示装置的体积侧视图;图12:为原有技术HUD显示装置的体积底视图。其中,说明书附图的附图标记如下:1、显示屏;2、反射镜M1;3、反射镜M2;4、反射镜M3;5、挡风玻璃;6、虚拟DLP投影镜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反射镜M1、反射镜M2、反射镜M3,所述反射镜M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前方,所述反射镜M2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1的斜下方,所述反射镜M3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2的斜上方,所述显示屏上的信息图像经所述反射镜M1、所述反射镜M2和所述反射镜M3后投射至车辆挡风玻璃上成虚拟图像,再经过车辆挡风玻璃反射进入人眼;所述反射镜M3为球面反射镜,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8°-18°,所述反射镜M2与所述反射镜M3夹角为46°-56°,所述反射镜M1和所述反射镜M2均为自由曲面反射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扩散片,所述扩散片用于DLP投影幕。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大小为70mmX17.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眼向前看的俯视视角与水平线夹角为2.5deg。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图像的水平视场角为12-10度,垂直视场角为3-5度,虚拟视距为7-20米。请参照图5和图6,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反射镜M1、反射镜M2、反射镜M3,所述反射镜M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斜下方,所述反射镜M2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1的斜上方,所述反射镜M3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2的斜下方,所述显示屏上的信息图像经所述反射镜M1、所述反射镜M2和所述反射镜M3后投射至车辆挡风玻璃上成虚拟图像,再经过车辆挡风玻璃反射进入人眼;所述反射镜M3为球面反射镜,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36°-46°,所述反射镜M2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41°-51°,所述反射镜M1和所述反射镜M2均为自由曲面反射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扩散片,所述扩散片用于DLP投影幕。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大小为70mmX17.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眼向前看的俯视视角与水平线夹角为2.5deg。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图像的水平视场角为12-10度,垂直视场角为3-5度,虚拟视距为7-20米。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9,为原有技术HUD显示装置的光学原理图;请参照图10,为原有技术HUD显示装置的3D侧视图。在原有技术中,HUD显示装置采用两块曲面反射镜,投影图像通过显示屏反射到曲面反射镜M1,再通过曲面反射镜M1反射到曲面反射镜M2,然后曲面反射镜M2将图像反射到挡风玻璃上面。请参照图11和图12,这种双曲面反射镜结构装置由于反射镜体积大,且反射角度单一,导致整个反射系统体积大,在实际操作中极其困难将其HUD装置安装在车辆上,实用性极低。请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显示装置的光学原理图;请参照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显示装置的3D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反射镜M1、反射镜M2、反射镜M3,所述反射镜M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前方,所述反射镜M2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1的斜下方,所述反射镜M3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2的斜上方,所述显示屏上的信息图像经所述反射镜M1、所述反射镜M2和所述反射镜M3后投射至车辆挡风玻璃上成虚拟图像,再经过车辆挡风玻璃反射进入人眼;所述反射镜M3为球面反射镜,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8°‑18°,所述反射镜M2与所述反射镜M3夹角为46°‑56°,所述反射镜M1和所述反射镜M2均为自由曲面反射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挡风玻璃车载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反射镜M1、反射镜M2、反射镜M3,所述反射镜M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前方,所述反射镜M2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1的斜下方,所述反射镜M3设置于所述反射镜M2的斜上方,所述显示屏上的信息图像经所述反射镜M1、所述反射镜M2和所述反射镜M3后投射至车辆挡风玻璃上成虚拟图像,再经过车辆挡风玻璃反射进入人眼;所述反射镜M3为球面反射镜,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反射镜M1夹角为8°-18°,所述反射镜M2与所述反射镜M3夹角为46°-56°,所述反射镜M1和所述反射镜M2均为自由曲面反射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扩散片,所述扩散片用于DLP投影幕。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大小为70mmX17.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眼向前看的俯视视角与水平线夹角为2.5deg。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图像的水平视场角为12-10度,垂直视场角为3-5度,虚拟视距为7-20米。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登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晶华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