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08369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滋肝补肾之功效.选用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分制成该中药组合物:桑寄生10‑20份,赤芍5‑15份,独活5‑15份,威灵仙5‑15份,秦艽5‑15份,白芷5‑15份,防风5‑15份,延胡索5‑15份。经临床证实该组合物适用于以风寒湿痹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膝骨性关节炎,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药效学研究表明,该组合物可改善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的症状及相关指标,适合于膝骨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证者患者长期服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但均指同一类关节炎,近年来,一般统称为“骨性关节炎”。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的分类,OA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前者确切原因不清,可能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种族、肥胖、遗传和过度运动等;后者继发于任何关节损伤或疾病,如半月板损伤、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关节韧带损伤、先天畸形或脱位等。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行性关节病变,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剥脱、消失或关节软骨边缘和软骨下骨组织反应性改变为主,关节边缘有新骨形成,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退变的速度超过修复及再生的速度,最终导致功能丧失。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慢性发展的关节肿痛、僵硬、活动受限.并伴有继发性滑膜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骨性关节炎的社会问题与卫生保健问题必将会变得愈加严重。国内的初步调查显示,骨性关节炎的总患病率约为15%,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的80%患有骨性关节炎,该病的最终致残率为53%。与此同时,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如何应对此问题变成了当务之急。而由于病因病机不清,中西医对此病均没有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中医学角度分析,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素问·长刺节论》指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张氏医通》曰:“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其病因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肝肾不足、气血失和及跌仆损伤四个方面。邪瘀痹阻经络,血脉凝涩,不得宣通为其关键病机。久病则肝肾两亏,筋软骨痿,骨赘增生而致功能障碍。由于各种原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骨关节炎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功能并重建受损的软骨及骨结构。骨关节炎是本虚标实,故治疗应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历代中医医家主要从虚、邪、瘀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是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骨科治疗骨关节炎临床应用二十多年的经验方,由桑寄生、独活、威灵仙、秦艽、白芷、防风、赤芍、延胡索组成,具有补肾壮骨、祛风通络、除湿止痛之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分组成:桑寄生10-20份,赤芍5-15份独活5-15份,威灵仙5-15份,秦艽5-15份,白芷5-15份,防风5-15份,延胡索5-15份。所述原料药的更优选重量配比:桑寄生15份,赤芍6份,独活9份,威灵仙9份秦艽6份,白芷6份,防风6份,延胡索6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制备方法:取上药按处方比例投料,加水6-10倍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干燥,得提取物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适应症:适应于膝骨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证者。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方解如下: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本草求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其桑寄生在方中起主导作用,故为君药。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本草汇言》云:“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本草正义》:“独活祛风通络之主要。”《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本草经疏》云:“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本经逢原》:“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独活、威灵仙二者为臣药,辅助君药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祛风止痛,消肿。《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本经》:“主……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日华子本草》:“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本草求真》:“赤芍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赤者能于血中活滞。”赤芍性凉,佐制诸温药太过之嫌。行瘀止痛。五佐药同用,即协助君臣增强祛风除湿之力,又有治疗兼症之功。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滋肝补肾,功效,适用于以风寒湿痹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膝骨性关节炎。本专利技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如下:西医诊断:膝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9.966)。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2007年版膝关节OA诊治指南》确定诊断。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0分钟;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OA。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疗效判定:参照慢性肾炎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订)。1、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2、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0%。3、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4、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张xx,女,62岁,退休职工。2017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左膝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加重10天。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疼痛、活动受限,自行外用中药膏药,未见明显好转。为求中医药系统治疗转我院就诊。现症:左膝疼痛,屈伸受限。得热痛减。查体:左膝关节略肿胀,内侧间隙压痛(+),皮温正常。左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00°、伸直-10°。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浮紧。实验室检查: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血尿酸均为阴性。影像检查:左膝正侧位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关节缘骨赘形成。给予本方口服2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分组成:桑寄生10‑20份,赤芍5‑15份,独活5‑15份,威灵仙5‑15份,秦艽5‑15份,白芷5‑15份,防风5‑15份,延胡索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分组成:桑寄生10-20份,赤芍5-15份,独活5-15份,威灵仙5-15份,秦艽5-15份,白芷5-15份,防风5-15份,延胡索5-15份。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是:桑寄生15份,赤芍6份,独活9份,威灵仙9份秦艽6份,白芷6份,防风6份,延胡索6份。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中药内服制剂。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内服制剂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5.按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放郭敏洪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