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刷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滚刷的地刷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地刷组件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双滚刷地刷,往往不具备一个针对工作环境(地板/地毯)变化进行针对调节从而达到更好的吸灰效果。此外,双滚刷相对单滚刷结构,地刷滚体在地毯工作时负载高,常规手段是加大电机型号提供更高扭矩,这就使他们的地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造成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同工作环境工作时后滚刷的离地间隙基本不变的地刷组件及吸尘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地刷体,所述地刷体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前支撑轮、前滚刷、后滚刷和后支撑轮;所述地刷组件构造为具有适应不同待清洁面的第一工作态和第二工作态;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前支撑轮和处于高位状态的所述后支撑轮支撑于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上;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前支撑轮陷入第二待清洁面内,处于低位状态的所述后支撑轮支撑于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上;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地刷体,所述地刷体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前支撑轮、前滚刷、后滚刷和后支撑轮;其特征是,所述地刷组件构造为具有适应不同待清洁面的第一工作态和第二工作态;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前支撑轮和处于高位状态的所述后支撑轮支撑于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上;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前支撑轮陷入第二待清洁面内,处于低位状态的所述后支撑轮支撑于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上;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二者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所述后滚刷半径的五十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3 CN 20181140960841.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地刷体,所述地刷体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前支撑轮、前滚刷、后滚刷和后支撑轮;其特征是,所述地刷组件构造为具有适应不同待清洁面的第一工作态和第二工作态;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前支撑轮和处于高位状态的所述后支撑轮支撑于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上;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前支撑轮陷入第二待清洁面内,处于低位状态的所述后支撑轮支撑于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上;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二者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所述后滚刷半径的五十分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是,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二者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所述后滚刷半径的一百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是,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二者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所述后滚刷半径的一百五十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是,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与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后滚刷距离所述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的距离,二者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所述后滚刷半径的二百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工作态时,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分别于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相切。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刷体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前滚刷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滚刷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之间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前支撑轮的宽度小于所述后支撑轮的宽度。8.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地刷体,所述地刷体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前支撑轮、前滚刷、后滚刷和后支撑轮;其特征是,所述地刷组件构造为具有适应不同待清洁面的第一工作态和第二工作态;第一工作态时,所述前支撑轮和处于高位状态的所述后支撑轮支撑于第一待清洁面的表面上,所述后滚轮上存在最低点Ph;第二工作态时,所述前支撑轮陷入第二待清洁面内,处于低位状态的所述后支撑轮支撑于第二待清洁面的表面上,所述后滚刷上存在最低点Ps;所述点Ph与所述点Ps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后滚刷的半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点Ph与所述点Ps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后滚刷的半径的二分之一。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刷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宇,顾德志,刘海平,薛烨炜,
申请(专利权)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