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31604 阅读:6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在锯末中加入可溶性营养液制备养殖基料,再将养殖基料装入营养袋中;然后在养殖基料上打孔,接种低龄天牛幼虫;其次控制养殖基料含水率和养殖环境空气的温湿度,优化养殖;接种十六周后,破开养殖基料,分拣收获天牛幼虫。所述溶性营养液,各原料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0.1~10%酵母抽提物、0.01~1%葡萄糖、0.01~1%复合维生素、1~10%粘合剂、0.01~0.1%防腐剂,其余为水,以上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养殖基料含水率为30~60%,空气相对湿度为40~90%、温度为20~30℃。解决了焚烧和丢弃锯末造成的环境污染,带动了天牛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牛幼虫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也是林产品消耗的大国。锯末作为重要的木材加工剩余物,具有来源广、数量大、易获取、可再生、价格低廉。从原木到锯材的加工过程中产生8%~12%的锯末,把锯材加工成毛坯要产生8%~9%的锯末和碎木片,毛坯加工成木制品要产生2%~3.3%的锯末、碎木片和4%~18%的刨花。锯末是由碳、氢、氧、氮、无机盐等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骨架结构成分主要由纤维素(质量分数40%~55%)、木质素(质量分数20%~40%)、半纤维素等构成,内部表面富含羟基、羰基、甲氧基、羧基等基团。目前对于锯末主要采用焚烧、制备吸附材料、作为垃圾弃置,不够环保。天牛隶属于天牛科,是一类分布广泛、危害明显的蛀干害虫,而同时,天牛也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天牛幼虫和蛹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及多种矿物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都有食用木材中“柴虫”的习俗,指的就是天牛的幼虫或蛹。同时,天牛也是一种中药材,药用价值广泛。《本草纲目》记载天牛可“治疟疾寒热,小儿急惊风,及疔肿,箭簇入肉,去痣靥”,《本草逢原》中亦有类似的记录“治疔肿恶疮,出箭簇、竹木刺,与蝼蛄不殊”。我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治疗小儿哭夜尿床、消化不良等症、产妇恢复滋补所用的“斗米虫”,指的也是天牛的幼虫。目前,可食用和药用的天牛有多个种,常见种类包括锈色粒肩天牛、麻点豹天牛、栗山天牛、桑天牛等,都具有非常好的营养,开发潜力巨大。麻点豹天牛(CoscinesthessalicisGressitt)幼虫和蛹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3.95%、49.14%,脂肪含量为45.98%、34.8%,具有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6种氨基酸组分,同时还含有K、P、Mg、Ca、Fe、Cu、S、Zn、Mn等人体必需营养元素。栗山天牛(MassicusraddeiBlessig)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28%、37.25%、8.61%;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9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9,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含有Ca、Mg、Fe、Mn、Zn、Cu、Mo、Ni、Se、Cr等多种矿物质,还含有调节免疫活性的物质。此外,桑天牛(ApriponagermariHope)、云斑天牛(BatoceralineolataChevrolat)、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等天牛的幼虫蛋白含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都是昆虫中的佼佼者。以上天牛种类都是有较高开发潜力的可食用天然动物资源,并具有药用潜力。但目前天牛幼虫的获得主要依靠野外采集,随机性大、过程复杂,产量不可控,完全不能满足对天牛幼虫开发利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以解决木屑的环保处理问题,实现天牛幼虫的人工养殖。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1、在锯末中加入可溶性营养液制备养殖基料,再将养殖基料装入营养袋中;将养殖基料直接装入营养袋中,防止水分过快流失。步骤S2、在养殖基料上打孔,接种低龄天牛幼虫;步骤S3、控制养殖基料含水率和养殖环境空气的温湿度,优化养殖;步骤S4、接种十六周后,破开养殖基料,分拣收获天牛幼虫。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的可溶性营养液,各原料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0.1~10%酵母抽提物、0.01~1%葡萄糖、0.01~1%复合维生素B、1~10%粘合剂、0.01~0.1%防腐剂,其余为水,以上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维生素B由5~15%维生素B1、5~20%维生素B2、5~15%维生素B3、5~15%维生素B5、5~15%维生素B6、0.5~5%维生素B7、1~5%维生素B12、5~15%胆碱、0.5~5%肌醇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可溶性营养液的质量为锯末质量的0.5~20%。注入的可溶性营养液过少,营养补充不足,影响天牛幼虫生长,可溶性营养液过多,养殖基料不易团聚,影响其制备过程和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在养殖基料中加入质量为锯末重量0.5~20%的可溶性营养液,既能满足天牛幼虫生长所需营养,又能保证养殖基料的性能,经济实惠。可溶性营养液中酵母抽提物、葡萄糖及复合维生素为天牛生长提供营养补充剂,含量过低营养补充不足,影响天牛生长;含量过高,适口性下降引起天牛幼虫拒食。养殖结果表明,由5~15%维生素B1、5~20%维生素B2、5~15%维生素B3、5~15%维生素B5、5~15%维生素B6、0.5~5%维生素B7、1~5%维生素B12、5~15%胆碱、0.5~5%肌醇组成的复合维生素B,对天牛幼虫的健康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与不加入该复合维生素相比,降低30%死亡率。添加粘合剂是为了使锯末能有效团聚,添加防腐剂是保证养殖基料的抗腐蚀性,保证天牛幼虫的生长环境;粘合剂过少,锯末不易团聚,粘合剂过多,影响天牛幼虫深入且后期不易破开养殖基料;防腐剂过少,起不到防腐作用,防腐剂过多,天牛幼虫中毒死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接种低龄天牛幼虫具体步骤为:在养殖基料上打孔,灭菌后使低龄天牛幼虫头部朝向养殖基料内部,接种低龄天牛幼虫至孔内,待其完全钻入养殖基料后采用透气隔离膜封闭营养袋上部,防尘透气。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养殖基料含水率为30~60%,空气相对湿度为40~90%,环境温度为20~30℃。空气湿度影响基质含水率,基质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天牛幼虫均不能存活,温度低天牛幼虫不生长,温度高其易死亡;控制环境含水率、湿度和温度,使天牛幼虫处在较合适的生长环境,保证天牛幼虫的存活率大于50%;且与不控温控湿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升。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制备养殖基料具体是:将锯末与可溶性营养液混合均匀,造粒压实形成养殖基料。进一步的,所述锯末为槐树或大叶女贞锯末,所述粘合剂为琼脂,所述防腐剂为山梨酸钾。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破开养殖基料,采用砸开、切开锯末棒或锯末块且避免损伤天牛幼虫的方法。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基料为锯末棒或锯末块;所述养殖基料破开粉碎后用于花卉、苗木培养基质;所述养殖环境为室内或室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锯末来人工养殖天牛,解决了焚烧和丢弃锯末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锯末的综合利用,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带动了天牛养殖,经本专利技术养殖方法养殖的天牛幼虫重量显著大于林间自然生长的天牛幼虫重量,且本专利技术的天牛幼虫养殖方法无需使用树木嫩枝,节省了森林资源,又满足了市场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天牛幼虫在一个养殖基料内即可完成幼虫期生活史,节省人力;另外,天牛幼虫养殖后的养殖基料粉碎后还可以用作花卉、苗木的培养基质,实现了锯末的多次循环利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1、在锯末中加入可溶性营养液制备养殖基料,再将养殖基料装入营养袋中;步骤S2、在养殖基料上打孔,接种低龄天牛幼虫;步骤S3、控制养殖基料含水率和养殖环境空气的温湿度,优化养殖;步骤S4、接种十六周后,破开养殖基料,分拣收获天牛幼虫。

【技术特征摘要】
1.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1、在锯末中加入可溶性营养液制备养殖基料,再将养殖基料装入营养袋中;步骤S2、在养殖基料上打孔,接种低龄天牛幼虫;步骤S3、控制养殖基料含水率和养殖环境空气的温湿度,优化养殖;步骤S4、接种十六周后,破开养殖基料,分拣收获天牛幼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可溶性营养液,各原料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0.1~10%酵母抽提物、0.01~1%葡萄糖、0.01~1%复合维生素B、1~10%粘合剂、0.01~0.1%防腐剂,其余为水,以上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维生素B由5~15%维生素B1、5~20%维生素B2、5~15%维生素B3、5~15%维生素B5、5~15%维生素B6、0.5~5%维生素B7、1~5%维生素B12、5~15%胆碱、0.5~5%肌醇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末养殖天牛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可溶性营养液的质量为锯末质量的0.5~20%。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钊王成业赵敏冯颖陈晓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