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15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在孵化器内部上方放置温度传感器HS、下方安装加热器HL、水槽与增湿风扇FAN1、通风风扇FAN2,孵化器外部侧壁安装转蛋驱动电机M01,它们通过导线与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动测控电路由单片机IC11、电源电路、温度检测与A/D转换电路、湿度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加热与通风控制电路、转蛋控制电路、存储器电路、键盘电路和报警电路依电回路方式连接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单片机为核心,按照某种禽蛋的最佳孵化温度曲线(孵化期——温度曲线)进行设定、存储,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测量与控制,自动湿度控制、通风控制和定时转蛋控制,适用于各种禽蛋的自动化孵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控电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用于禽蛋孵化。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类市场不断繁荣,鸡、鸭等传统养殖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珍禽类的养殖开始受到养殖业的普遍关注,其中孵化是禽类繁殖的关键环节,并且温度、湿度和通风是三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它决定了孵化率的高低和幼雏的健壮程度,技术要求也最高。目前市场上的孵化控制电路控制温度固定而且精度较低,不能按照孵化期的变化自动调整孵化器内的温度,功能单一,不具备自动增湿、通风和转蛋功能,不能实现孵化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按照某种禽蛋的最佳孵化温度曲线(孵化期——温度曲线)进行设定,由单片机对孵化过程进行控制,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测量与孵化温度控制,控制湿度、通风,定时转蛋及温度异常情况下自动报警,适用于各种禽蛋的孵化并实现孵化过程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由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孵化器内温度并转化成电压信号,经精密放大、A/D转化后由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一是由数码管显示温度值,二是控制加热器对孵化器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三是控制通风风扇,实现孵化器内通风并使各部位温度均匀;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孵化器内的湿度,控制增湿风扇吹拂水槽,对孵化器内的湿度进行补偿;单片机定时控制转蛋装置的驱动电机转动,使禽蛋改变摆放角度以防止胚胎粘连;单片机连接存储器,其中预存了禽蛋的孵化温度数据,另外单片机连接键盘,用来设置某种禽类的温度数据并由存储器存储这些数据;当孵化器内装好某种禽蛋、电路接通电源后便进入自动孵化过程,整个孵化期自动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孵化器内部上方放置温度传感器HS、下方安装加热器HL、水槽与增湿风扇FAN1、通风风扇FAN2,孵化器外部侧壁安装转蛋驱动电机M01,它们通过导线与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动测控电路由单片机IC11、电源电路、温度检测与A/D转换电路、湿度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加热与通风控制电路、转蛋控制电路、存储器电路、键盘电路和报警电路依电回路方式连接组成。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如下:由市售220/12V变压器TRAN将220V交流市电降压到12V,经整流桥BR整流、电容C01滤波后得到+12V直流电源,12V电源正极分别接三端集成稳压器IC01(7809)和IC02(7805)的输入端,它们的输出端分别得到+9V和+5V稳定的直流电源,为相关电路供电。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温度检测与A/D转换电路连接如下:+9V电源接电阻R21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1(型号1N4148)阳极,二极管D21阴极分别接三极管TR21(型号9015)基极和电阻R22一端,电阻R22另一端接地;+9V电源串联电阻R23后接三极管TR21发射极,三极管TR21的集电极接PN结型温度传感器TS的阳极,温度传感器TS的阴极接地;三极管TR21的集电极接电阻R26一端,电阻R26另一端接高精度运放IC21(型号CA3193)的反相输入端(2脚),运放IC21的反相输入端另接电阻R27一端,电阻R27另一端接可调电阻VR22的滑动端,可调电阻VR22的一固定端接高精度运放IC21的输出端(6脚),另一固定端接地;+9V电源接精密稳压器IC22(型号MC1403)的输入端,精密稳压器IC22的输出端得到2.5V高精度电压,该电压接可变电阻VR21的一固定端,可变电阻VR21的另一固定端串联电阻R24后接地;可变电阻VR21的滑动端接电阻R24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接运放IC21的同相输入端(3脚);运放IC21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运放IC21的7脚接+9V电源,4脚接地;运放IC21的输出端(6脚)接12位高分辨率串行A/D转换芯片IC23(型号ADS7816)的模拟量输入端(2脚),A/D转换芯片IC23的片选端(5脚)、数据输出端(6脚)、时钟端(7脚)分别接单片机IC11(型号STC89C52)的P3.5、P3.6、P3.7引脚,A/D转换芯片IC23的1、8脚接+5V电源,3、4脚接地。其中,电阻R21、R22、R23、二极管D21、三极管TR21构成恒流源电路,为温度传感器TS提供恒定电流;温度传感器TS选用PN结型温度传感器,灵敏度高(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约-2.2mV/℃)、线性度好;高精度运放IC21构成反相比例放大电路,将温度传感器TS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可变电阻VR21用来调0,即温度测量范围(0℃——100℃)的低端(0℃),可变电阻VR22用来调满度(100℃);A/D转换芯片IC23将运放IC21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转化为12位数字量送单片机IC11处理,一方面将温度数据送数码管显示,另一方面控制加热器通断。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湿度控制电路连接如下:+9V稳压电源接湿度传感器HS一端,湿度传感器HS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1的一端和运放IC31(型号LM358)的反相输入端(2脚),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VR31的一固定端接+9V电源,另一固定端接地,滑动端接运放IC31的同相输入端(3脚),运放IC31的同相输入端(3脚)和输出端(1脚)之间连接电阻R32,运放IC31的8脚接+9V电源,4脚接地,输出端(1脚)串联电阻R33后接三极管TR31(型号9013)的基极,三极管TR3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增湿风扇FAN1的负极,风扇FAN1的正极接+12V电源。其中,当孵化器内湿度偏低时,湿度传感器的阻值变大,运放IC31的反相输入端电位降低,当该端电位低于同相输入端电位时,运放IC3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TR31导通,风扇FAN1转动,吹拂水槽中的水汽为孵化器增湿;反之,当孵化器内湿度偏高时,湿度传感器的阻值变小,运放IC31输出低电平,三极管TR31截止,风扇FAN1停转,停止增湿;可变电阻VR31用来调整湿度控制点;运放IC31通过电阻R32将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相连,接成具有回滞特性的比较器,可避免电路在湿度控制点附近抖动。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数码管显示电路连接如下:采用5位共阴极数码管DL11,各位数码管的同一笔划端a—g、dp并联且依次对应连接单片机IC11的P0.0—P0.7引脚,各位数码管的公共端COM依次对应连接单片机IC11的P2.0—P2.4引脚,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显示;单片机IC11的P0.0—P0.7各引脚通过排阻RP上拉接+5V电源;数码管用来显示孵化期的天数和实时温度值,以便监视孵化器内的温度,2位显示孵化的天数,3位显示温度(含一位小数)。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与通风控制电路连接如下:光耦LP02(型号MOC3041)内部的发光二极管阳极串联限流电阻R04后接+5V电源,阴极接单片机IC11的P1.6引脚,光耦LP02内部的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串联电阻R05后接双向可控硅SCR2(型号BTA04-400)的主电极T1,光耦LP02内部的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接双向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G和电阻R06的一端,电阻R06的另一端接双向可控硅SCR2的另一主电极T2;双向可控硅SCR2的主电极T1接220V电源的一端,主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在孵化器内部上方放置温度传感器HS、下方安装加热器HL、水槽与增湿风扇FAN1、通风风扇FAN2,孵化器外部侧壁安装转蛋驱动电机M01,它们通过导线与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动测控电路由单片机IC11、电源电路、温度检测与A/D转换电路、湿度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加热与通风控制电路、转蛋控制电路、存储器电路、键盘电路和报警电路依电回路方式连接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在孵化器内部上方放置温度传感器HS、下方安装加热器HL、水槽与增湿风扇FAN1、通风风扇FAN2,孵化器外部侧壁安装转蛋驱动电机M01,它们通过导线与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动测控电路由单片机IC11、电源电路、温度检测与A/D转换电路、湿度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加热与通风控制电路、转蛋控制电路、存储器电路、键盘电路和报警电路依电回路方式连接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如下:由市售220/12V变压器TRAN将220V交流市电降压到12V,经整流桥BR整流、电容C01滤波后得到+12V直流电源,12V电源正极分别接三端集成稳压器IC01(7809)和IC02(7805)的输入端,它们的输出端分别得到+9V和+5V稳定的直流电源,为相关电路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温度检测与A/D转换电路连接如下:+9V电源接电阻R21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1(型号1N4148)阳极,二极管D21阴极分别接三极管TR21(型号9015)基极和电阻R22一端,电阻R22另一端接地;+9V电源串联电阻R23后接三极管TR21发射极,三极管TR21的集电极接PN结型温度传感器TS的阳极,温度传感器TS的阴极接地;三极管TR21的集电极接电阻R26一端,电阻R26另一端接高精度运放IC21(型号CA3193)的反相输入端(2脚),运放IC21的反相输入端另接电阻R27一端,电阻R27另一端接可调电阻VR22的滑动端,可调电阻VR22的一固定端接高精度运放IC21的输出端(6脚),另一固定端接地;+9V电源接精密稳压器IC22(型号MC1403)的输入端,精密稳压器IC22的输出端得到2.5V高精度电压,该电压接可变电阻VR21的一固定端,可变电阻VR21的另一固定端串联电阻R24后接地;可变电阻VR21的滑动端接电阻R24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接运放IC21的同相输入端(3脚);运放IC21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运放IC21的7脚接+9V电源,4脚接地;运放IC21的输出端(6脚)接12位高分辨率串行A/D转换芯片IC23(型号ADS7816)的模拟量输入端(2脚),A/D转换芯片IC23的片选端(5脚)、数据输出端(6脚)、时钟端(7脚)分别接单片机IC11(型号为STC89C52)的P3.5、P3.6、P3.7引脚,A/D转换芯片IC23的1、8脚接+5V电源,3、4脚接地;电阻R21、R22、R23、二极管D21、三极管TR21构成恒流源电路,为温度传感器TS提供恒定电流;温度传感器TS选用PN结型温度传感器,灵敏度高(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约-2.2mV/℃)、线性度好;高精度运放IC21构成反相比例放大电路,将温度传感器TS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可变电阻VR21用来调0,即温度测量范围(0℃——100℃)的低端(0℃),可变电阻VR22用来调满度(100℃);A/D转换芯片IC23将运放IC21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转化为12位数字量送单片机IC11处理,一方面将温度数据送数码管显示,另一方面控制加热器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湿度控制电路连接如下:+9V稳压电源接湿度传感器HS一端,湿度传感器HS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1的一端和运放IC31(型号LM358)的反相输入端(2脚),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VR31的一固定端接+9V电源,另一固定端接地,滑动端接运放IC31的同相输入端(3脚),运放IC31的同相输入端(3脚)和输出端(1脚)之间连接电阻R32,运放IC31的8脚接+9V电源,4脚接地,输出端(1脚)串联电阻R33后接三极管TR31的基极,三极管TR31(型号901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增湿风扇FAN1的负极,风扇FAN1的正极接+12V电源;当孵化器内湿度偏低时,湿度传感器的阻值变大,运放IC31的反相输入端电位降低,当该端电位低于同相输入端电位时,运放IC3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TR31导通,风扇FAN1转动,吹拂水槽中的水汽为孵化器增湿;反之,当孵化器内湿度偏高时,湿度传感器的阻值变小,运放IC31输出低电平,三极管TR31截止,风扇FAN1停转,停止增湿;可变电阻VR31用来调整湿度控制点;运放IC31通过电阻R32将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相连,接成具有回滞特性的比较器,可避免电路在湿度控制点附近抖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数码管显示电路连接如下:采用5位共阴极数码管DL11,各位数码管的同一笔划端a—g、dp并联且依次对应连接单片机IC11的P0.0—P0.7引脚,各位数码管的公共端COM依次对应连接单片机IC11的P2.0—P2.4引脚,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显示;单片机IC11的P0.0—P0.7各引脚通过排阻RP上拉接+5V电源;数码管用来显示孵化期的天数和实时温度值,以便监视孵化器内的温度,2位显示孵化的天数,3位显示温度(含一位小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孵化智能测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与通风控制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恩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