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网络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07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10:51
工业网络机箱,包括机箱壳体,机箱壳体包括用于进入机箱壳体内部的开口,机箱壳体中设置有轨道安装件,在轨道安装件上安装有轨道件,其中,轨道安装件由多个安装架组成,多个安装架相对于机箱壳体固定设置,且每个轨道件与多个安装架中的至少两个相交布置,以使得每个轨道件能在安装架与轨道件的交点中的至少两个处固定安装到安装架上。这种工业网络机箱能够便于轨道件在机箱内不同位置处的安装,并且还有利于充分利用机箱内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网络机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箱,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网络系统中的工业网络机箱。
技术介绍
已知的应用于工业网络中的工业网络机箱如本申请人提供的Z23C系列所设置的那样。在图1中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工业网络机箱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在图2中示出了图1中的现有技术中的工业网络机箱的侧板的细节立体图。现参考图1和图2描述现有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100的构造和并结合其构造分析其所存在的缺陷。该工业网络机箱100包括机箱壳体110,机箱壳体110包括用于进入机箱壳体110内部的开口。在机箱壳体110内部设置有整块的背板120,背板120上安装有轨道件130,且轨道件130上安装有网络设备。如图1中可见,背板120的大小覆盖机箱壳体110的整个内部空间,用以尽量多地提供可能的位置供轨道件130的安装。并且,轨道件130在背板120上的安装位置通过在背板120上开多行孔排来确定。每行孔排都由沿背板120的宽度方向横向分布的多个孔组成。这些孔排在背板120上沿纵向分布,从而允许轨道件130在相应的孔排处通过常见的紧固件安装到背板120上。第一方面,轨道件130与背板120之间的这种通过孔排固定的方式安装较为不便。第二方面,由于背板120上的孔排需要另外制作,无法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在现有背板120上快速制作新的孔排,以便在新的位置处安装轨道件130。第三方面,通过这种在背板120制作孔排的方式安装轨道件130,无法实现轨道件130在背板120上连续的位置调整,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业网络机箱100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第四方面,由于背板120通常需要与机箱壳体110的后部隔开一定距离设置,故而背板120与机箱壳体110的后部之间的一部分空间无法被进一步利用。继续参考图1,在工业网络机箱100的外部的顶侧和底侧分别设置有整块且覆盖工业网络机箱100的整个宽度的机箱安装托架140。通过机箱安装托架140左右两侧的孔将工业网络机箱100固定至外部环境中。由上可见,这种机箱安装托架140仅在两个端部真正起到安装用途,机箱安装托架140的中间部分并未实质上起到安装工业网络机箱100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业网络机箱100的宽度方向尺寸较大时,机箱安装托架140的中间部分会产生较多的材料浪费。工业网络机箱100的内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侧板150,并在侧板150上开口,用作理线架。图2中示出了侧板150的细节立体图。这种侧板150为了适应于不同设备的理线要求,设置了不同规格、不同间距的各种开口。如图2中所示,这些开口较为杂乱地分布在侧板150上,占据了侧板150的表面积的一大部分。而在实际应用中,却仅仅利用这些开口中的一部分,而闲置这些开口中的另一部分。由上可见,这种侧板150的设置中的一部分开口被浪费,从而导致制造成本高,并且侧板150的外观看上去较不美观,甚至还有可能减损侧板150的强度。工业网络机箱100还包括机箱门,图1和图2中未示出机箱门。机箱门通过铰链170枢转地安装在机箱壳体110上。铰链170通过螺纹连接手段分别安装到机箱门和机箱壳体110上。铰链170的这种设置造成组装时工序较多,增加了工业网络机箱100的制造成本。由上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工业网络机箱存在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工业网络机箱,这种工业网络机箱能够便于轨道件在机箱内不同位置处的安装,并且还有利于充分利用机箱内部的空间。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网络机箱,包括机箱壳体,所述机箱壳体包括用于进入所述机箱壳体内部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壳体中设置有轨道安装件,在所述轨道安装件上安装有轨道件,其中,所述轨道安装件由多个安装架组成,所述多个安装架相对于所述机箱壳体固定设置,且每个所述轨道件与所述多个安装架中的至少两个相交布置,以使得每个所述轨道件能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轨道件的交点中的至少两个处固定安装到所述安装架上。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安装架彼此平行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轨道安装件由两个安装架组成。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安装架竖直地设置在所述机箱壳体中。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安装架与所述轨道件垂直交叉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安装架构造成在所述机箱壳体内部沿所述工业网络机箱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两端侧上。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工业网络机箱还包括分别在所述机箱壳体的一侧或多侧中的每侧的外部上不连续地布置的多个机箱安装托架。机箱安装托架的这种设置消除了现有技术中整件式机箱安装托架中部不起到有效安装作用的中间部分,从而大大节省了工业网络机箱的制造安装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机箱安装托架包含设置在所述机箱壳体的底侧和顶侧的两端的共四个机箱安装托架。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机箱壳体内还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开有多个孔作为理线架,所开的多个孔分布成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的、相互平行布置的多个行。侧板的这种设置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理线需求。这种侧板的开孔量比现有技术中少得多,从而节省了工业网络机箱的制造安装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工业网络机箱还包括机箱门,所述机箱门通过铰链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机箱壳体上,以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铰链中的能相对枢转运动的两部分通过焊接而分别与所述机箱门和所述机箱壳体连接。机箱门与铰链的这种设置减小了机箱组装时涉及的零件个数,从而使得机箱的组装工序得到简化。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的示意性正视图,为了示出该机箱的内部结构,移除了机箱门。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中所设置的侧板的细节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工业网络机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机箱门被打开,以示出机箱的内部结构。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工业网络机箱的示意性正视图,为了示出该机箱的内部结构,移除了机箱门。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中所设置的侧板的细节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的机箱壳体的立体图,且示出了铰链在该机箱壳体上的相对位置。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中机箱壳体与机箱门之间的铰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列表100工业网络机箱110机箱壳体120背板130轨道件140机箱安装托架150侧板170铰链200工业网络机箱210机箱壳体211密封板220轨道安装件221安装架230轨道件240机箱安装托架250侧板260机箱门270铰链271凸耳272连接部280理线环290电源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3至图6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以下描述中,“上”、“下”、“左”、“右”、“底”、“顶”这些用于表示相对方位术语以及“长度”、“高度”、“宽度”这些用于表示尺寸维度的术语仅是为了清楚说明的目的而采用了本领域中常用的含义,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如图3至图6中所示,工业网络机箱200至少包括机箱壳体210。机箱壳体210包括用于进入机箱壳体内部的开口。如附图中所示的,机箱壳体210优选地成形为长方体。但机箱壳体210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多面体、圆筒状甚至球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网络机箱(200),包括机箱壳体(210),所述机箱壳体(210)包括用于进入所述机箱壳体(210)内部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壳体(210)中设置有轨道安装件(220),并且在所述轨道安装件(220)上安装有轨道件(230),其中,所述轨道安装件(220)由多个安装架(221)组成,所述多个安装架(221)相对于所述机箱壳体(210)固定设置,且每个所述轨道件(230)与所述多个安装架(221)中的至少两个相交布置,以使得每个所述轨道件(230)能在所述安装架(221)与所述轨道件(230)的交点中的至少两个处固定安装到所述安装架(2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网络机箱(200),包括机箱壳体(210),所述机箱壳体(210)包括用于进入所述机箱壳体(210)内部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壳体(210)中设置有轨道安装件(220),并且在所述轨道安装件(220)上安装有轨道件(230),其中,所述轨道安装件(220)由多个安装架(221)组成,所述多个安装架(221)相对于所述机箱壳体(210)固定设置,且每个所述轨道件(230)与所述多个安装架(221)中的至少两个相交布置,以使得每个所述轨道件(230)能在所述安装架(221)与所述轨道件(230)的交点中的至少两个处固定安装到所述安装架(2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网络机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安装架(221)彼此平行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网络机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安装件(220)由两个安装架(221)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工业网络机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安装架(221)竖直地设置在所述机箱壳体(210)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网络机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安装架(221)与所述轨道件(230)垂直交叉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珂郝其锦
申请(专利权)人:泛达通讯零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