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00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10: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充电模块、以及与所述充电模块可拆卸卡接的储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壳体、固定在所述充电壳体中的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电连接的充电排针、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壳体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充电排针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的通孔延伸出所述充电壳体外;所述储电模块,包括储电壳体、固定在所述储电壳体中的电池模块、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的储电排针、设置在所述储电壳体上的第二连接结构、以及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的控制键,其中,储电排针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延伸出储电壳体外与所述充电排针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卡接;具有易更换储电模块、便于无线充电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装置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产品通常采用有线输入的无线充电底座,无线充电底座必须插入电源线才能使用,用户在进行无线充电过程中,往往受有线充电设备的局限。而相关技术中将无线充电技术和移动电源技术结合的无线移动电源产品,由于带有移动电源功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无需外接电源即可实现对被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摆脱线缆连接的约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移动电源通常为一体式设计,整体产品外壳内包含无线充电发射端模块、电池模块以及控制电路板,电池模块的电芯容量是固定且无法更改。在电芯中的电量使用完之后,必须通过外接电源线进行充电后才能使用,灵活性、可持续性差。并且,用户在使用无线充电移动电源时,通常是把被充电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外壳表面,两者之间没有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滑落,或者用户需要手持被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移动电源进行使用,确保充电位置合适,使用不便,用户体验较差。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模块(1)、以及与所述充电模块(1)可拆卸卡接的储电模块(2);所述充电模块(1),包括充电壳体(11)、固定在所述充电壳体(11)中的充电电路(12)、与所述充电电路(12)电连接的充电排针(13)、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壳体(11)上的第一连接结构(14),其中,所述充电排针(1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4)上的通孔延伸出所述充电壳体(11)外;所述储电模块(2),包括储电壳体(21)、固定在所述储电壳体(21)中的电池模块(22)、与所述电池模块(22)电连接的储电排针(23)、设置在所述储电壳体(21)上的第二连接结构(24)、以及与所述电池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模块(1)、以及与所述充电模块(1)可拆卸卡接的储电模块(2);所述充电模块(1),包括充电壳体(11)、固定在所述充电壳体(11)中的充电电路(12)、与所述充电电路(12)电连接的充电排针(13)、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壳体(11)上的第一连接结构(14),其中,所述充电排针(1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4)上的通孔延伸出所述充电壳体(11)外;所述储电模块(2),包括储电壳体(21)、固定在所述储电壳体(21)中的电池模块(22)、与所述电池模块(22)电连接的储电排针(23)、设置在所述储电壳体(21)上的第二连接结构(24)、以及与所述电池模块(22)电连接的控制键,其中,所述储电排针(2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4)延伸出所述储电壳体(21)外与所述充电排针(1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4)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4)可拆卸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1)还包括电源接口(15),其中,所述电源接口(15)与所述充电电路(12)电连接,所述电池模块(22)通过所述储电排针(23)和所述充电排针(13)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区志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锐灵新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迈博创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